閻浮檀金

閻浮檀金是古代印度想像中的黃金名。閻浮檀是梵語Jambu-nada的譯音。閻浮是樹名。檀、那提是河之意。亦稱閻浮那檀、染部捺陀、膽部捺陀、剡浮那陀、閻浮那提。閻浮提有一閻浮樹林,由流經此林的河中所淘取的砂金,沿用河名而謂閻浮檀金。據稱在黃金之中為最上,其色赤黃,帶紫焰,故亦稱紫金、紫磨金、紫磨黃金。第三十五捲雲:“閻浮樹名,其林茂盛,此樹於林中最大。提名為洲。此洲上,有此樹林。林中有河,底有金沙,名為閻浮檀金”(大正第二十五卷第三二○頁),指出閻浮檀金是從河中淘取,但第一捲雲:“於此樹下有閻浮那檀金聚,高二十由旬。以此勝金出閻浮樹下,是故名為閻浮那檀。閻浮那檀金者,因此得名”(同第一卷第三一一頁)。御書致乙女函(第一二六八頁)藥王品得意抄(第一五八二頁)

閻浮,梵名Jambu -dvi^pa ,巴利名Jambu-di^pa 之音譯。
閻浮是恆河的七大支流之一,閻浮檀金意思是流經閻浮樹間之河流,所產的沙金,此金色澤赤黃,又帶著紫氣,為金中最高貴者
後世對佛祖金身描述,多用此語,檀金色,代表著最高貴地位
梵文Jambunadasuvarna意義合譯,亦作閻浮那提金,是一種色赤黃而帶紫焰氣的金。據稱產於北俱盧洲閻浮下的河沙中,故名。常用形容佛身之金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