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家寨村

閔家寨村是費縣歷史上最早的村落,閔子騫後裔聚居地。 原名閔子莊,後改為閔家寨。 閔子祠建於唐朝之前,後經多次修復。

閔家寨村位於費縣汪溝鎮駐地西2.2公里,汶泗公路南側。
閔家寨村是費縣歷史上最早的村落,閔子騫後裔聚居地。原名閔子莊,後改為閔家寨。清朝末年根據村莊的形狀,曾更名為同安村。民國後再次改為閔家寨。據史料記載,閔子騫與其子沃贏居住於“邑之東北六十里許”,即今閔家寨。閔子騫的長子沃贏即葬於村南。閔子祠建於唐朝之前,後經多次修復。正陽門上“篤聖祠”三字為清代乾隆皇帝手書。因此,閔家寨村成為海內外閔氏尋根、續譜和祭祀之所。
閔子騫(公元前536~前478年),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72賢人之一,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賢人物。相傳閔子騫少時,受繼母虐待,冬天穿蘆花絮的“棉衣”,終日凍得打顫。一次駕車送父親外出,因寒冷翻車,被父親呵斥鞭打,衣破露出蘆花。其父省悟,寫書休妻。子騫反而長跪父親面前哀求:“繼母在只我一人受凍,繼母走我與弟弟們都要受凍”。繼母為之感動,痛改前非,從此視子騫為己出。閔子騫崇尚節儉,為政剛正不阿。他曾出面阻止魯國君擴建新庫房,擔任費邑宰時,治理費地很有成績,但看不慣季桓子的行為,毅然辭官。
歷代統治者對閔子騫多有嘉獎追封。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朝廷封閔子為“費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朝廷封他為琅玡公。北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重修祠堂。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又稱費公。閔家寨村現重建閔子祠一處,村南有閔氏祖墳——閔沃贏墓。每年農曆二月十四日舉行廟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