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蜂猴

間蜂猴

間蜂猴(學名:Nycticebus coucan)也叫中懶猴,成體體重一般為400-700克,體長25厘米左右。長相十分惹人喜愛,全身都被著密密的厚毛,所以軀體顯得很肥胖,高高地懸臥在熱帶雨林中的樹冠之上時,就像是一個絨毛線團。體型大於倭蜂猴但小於蜂猴,常棲息於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為越南北部和雲南南部的特有種,也是亞洲靈長類中分布最狹窄的一個種。屬於典型的熱帶雨林中的樹棲動物,很少下到地面上活動。晝伏夜出,性情孤僻,膽怯怕人。食性很雜,包括各種野果、嫩葉、昆蟲、蝸牛,甚至青蛙、小鳥、老鼠等。分布於中國雲南東南部、越南北部等地。由於數量稀少,已被中國列入瀕危物種。

基本信息

特徵

間蜂猴間蜂猴
體型大於倭蜂猴但小於蜂猴,成體體重一般為400~700g,體長250mm左右。上體色似倭蜂猴,但毛端白色尖明顯,體背中央有明顯的暗褐色脊紋,體毛很少捲曲。本種系DaoVanTien(1960)根據獲自越南北部標本命名的一個新種,其特徵是體型小於蜂猴而大於倭蜂猴。Groves(1971)認為本種是倭蜂猴的成體而作為後者的同物異名。近年來,通過在雲南東南部和南部獲得一批倭蜂猴和間蜂猴的標本,經比較,兩者在體型大小、外形和毛色差異、齒型結構和其它形態結構上均有差異,而非年齡變異。90年代,通過分子生物學的MtDNA分析,兩者亦有一定差異,其遺傳距離為0.009。據此推算,兩者在50萬前就已有了遺傳分化。為此,可以認為間蜂猴是一個有效種。

分布

間蜂猴為越南北部和雲南南部的特有種,也是亞洲靈長類中分布最狹窄的一個種,估計種的分布範圍不及500km2。
國內迄今所知僅分布於雲南南部的屏邊、河口、金平和綠春等邊境縣。
國外只分布於越南北部。在雲南,間蜂猴的數量比倭蜂猴稍多。但由於這一地區其棲息的主要生境熱帶雨林、季雨林和季風常綠闊葉林已保存不多,其數量亦很稀少,可能不及500隻,加之種的分布區遠比倭蜂猴小。

習性

用手指在樹幹和樹枝間捕捉獵物或摘取果實。
間蜂猴間蜂猴

食物:野果、植物嫩葉、昆蟲、小鳥。
體型:體長20~25厘米。體重250~300克。
習性:與蜂猴生活習性相似。但個體小,俗稱“小懶猴”。直到1978年才在中國發現有分布。

繁殖

缺少圖片,讀者看起來不清楚間蜂猴(圖片來自於中國野生動物博物館)
間蜂猴的繁殖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年7月中旬至9月初發情,發情期49.7天,懷孕期約188天,次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產仔。每年1胎,每胎2-3仔。哺乳期108天。16-19月齡的幼體體重接近成體,20-24月齡性可成熟。仔獸與哺乳母獸的依戀關係較懶猴科內任何一個種都要松馳,仔獸較早脫離母獸獨立生活,母嬰關係歷時約20周,哺乳期內兩個幼仔的生長速度常不一致,而斷奶後生長較快的一個幼仔常過早死亡,幼體死亡率較高。

棲息環境

間蜂猴的棲息生境與倭蜂猴相似,均生活在炎熱的印度支那熱帶低海拔(300米以下)地區的原始闊葉林中,在茂密的竹林或野芭蕉林中亦有所發現。

種群狀況

在中國雲南,間蜂猴的數量比倭蜂猴稍多。但由於這一地區其棲息的主要生境熱帶雨林、季雨林和季風常綠闊葉林已保存不多,其數量亦很稀少,可能不及500隻,加之種的分布區遠比倭蜂猴小。另外,自20世紀以來中越邊境的非法貿易較多,從越南一方由邊民帶入,最多的年份,雲南南部河口口岸每年可達200餘只。在雲南南部蜂猴類的非法貿易中,90%以上為本種。可見人為的捕捉力度遠大於倭蜂猴,其受危程度高於倭蜂猴。致危因素是雲南南部和越南北部熱帶原始林的被砍伐和破壞,導致棲居生境的縮小和惡化是間蜂猴致危的主要因素。另外,濫捕亂獵、種群過小和分布區狹窄也是本種數量不多的重要原因。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易危(VU)。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