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齋憶舊

閒齋憶舊

《閒齋憶舊》是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穀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閒齋憶舊閒齋憶舊
《閒齋憶舊》作者錢穀融先生以文學評論和教書育人聞名學界,他一生經歷豐富,交往的師友不計其數。歷年來在一些報刊編輯的“壓力”下,他也寫了一些憶舊文字,這些文字他自認為“寫著玩”,也許正是這種輕鬆的心態,成就了一批精彩的散文,也留下了珍貴的一手史料。錢先生的這些文字,散見於各種報刊,經過中年學者羅銀勝的苦心搜羅,結為一集,讓讀者看到了錢先生的“另一支筆”。在錢先生九十華誕來臨之際推出此書是很有意義的。

作者簡介

錢穀融(1919- ),江蘇武進人。文藝理論家、教育家。1942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師範學院國文系,後赴上海交通大學執教,任講師。1951年後,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研究所所長,並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顧問。著有評論集:《論“文學是學”》《〈雷雨〉人物談》、《藝術·人·真誠》、《中國當代大學者對話錄·錢穀融卷》、《文學的魅力》、《當代文藝問題十講》,散文集《散淡人生》、《閒齋書簡》等。

目錄

自述

且說說我自己

我的自白

最可靠的良伴

給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我愛讀哪些作品

“難得閒靜齋”盼閒靜

我的中學時代

我的大學時代

上海,我還是喜歡的

海南島五公司祠的對聯

難忘的澳門之行

美麗女神

我與師大

碧蘿湖公園

談談我對研究生的培養

我希望……(外三篇)

關於《〈雷雨〉人物談》

《〈雷雨〉人物談》後記

《論“文學是人學”》後記

我怎樣寫《論“文學是人學”》——當時的想法

關於《論“”文學是人學》——三點說明

《論“文學是人學”》發表的前前後後

《文學的魅力》後記

《藝術·人·真誠》後記

《錢穀融對話錄》序

嘉陵江畔

雕樓上的少女

春雨

橋頭

子規

平安

再會吧

足音

四月

樹蔭

路燈

蜻蜓

納涼

鐘聲

燈下

寂寞

綠色的陷阱

我的母親

精彩書摘

我的自白

一 我喜歡讀書

我喜歡讀書。喜歡隨意地、自由自在地、浸無目的地讀書。

這樣的讀書,能使我游心事外,跳出現實的拘囿,天南地北,海闊天空,縱意所如,了無掛礙。真是其樂無窮。

自然,讀書有時也會給我帶來惆悵與憂傷。但那是種甜蜜的惆悵,溫馨的憂傷。我還是喜歡的。

一切書本上的知識,最寶貴的是關於人的知識。讀書的首要目的就是了解人。要通過書本來了解人,讀書時就必須善於設身處地,反求諸己。於心有得,再推己及人。如此反覆推較,可以知人,可以論世。

我愛讀的書是:《論語》、《莊子》、《世說新語》、《紅樓夢》、《魯迅全集》。

二 我與寫作

我雖是作家協會會員,卻很少寫作。偶然動筆,也大都因為受到外界的催逼;並非出於自己主動。雖然如此,我的文章卻仍儘量說自己的話,決不作違心之論。古人云“修辭立其誠”,為文而不本於誠,其他也就無足論了。

文章要寫得好,必須逞心而言,無所顧忌,使語語皆從肺腑間流出。能如此,則人人必深,其動人之力也必大。讀者最歡喜看的,也是這一類文字。我雖頗知此理,並且衷心嚮往,渴望能達到這一境界,卻總是做不到。原因就在於我總忘不掉自己是個教師。覺得一言一動都得像個教師的樣子,因此文章老是放不開。

其實,我未嘗不知道,讀者是並不在乎你是個教師還是別的什麼的,重要的是要有你對現實人生的真知灼見和真情實感。可我總是改不掉教書匠的習性。這是頂著個作家頭銜的我的悲劇。

三 我的座右銘

我平生最服膺的格言有二。一是希臘阿波羅神廟中的“知道你自己”。二是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我知道自己是最平庸、最無能的人。因此我決不自以為是,決不在人前逞能。

諸葛亮的“淡泊”,是為了“明志”;“寧靜”是為了“致遠”。我既無大志,也不想高飛遠飈。我之自甘淡泊,企慕寧靜,無非是為了求得個自由自在,庶可少惹些無謂的煩惱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