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纓

長纓

《漢書》卷六十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列傳下·王褒〉~282~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長纓長纓

​詞目:長纓

拼音:chánɡ yīnɡ

典源

天子大說,賜南越大臣印綬,壹用漢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撫之。越相呂嘉不欲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語在南越傳。軍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謂之「終童」。唐·顏師古註:「言如馬羈也。」

詳細解釋

古時系帽的長絲帶。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鄒君 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

漢 李陵 《與蘇武》詩之二:“臨 河 濯長纓,念子悵悠悠。”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長纓鄙好,且變 鄒 俗。”

指華衣美服者或達官顯貴。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陸機〈羈宦〉》:“朱黻鹹髦士,長纓皆俊人。”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指駕車時套在馬頸上的長革帶。

晉 陸機 《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詩:“輕劍拂鞶厲,長纓麗且鮮。”

唐 杜甫 《述古》詩之一:“赤驥頓長纓,非無萬里姿。”

指捕縛敵人的長繩。

《漢書·終軍傳》:“ 軍 自請:‘願受長纓,必覊 南越王 而致之闕下。’”

唐 柳宗元 《唐鐃歌鼓吹曲》之十一:“臣 靖 執長纓,智勇伏囚拘。”

宋 陸游 《夜讀兵書》詩:“長纓果可請,上馬不躊躇。”

毛澤東 《清平樂·六盤山》詞:“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