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長白山人參

吉林長白山人參

吉林長白山人參,吉林省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人參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通常所說的人參是指其乾燥根。吉林長白山人參以其形美、質堅硬,斷麵皮部顯裂隙,形成層明顯,氣微香,味微苦且甘被譽為人參中珍品。 吉林長白山人參以其“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除邪氣、止驚悸,明目開心益志,久服輕身延年”的神奇功效,被譽為百草之王,稀世珍寶,民間稱人參為長白山上三寶之首。 2002年12月25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吉林長白山人參”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基本信息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人參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通常所說的人參是指其乾燥根。

吉林長白山人參分類頗為詳細,一般來說,有按栽培方式命名的,如野山參、移山參、栽培人參等;有按產地不同而命名的,如吉林人參、石柱人參;有按炮製方法命名的,如紅參、白糖參、生曬參等;也有兩種情況兼顧的,如高麗紅參、吉林野山參、集安新開河人參等。吉林長白山野山參以其形美、質堅硬,斷麵皮部顯裂隙,形成層明顯,氣微香,味微苦且甘被譽為人參中珍品。吉林長白山紅參以其質硬而脆,斷面平坦,氣微香,味微苦且甘及有效成份含量較高聞名遐爾。

吉林長白山人參的活性成分是人參皂甙。人參皂甙含量的多少是評價人參內在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對不同產地的人參皂甙含量的比較測定可以看出,吉林集安邊條紅參、吉林撫松紅參所含皂甙高於高麗紅參和日本紅參;從單體皂甙含量來看,吉林集安紅參和吉林撫松紅參人參皂甙Rb1的含量高於高麗紅參和日本紅參。也就是說,吉林長白山人參皂甙的含量高於其它的人參。

長白野山參 長白野山參

從20世紀初開始,國內外學者就對吉林長白山人參進行研究,已從中發現和分離出30多種人參皂甙。吉林長白人參以其“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除邪氣、止驚悸,明目開心益志,久服輕身延年”的神奇功效,被譽為百草之王,稀世珍寶,民間稱人參為長白山上三寶之首。

甄別選擇

鑑別山參,既要看清“五形”,又要識別“六體”。

一、五形是指須、蘆、皮、紋、體

(1)須:長條須,老而韌,清疏而長,其上綴有小米粒狀的小疙瘩稱之謂“珍珠點”。色白而嫩脆(俗稱水須)者,則不是純野山參。

(2)蘆:蘆較長,二節蘆、三節蘆、線蘆、雁脖蘆。二節蘆——有馬牙蘆和圓蘆者。三節蘆——有馬牙蘆、圓蘆和堆花蘆。所謂馬牙蘆,是根莖上的莖痕明顯,形如馬牙狀,多在根莖上段。所謂圓蘆,是根莖上的莖痕因年久而長平,形如圓柱狀。所謂雁脖蘆,是根莖細長,稍彎曲,如雁脖狀。所謂線蘆,是因年限久遠,根莖上的蘆碗長平,根莖又細又長。

(3)皮:老皮,黃褐色,質地緊密有光澤。皮嫩而白者,則不是純山參。

(4)紋:在毛根上端肩膀頭處,有細密而深的螺絲狀橫紋。橫紋粗糙,浮淺而不連貫者則不是純山參。

(5)體:系指毛根。

二、六體是指靈、笨、老、嫩、橫、順

(1)靈:指人參體態玲瓏,樣子好看,體腿明顯可分,腿多具兩,且分叉角度大。按形態分為“菱角體”和“疙瘩體”。

(2)笨:指人參根形挺直,體態笨拙而不美觀,即使有兩腿,兩者粗細或長短也不勻稱。

(3)老:山參皮老,色黃褐,橫紋細密而結實。皮嫩色白者不是純山參。

(4)嫩:皮色嫩白,橫紋粗糙浮淺,鬚根嫩脆色白易折斷者,則不是純山參。

(5)橫:指人參根粗短,兩條腿多向旁伸展者,多為野山參。

(6)順:指人參根順理且直,單腿或雙腿併攏者,多不是野山參。

三、山參蘆可用來判斷野山參年限

山參蘆,是判斷山參生長年限的途徑之一。人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芽莖秋脫春生,每年留下一個芽痕(俗稱蘆碗)年復一年,莖基殘留,並緩慢地增長。因此,生長年久莖蘆較其它參蘆為長,由於長年緩慢生長,蘆一般可分為三段:

頂端第一段為新脫落的莖痕。形如“馬牙”,邊緣棱較平齊,中心凹陷,習稱“蘆碗”或“馬牙蘆”。

第二段為近十年間脫落的莖基,蘆左右交錯層迭而生,蘆碗緊密邊緣有明顯的棱脊,習稱“對花蘆”。

第三段為遠年的莖基脫化而成不再顯蘆碗,而呈圓柱形,習稱“園蘆”。園蘆上有緊密的環球棱皺。一般可認為每一棱皺是生長一年的標記,還有一種蘆細長如線,至上端始變粗是對花蘆形式。習稱“線蘆”。

無論是馬牙蘆、對花蘆、園蘆、線蘆,上面多生有小疙瘩瘤,這是山參蘆的特點,由此可以得出山參的生長年限。

產地環境

綜述

吉林省長白山區自然條件優越,屬北溫帶大陸季節氣候,四季分明,且開發歷史短,人為破壞輕,大部分野生源仍保持著很好的生態平衡。長白山區由於土壤肥沃,氣候條件適宜,所生產的野山參質地飽滿、堅實、皮色褐黃、有效成分含量高,為野山參中的極品。

長白山野山參 長白山野山參

人工種植的人參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內長白山區的白山、通化、延邊、吉林四個地區的14個主產縣(市),平均單產3.1千克/平方米,最高單產達6千克/平方米。

吉林長白山人參之所以具有較高的品質,是因為這裡具有優越的自然環境。

地理特徵

吉林省的長白山是歐亞大陸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綜合體,是世界上少有的“物種基因庫”和“天然博物館”。據統計,這裡生存著1800多種高等植物,棲息著50種獸類、280多種鳥類、50種魚類以及1000多種昆蟲。長白山是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的發源地。1980年,長白山保護區加入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被列為世界自然保留地。吉林省長白山最高處海拔2691米,最低點在圖們江口處,海拔在5米以下。吉林省長白山區溪流眾多,河谷狹窄,山坡陡峭,山脈常與河谷盆地相間分布。山脈走向多呈東北西南向,山嶺大部分由花崗岩組成。山脈海拔在400至800米之間,地理環境十分獨特。

氣候特點

吉林長白山區四季分明,年極端最高氣溫曾達到40.6℃,一般積溫在2700℃左右。長白山區的大部分地區無霜期短,平均日照時數在1200小時左右,長白山區平均降水量為400至950毫米,非常適宜人參的生長。

植被特點

吉林省森林占地面積達967.56公頃,占全省土地面積的512%,這些林地有著顯著的地形地貌特徵,它是由長白山熔岩高原山地、敦化熔岩山地等東部山地,低山丘陵、河谷平原等中部丘陵地、松嫩平原、雙遼平原等三大區系構成。主要森林土壤有山地苔原土、山地生草森林土、棕色針葉、暗棕色森林土、黑土、黑鈣土、白漿土、沼澤土等15類22個亞類。

長白山地理 長白山地理

吉林省是人參的故鄉,長白山森林中陰涼、濕潤、肥沃的腐殖質土層、散射的陽光,給人參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長白山區的溫度、水分、植被、坡度、土壤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合人參的生長。

歷史淵源

人參從遠古即被發現,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人參起源於古生物第三紀,由於第四紀冰川的到來,使它們分布的區域大大縮小,因此,人參是古老的孑遺植物而倖存下來的一個品種,稀有名貴,被世界科學界公認為具有特殊功效的名貴藥材。

長白山野山參 長白山野山參

中國人參最早起源的產地,保存下來的只有長白山脈,吉林長白山脈人參的出現距今已有1700多年。人參加工炮製藥用起源於三國時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民間有許多關於吉林長白山人參的傳說,古時候民間稱人參為“棒槌”。

吉林長白山區人參文化源遠流長,北宋時期大文學家蘇東坡在《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詩中稱:“首參虞舜款韶石,次謁六祖登南華。但令凡心一洗濯,神人仙藥不我遐。”蘇東坡稱人參為仙藥,可見古時候文人墨客都把人參寫進詩里,得以流傳。蘇東坡在《贊參》中又寫道:“上黨天下脊,遼東真井底,元泉傾海腴,白露灑天醴。”他讚美長白山人參像甜美的露水,像甘醇的美酒,讓人神氣清爽。民間有許多關於“棒槌”、“參女下凡”等傳說故事,這些傳說已成為吉林省長白山區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參的藥用歷史悠久,據考證在漢元帝時代(33年—48年)史游的《急就章》中就有記載。人參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西晉末年,距今也有1600多年。

人參分為野生人參和家種人參。野生人參又叫野山參,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的一定地域,中國、俄羅斯有少量,日本和朝鮮已經絕跡。家種人參又叫人工栽培人參,中國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遼寧省和黑龍江省,以吉林省為最多,其種植面和產量均為全國的85%以上、全世界70%以上。

生產情況

20世紀50年代開始,吉林省就在人參綜合栽培技術、人參育種、老參地再利用等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方面進行科研攻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吉林省人參栽培技術居國際領先地位,並於2000年制定了國家標準“優質高產人參種植標準”,為生產優質無公害人參打下了基礎。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已成功篩選出人參優良品種2個,解決了人參生產歷史品種雜亂的問題,人參連作和老參地再利用經過吉林農業大學和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多年研究實踐,已基本解決並進行大面積推廣。在加工和產品開發方面,吉林省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開發出人參系列產品,按用途和行業管理分類,有十個系列的數百個品種,主要產品有紅參、生曬參、大力參、精製參、人參茶、人參果醬、人參口服液以及以人參單體皂甙Rg3為主要成份的抗癌新藥參一膠囊等,全省以人參為原料的藥廠有70多家。

吉林省委、省政府相繼出台了吉政發[1989]53號《關於調整參生產、經營的通知》、吉政發[1991]41號〈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人參專營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檔案,並於1989年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長為組長,省直有關部門和人參主產區主管領導為成員的吉林省人參發展領導小組,及日常辦事機構吉林省參茸辦公室,為吉林人參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組織保障。到2001年底,全省人參留存面積為3500萬平方米,水參總產量2萬噸,年均水參總產值達4至5億元以上。

山參 山參

人參還是吉林省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在全省農產品出口中,人參僅次於玉米,居第二位。據不完全統計,各級財政從鮮參收購、紅參加工和經營幾個環節,共可獲利稅超億元。在醫藥行業上,人參製品的利稅率達40%左右,實現利稅超億元。

產品榮譽

集安市新開河有限公司生產的新開河人參獲得了第三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牌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第十六屆日內瓦國際新技術與成果金獎等13個獎項。

吉林省撫松參茸公司出品的長白山紅參1987年在比利時獲第36屆布魯塞爾尤里卡世界發明金獎。

吉林省靖宇一參場出品的皇封參於1987年獲國家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88年獲國家發明獎、1989年獲第39屆布魯塞爾尤里卡世界發明獎和曼谷國際新技術成果金獎。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吉林長白山人參原產地域範圍以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成立吉林長白山人參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報小組的復函》(吉政辦函〖2002〗25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撫松縣、靖宇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江源縣、通化縣、集安市、輝南縣、敦化市、安圖縣、汪清縣、琿春市、蛟河市、樺甸市、臨江市等14個縣(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選地

吉林長白山人參 吉林長白山人參

1.地理位置:長白山東南部,即北緯40°52′—44°30′,東經125°17′—131°20′的區域內。種植基地遠離污染源,距公路主幹道或鐵路50m以上,運輸方便、靠近無污染水源。

2.坡向坡度:以陰坡為宜,坡度≤25°。

3.大氣:應符合GB3095要求。

4.灌溉水:應符合GB5084要求。

5.土壤:底土(活黃土)多選黃砂腐殖土和黑砂腐殖土、壤土和砂質壤土;具有良好的團粒結構。土壤微酸性(pH5.5-6.6),土壤中五氯硝基苯濃度≤0.1毫克/千克,六六六的濃度≤0.1毫克/千克。

6.氣候:年平均氣溫4.2℃—7.5℃,1月平均氣溫-18℃,7—8月平均氣溫20℃—21℃,年降雨量600毫米—800毫米,無霜期100天—150天。

7.植被:以柞樹、椴樹為主的闊葉混交林或針闊混交林地為宜。

二、土壤處理

1.消毒:結合倒土、做床,於播種前均勻施入土壤消毒劑。

土壤消毒藥劑種類及用量
有效成分、含量及劑型 製劑用藥量(克/平方米) 使用方法
70%惡霉靈可溶性粉劑 1.0—1.5 拌土或噴灑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0.0 拌土或噴灑
1000億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WP 1—3 澆施
3億CFU/克哈茨木黴菌 4.0—6.0 澆施

2.殺蟲:結合倒土,將防治地下害蟲的藥劑均勻施入土中。

防治地下害蟲的藥劑種類及使用方法
有效成分、含量及劑型 製劑使用劑量(克/100千克) 使用方法
70%噻蟲嗪 70-90 種子包衣
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 400、880、1360 種子包衣

3.施肥及做床

①根據土壤性狀進行測土施肥,可施用腐熟的有機肥(鹿糞、豬糞、綠肥、落葉堆肥等)和化肥。

②根據地勢的具體情況確定參床的適宜高度,防止參床積水,提高植株抗病性,減輕病害發生。

③春季播籽或移栽,應在播種或移栽前7天—10天作床;秋季播籽或移栽,要邊做床邊播種或移栽。

三、種源與種子

1.種源:五加科人參屬人參 PanaxginsengC.A.Mey。採用通過省級以上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品種。

2.種子質量:以裂口籽為宜。

播種用裂口籽指標(%)
淨度 生活力 水分 成熟度 發芽率
≥95.0 ≥99.0 ≤60.0 ≥85 ≥98.0

四、育苗

1.栽培制:採用二三制、三二制、三三制、二二二制為宜,5年以上收穫。

2.時間

①春播:4月下旬至5月初,土壤耕層解凍後即可播經過冬貯後的催芽種籽。

②夏播:一般在6月中旬至下旬,東北參區北部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上年乾籽。

③秋播:一般在10月上旬至土壤封凍前,東北參區北部在9月下旬至土壤封凍前,播催芽裂口籽。

3.種子消毒:在播種前將藥劑用水稀釋8倍—10倍按比例倒在參籽上,拌勻陰乾後播種。

種子處理藥劑及用量
有效成分、含量及劑型 使用劑量(克/100千克)
70%噻蟲嗪 70-90
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 400、880、1360
25克/升咯菌腈 5-10

4.播種:採用點播機播種或用壓眼器人工播種,每穴一粒種子。培育二年生苗,採用3厘米×5厘米或4厘米×4厘米點播為宜;培育三年生苗採用5厘米×5厘米或5厘米×8厘米點播為宜。播後均勻覆土5厘米—8厘米為宜,覆土後要適當鎮壓。

5.苗田管理:床面消毒,除草,病蟲害防治,施肥灌水,調陽等。

五、移栽

1.種苗質量:人參種苗應漿氣足,漿氣不足者應≤5%,否則應重新挑選。種苗應健康,根、須完整,無燒須、無病蟲害及破傷。

人參種苗分級標準
年生 等級 標準
單根重 (克) 支數/500克 (支) 主根長 (厘米)
二年生 一等苗 ≥8.0 ≤60 ≥12
二等苗 ≥5.0 ≤95 ≥10
三年生 一等苗 ≥20.0 ≤24 ≥14
二等苗 ≥15.0 ≤32 ≥12
三等苗 ≥10.0 ≤48 ≥10
四年生 一等苗 ≥30.0 ≤17 ≥16
二等苗 ≥25.0 ≤20 ≥14
三等苗 ≥20.0 ≤24 ≥12

2.下須整形:將主根上的毛須去掉。

3.消毒:選擇根、須、蘆、芽苞完整、芽苞肥大、漿足無病的參根做種苗。種苗在移栽前用藥劑50倍—100倍液浸30min(越冬芽同時浸),撈出稍晾即可栽植。

種苗處理藥劑種類及用量
有效成分、含量及劑型 製劑用藥量
10億活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WP 1、2、3g/平方米
25克/升咯菌腈懸浮種衣劑 5-10g/100kg苗栽

4.時間:選用優質參苗春栽在4月中下旬;秋栽在10月中下旬。

5.方法:採用斜栽或平栽,蘆頭朝下,二年生種苗覆土6厘米—7厘米,三年生種苗覆土8厘米—9厘米,四年生,順山倒置。

移栽行株距規格
年生
項目 行距 (厘米) 株數/行 株數/行 行距 (厘米) 株數/行 行距 (厘米)
等級 1 13—15 13 13—15 15 12—14 15—17
2 15—16 13 15—16 15 14—16 17—20
3 17—20 11—12 17—20 13—15 17—19 20—22

六、田間管理

1.鬆土除草:鬆土除草3次—4次,見草就拔。

2.摘蕾疏花:5月下旬,人參花序柄長到5厘米—6厘米時,從花序柄的上1/3處將花序掐掉;留種時,6月上旬從傘形花序內部向外疏掉1/3或1/2。

3.扶苗培土:6月中旬前把傾斜生長的人參扶到參棚下,第二、三次鬆土要進行覆土管理。

4.防旱排澇:人參生長季節,及時疏通排水溝排澇。清除雜物,疏通水溝,清理作業道。

5.追肥:根據不同生長期增加底肥追肥葉面肥。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第一次鬆土開溝施入。施肥量150克/平方米豆餅粉,或100克/平方米豆餅粉加入50克/平方米炒熟並粉碎的芝麻或蘇子。6月下旬或7月初進行根外追肥。追施人參葉面肥。

6.調光:在直射光照到參體上發生光害時可插花、掛花。

7.防寒:晚秋,氣溫在穩定通過0℃上下劇烈變動時往床面床幫覆蓋防寒物。冬季積雪後,要把作業道上積雪撮到床面床幫上並蓋勻,厚度為15厘米。

8.防“桃花水”:每年積雪融化時,清除積雪、疏通排水溝,把存水的地方刨開,引出“桃花水”。

9.維修參棚:修復破損和不牢固參棚,調整遮光物密度和牢固程度。

10.撤防寒物:4月中旬至5月初床土化透後越冬芽萌動前,撤去防寒物。

11.摟畦子:將參根上面的床土摟松,深度以近於參根,但不傷參根和芽胞為宜,床幫要深松。鬆動的土塊要壓碎,松後摟平床面、床幫。風大的地方,在迎風口夾好防風障。

12.田間消毒:用1%的硫酸銅液對棚蓋、立柱、床面、床幫、床頭、作業道、排水溝全面噴霧消毒,以藥液濕透表土為宜。

七、病蟲害防治

1.出苗前:根據發病規律選用適宜藥劑對參床進行全面消毒,使人參頂藥出土,地下害蟲的防治可結合春季鬆土施肥作業進行。

參床消毒藥劑種類及防治對象
有效成分、含量及劑型 製劑用量 (克/平方米) 使用方法 防治對象
70%噁霉靈可濕性粉劑 2.8—5.6 噴灑 根腐病
1.5%、3%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 0.25—0.33 噴灑 黑斑病
25%丙環唑乳油 0.009—0.013 噴灑 黑斑病
64%代森錳鋅、8%霜脲氰 0.18—0.30 噴灑 疫病
250g/L嘧菌酯懸浮劑 0.015—0.023 噴灑 黑斑病

2.出苗展葉期

①地上病害防治:出苗30%—50%即開始及時噴施防治藥劑,7d—10d1次,交替施用3次,藥劑種類及用量見表9。

②地下病害防治:及時挖除病株,並連同植株根部和土壤一同帶出田外,集中深埋。病穴用生石灰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穴澆灌500毫升藥液。

出苗展葉期防治病害的藥劑、用量及防治對象
有效成份、含量及劑型 製劑用量 (克/平方米) 使用方法 防治對象
1.5%、3%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 0.010—0.020 噴霧 黑斑病
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 0.10—0.13 噴霧 黑斑病
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 0.1—0.15 噴霧 黑斑病
50%多菌靈·乙霉威可濕性粉劑 0.075—0.098 噴霧 灰霉病
64%代森錳鋅、8%霜脲氰 0.18—0.30 噴灑 疫病
3億CFU/克哈茨木黴菌可濕性粉劑 0.1—0.2 噴霧 灰霉病
1000億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WP 0.06—0.12 噴霧 灰霉病、黑斑病

③害蟲防治:結合澆水鬆土用藥劑灌根或拌土可防治地下害蟲。在地上害蟲危害初期向參床及周圍雜草噴灑藥劑可防治地上害蟲。

防治地上害蟲的藥劑種類及用量
有效成分、含量及劑型 使用方法 製劑用量(克/平方米)
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 噴霧 0.013—0.026

3.現蕾開花期:及時遮蔭。不留籽地塊,選晴天掐花,並在掐花後及時噴施藥劑。

現蕾開花期病害防治藥劑種類及用量
有效成分、含量及劑型 製劑用量 (克/平方米) 使用 方法 防治對象 備註
1.5%、3%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 0.010—0.020 噴霧 黑斑病
1000億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WP 0.06—0.12 噴霧 灰霉病、黑斑病
3億CFU/克哈茨木黴菌可濕性粉劑 0.1—0.2 噴霧 灰霉病
30%醚菌酯可濕性粉劑 0.018—0.027 噴霧 黑斑病
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 0.1—0.15 噴霧 黑斑病
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 0.10—0.13 噴霧 黑斑病
50%嘧菌環胺 0.03—0.045 噴霧 灰霉病
25%丙環唑乳油 0.067—0.10 噴霧 灰霉病、黑斑病
註:丙環唑及非絡合態代森錳鋅不可用於留籽地塊。丙環唑、醚菌酯等葉片未完全展開前慎重使用。

4.果實成熟期:要及時調光。

5.根部膨大期

①田間管理:雨前要及時人工除草、清理作業通道;培實內移池幫,嚴防積水;及時查補參膜;扶苗,發現病株及時摘除,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

②藥劑防治。

根部膨大期病害防治藥劑及用量
有效成分、含量及劑型 製劑用量 (克/平方米) 使用 方法 防治對象 備註
1.5%、3%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 0.010—0.020 噴霧 黑斑病
1000億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WP 0.06—0.12 噴霧 灰霉病、黑斑病
3億CFU/克哈茨木黴菌可濕性粉劑 0.1—0.2 噴霧 灰霉病
30%醚菌酯可濕性粉劑 0.018—0.027 噴霧 黑斑病
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 0.1—0.15 噴霧 黑斑病
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 0.10—0.13 噴霧 黑斑病
50%嘧菌環胺 0.03—0.045 噴霧 灰霉病
25%丙環唑乳油 0.067—0.10 噴霧 黑斑病
50%乙霉·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0.075—0.098 噴霧 灰霉病
64%代森錳鋅、8%霜脲氰 0.18—0.30 噴灑 疫病
30%王銅水懸浮劑 0.09—0.18 噴霧 疫病、黑斑病、 灰霉病
註:一般預防性用藥10天—15天1次;治療性用藥5天—7天1次。提倡交替用藥。

6.枯萎期-休眠期

①根據天氣情況適時上防寒物,確保人參安全越冬。

②根據需要,進行參床土壤消毒,可選用藥劑種類及用量見表1。

八、採收

9月上中旬收穫至10月上中旬進行人參參根收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