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物志:古代居宅陳設第一雅文化體驗

長物志:古代居宅陳設第一雅文化體驗

《長物志:古代居宅陳設第一雅文化體驗(今譯圖本)》是古代居宅陳設第一雅文化體驗。全彩印刷。便於直觀品鑑,中國古代制具的素雅與明潔。 文白對照,詳細註解,讓閱讀更能深入淺出。文言名籍,讀就要讀出意趣。 對書中所涉室廬、花木、水石、禽魚、蔬果,以及書畫、几榻、器具、衣飾、舟車、位置、香茗進行了逐一梳理,最大限度展示了每一品物在用材、制式和使用方面的諸多風格和特點,豐富了品鑑與清玩的具體內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簡潔素雅的居宅體驗,制具尚用的東方獨特生活觀。明代居家家具與陳設質尚明潔、不尚嬌飾,是當代“簡略”風格的古代範本,並因此在奢靡的生活之巔找到了樸質的至雅文化。

《長物志》與《園冶》同為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的雙璧。《長物志》偏重於品物的藝術鑑賞,而《園冶》則側重於園林的技術探求,二者互為補充,構成了我國古代園藝藝術的整體風貌。《長物志》共十二志,其中室廬、花木、水石、禽魚、蔬果等五志,是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基本構建,其選材、構造與布局是造園活動與靈性生活的渾然天成,也是中國古代士大夫沉醉其間的原因所在。而書畫、几榻、器具、衣飾、舟車、位置、香茗等七志,則敘述了古代居宅所用器物的制式及極盡考究的擺放品位。

圖書目錄

晚明士大夫文化生活的造物藝術(代序)

原序

卷一 室廬

居住環境講究門庭雅致、屋舍清麗,亭台樓閣既有文人情懷又有隱士風致,居住家書均有所講究。

卷二 花木

牡丹 芍藥

花木雖為觀賞之用,但培植養護又有諸多學問。此花木卷,從園林、庭院常見花木的生長習性、栽培特點入題,將古時之法教授於現代園丁,作為文人之雅事。

卷三 水石

水、石於園林中不可或缺,其布局要求得當,遵循一定的峭拔迴環之原則。

卷四 禽魚

禽魚之類,其聲音、顏色、動態各有特色。養於園林之中,既可修身養性,又獨具雅士趣味。

卷五 書畫

書畫為古代文人眾多雅事中的必涉之項,此卷從書畫種類、裝裱、收藏、保養鑑賞各方面論述古今書畫藝術。

卷六 几榻

古人製作室內家具,以古雅為主,几榻一卷從家具種類、裝飾特點、功用方面敘述古今家具形制的雅俗特點。

卷七 器具

古代器具講究精美,甚至不惜成本,此巷從香具、文房用具、日常生活用具等方面分別敘述各類特點,海論銅、玉、陶瓷、雕刻器。

卷八 衣飾

歷代衣飾各有特點,樣式規格要合於時宜、此卷從日常生活中各類人士所穿衣物敘述到臥室內各種鋪墊。

卷九 舟車

敘述丈人雅士日常生活所用的交通工具,含涉巾車、舟、船之類。

卷十 位置

雅士居所布局要求繁簡得當,合乎自然之景,各類家具陳設合理,庭院裝點意趣盎然。

卷十一 蔬果

敘述古人飲食特點,對食品要求即可口又賞心悅目,還要有養生功效,食品器具也要古雅精緻。

卷十二 香茗

焚香品茗常見於丈人雅士日常生活、臨帖吟誦、接待賓客之時,作者以明時較有名的香品、茶品為例,說明焚香品茗的奧妙所在。

圖書序言

魏晉六朝,中國以山水詩為先導的士大夫文化勃然興起。魏晉文化為唐代禪學吸收,經北宋蘇軾等人大力倡導,掀起了文人畫的浪潮,從此奠定了士大夫文化的地位。文人對繪畫的審美擴大到園林、居室、器用,造物藝術表現出與詩歌、繪畫一致的品調,品鑑、收藏蔚然成風。經元而至明清,終於形成包括詩文、繪畫、品茗、飲酒、撫琴、對弈、遊歷、收藏、品鑑在內的龐大而完整的士大夫文化體系。江浙一帶,明清時期已是經濟極度富裕,文化極度成熟,士大夫文化幾乎主導了這一地區的每一文化領域。士大夫們出於對自身居住環境藝術化的要求,往往尋訪對自己設計意圖和審美趣味心領神會的工匠,營造園林居室,定製陳設器用。文人意匠下的造物,不復有宗教的力量和磅礴的氣勢,而成為精緻生活和溫文氣質的產物。文人把自己對生活文化的體驗訴諸筆端,於是,品鑑繪畫、園林、居室、器玩的著作迭出。晚明文震亨(1585-1645年)的《長物志》便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部。

中國古代的造物藝術理論,大多是一些零亂的、破碎的雜感,士大夫偶爾興致,隨筆錄下,一任歷史淘洗。《長物志》宏大而全,簡約而豐,間架清楚,淺顯曉暢,沒有絕深的弦外之音,算是造物藝術中正經八百下功夫寫的,便令人彌覺珍貴了。它是晚明文房清居生活方式的完整總結,集中體現了那個時代士大夫的審美趣味,堪稱晚明士大夫生活的“百科全書”,研究晚明經濟、文化、思想的重要資料。《長物志》,凡“室廬”、“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几榻”、“器具”、“衣飾”、“舟車”、“位置”、“蔬果”、“香茗”十二卷,分屬工藝美術、建築、園藝諸學科,囊括衣、食、住、行、用、游、賞各種生活文化,綜合構成了文人清居生活的物態環境。書初脫稿,便由當時名流李流芳、沈德符等審定,至今版本不下十種。“長物”本出《世說新語》中王恭故事。作者以“長物”名書,一方面透露出身逢亂世、看淡身外余物的心境;一方面也開宗明義告訴讀者,書中所論,“寒不可衣,飢不可食”,文人清賞而已,不是布帛菽粟般須臾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長物”二字,便為此書龐雜的內容作了範圍的界定,也成為解讀此書的人門之鑰。

通貫《長物志》全書的,是“自然古雅”、“無脂粉氣”等審美標準,“古”、“雅”、“韻”成為全書驚人的高頻字。對不古不雅的器物,文震亨幾乎一概摒棄,斥之為“惡俗”、“最忌”、“不人品”、“俱人惡道”、“斷不可用”、“俗不可耐”云云。文震亨最講求的是格調品味。最討厭的是凡、冗、俗。室廬要“蕭疏雅潔”,“寧古無時,寧朴無巧,寧儉無俗”;琴要“歷年既久,漆光退盡”,“黠如古木”。“琴軫。犀角、象牙者雅”,因為犀角沉斂溫潤,象牙色文俱雅,與儒家的道德風範契合;“蚌珠為徽,不貴金玉”,因為局部奪目有礙整體的黯雅;“弦用白色拓絲”,因為朱弦“不如素質有天然之妙”。這些都反映了他不片面追求材料價值,而追求黯雅古樸美感的審美觀。文震亨反對人巧外露,提倡掩去人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