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

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

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The First School Of Wangcheng District,Changsha)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是湖南省重點中學,是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學校創建於1912年,始稱私立枬香國小,1997年8月,省教委正式發文批准該校為省重點中學並授予“湖南省重點中學”牌匾。2008年11月,學校順利通過省示範性普通高中。2011年7月,學校更名為“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 截至2013年1月,該校校園總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90000平方米,有教學班級57個(含楠香實驗學校),師生員工4000餘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望城區第一中學(簡稱望城一中)設於原長沙縣福慶鄉張家灣(即今望城縣高塘嶺鎮高沖村)私立枬香國小舊址。私立枬香國小始建於民國元年(1912),為張氏族眾集資創辦。是時校分6處,中心校設張家灣張家祠堂。

民國三十年(1941)八月,族人張繼瓊、張繼瑤、張繼理捐資2萬餘元,在張家祠堂側興建教室4間,籌辦高小。

民國三十二年(1943)五月二十七日長沙縣政府批准備案,將學校定為完全國小,名為“長沙縣私立枬香國小”,張良松任校長。

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 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

1951年底望城縣人民政府具文報請湘潭專署、湖南省教育廳獲準創辦縣立初級中學。委派文教科副科長彭保運負責籌建, 選定私立枬香國小為校址,原枬香國小則遷至今大湖鄉赤崗村。

1952年2月15日,望城縣人民政府發文,“望城縣立初級中學”正式建立,縣長郭士奎任首屆校長,彭保運任副校長。

1952年下半年,望城縣文教局遵照湘潭專署指示接管了私立自強中學,於是將原縣立初級中學更名為“望城縣第一初級中學”,簡稱“望城一中”,原自強中學改名望城縣第二初級中學。

1957年,中共望城縣委員會批准望城一中建立基層黨支部,馬松玄任黨支部副書記(未配正職)。黨支部成了該校的領導核心。

1958年下期,全面大躍進中教育發展很快。望城一中始招高中兩班,新生82人,並調任湯正惠同志為副校長,學校也隨之更名為“望城縣第一中學”。

1959年,望城縣劃歸長沙縣,望城一中以地取名“長沙縣高沖中學”。

1978年恢復望城縣建制,8月恢復“望城縣第一中學”校名,指定為縣屬重點中學。

1986年和1987年,都被評為縣、市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1991年至1993年,該校新建師生食堂及配套用房,新建校辦產業大樓,平整出400米的標準田徑場,語音室投入使用,微機室初具雛形,理、化、生儀器達省一類標準,裝配電教室1個。

1997年8月,省教委正式發文批准該校為省重點中學並授予“湖南省重點中學”牌匾。

1998年上期,興建兩棟教工宿舍和一棟學生宿舍,2001年底,第六棟教工宿舍竣工,之後該校對新宿舍區進行了全面綠化。

1999年10月,該校黨總支成立。11月,該校順利通過“省園林式單位”驗收。

2001年7月,嶄新的楠香教學樓完工並第一次用作高考考室。

2001年下期開始,該校新建多媒體教室四間,學生機房兩間,各辦公室配備電腦,建成校園寬頻網和互動式教學系統,學校鼓勵教師用計算機備課、教學,開展電化教學競賽,成立信息技術教研組。

2002年上期,該校通過“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的評估驗收。

2002年下期,經湖南省教育廳批准,該校開辦西藏班。

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 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

2003年8月,新的學生公寓建成並投入使用。

2006年上期,工會榮獲“湖南省模範職工之家”榮譽稱號。

2008年,被評為“全國模範職工之家”。

2008年11月,該校順利通過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督導評估,並被評為“優秀”等第。

2011年7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望城縣,設立長沙市望城區,學校隨之更名為“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

2012年初,區委、區政府決定投資1000萬元,用於該校校園提質改造。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3年1月,該校校園總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90000平方米,有教學班級57個(含楠香實驗學校),師生員工4000餘人。

師資力量

根據2015年12月數據顯示,該校有特級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4人,省、市、縣級名教師、骨幹教師60多人,高級教師80多人,研究生學歷教師1人。

湖南省省級特級教師(3人):黃碧明、李玉上、詹浩波

硬體設施

截至2013年1月,該校建有教學大樓,科技館,體育藝術館,圖書館,有400米跑道的標準田徑場和占地4000餘平方米的第二運動場,學生公寓,環保食堂,多媒體、數位化教學系統等教學設備設施及高速校園網齊全。

對外交流

2007年5月24日,該校對口扶持教學交流活動在望城五中舉行。在教科室詹浩波主任、陳國軍副主任的帶領下,該校有7位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2010年10月9日,道縣一中老師來該校進行教育教學交流。

2013年11月21日,廣州市二中歷史組教師在教務主任的帶領下來該校交流,並與該校歷史組教師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2013年11月28日是長沙市實驗中學教學開放日,該校高三全體教師分兩批赴實驗中學聽課學習,並與長沙市實驗中學高三教師進行了教學交流。

2013年12月12日晚,教科室陳國軍主任在望城六中作題為《從“課堂觀察”到“課例研修”——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的專題講座。

2014年5月15日,望城一中對口支援送課活動在望城二中舉行。區裝備中心教研部黃乾如主任,姚武良副校長帶隊的該校12位教師及二中、六中部分教師參加了這次活動。

2015年3月17日,在該校接待室,召開了2015年上學期該校對口支援望城二中、望城六中工作會議。會上,陳國軍主任與與會人員一道商討了本學期該校對口支援二中、六中的計畫和具體措施,擬在課堂教學、教研組建設、課題研究等方面加強交流。

2015年9月16日上午,望城一中與望城二中、望城六中對口交流工作會議在該校科技館接待室召開。該校教科室陳國軍主任、譚春兵副主任,望城二中教科室寧軍強主任、李勝副主任,望城六中教務科周文科長、侯偉副科長與會並就如何更好地開展對口交流工作進行了交流研討。

2015年11月6日,長沙市十一中聶庭芳校長親率全體高三年級40餘名任課教師來該校進行教學交流。

2015年11月12日上午,望城一中和望城二中、望城六中對口交流同課異構活動在望城二中舉行。望城區教研培訓裝備中心和3所區屬高中各科教師共100多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2016年,該校學生高考成績一本上線235人,上線率達30.20%;二本以上上線592人,上線率達76.10%,一、二本上線率保持穩定,文科1人勇奪湖南省西藏生文科狀元。

2015年,該校學生高考成績一本上線272人,上線率達35.60%;二本以上上線621人,上線率達81.20%,西藏生37人全部上一本線,上線率高達100%。

2014年,該校學生高考成績600分以上26人,一本上線236人,上線率達32.80%,二本以上上線582人,上線率達80.90%,西藏生36人全部達到重點大學錄取分數線。

2013年,該校學生高考成績本科上線816人,其中一本上線227人,二本以上上線579人,保送錄取人數全省排名第七,1人被錄入清華大學,西藏生1人超北大投檔線。

2003年,該校學生高考成績本科上線人數超過350人,600分以上人數達到26人。

1997年,該校學生高考成績高三畢業會考合格率達到100%,5人保送進高等院校。

1993年,該校學生高考成績高中畢業生合格率為98.8%,升學率達55%,高考升學率躋身於四縣(市)一中的第二名。

1992年,該校學生高考成績高中畢業生合格率為97.00%,升學率為31.00%。

1985年,該校學生高考成績全校221人參加,錄取156人,錄取率為70.59%。

•學科競賽

時間姓名賽事名稱獲獎情況/榮譽
2005年丁金剛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湖南賽區)省級二等獎
2006年李文華全國高中化學知識競賽市級一等獎
2006年譚羽洋市高中數學競賽市級二等獎
楊柳市級二等獎
周洪韜市級一等獎
2006年彭慶元全國高中化學競賽市級一等獎
2007年劉妹珍全國高中化學知識競賽市級一等獎等

•其他競賽

時間姓名賽事名稱獲獎情況/榮譽
2006年朱玉蘭長沙市高中書寫競賽一等獎
2011年周金柱全國中學生田徑錦標賽(標槍比賽)第一名
2014年李棟、李志忠湖南省中學生田徑錦標賽(400米)第一名
肖特、李中傑

教師成績

姓名論文名稱級別等第頒獎單位
何延軍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國家級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基教委員會
怎樣上好新課改下的地理課市級一等獎市教科所
王海波談談高考地理的複習策略市級一等獎市教科院
沈珊新教材中閱讀教學模式探討—I Have a Dream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省級一等獎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
張靜閱讀填空題型解讀及解題技巧國家級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研專委會
閱讀填空面面觀省級二等獎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研究會
Unit17 Disabilities縣級一等獎縣教研培訓裝備中心
陳國軍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與理論思考國家級二等獎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項目中心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的設計探索縣級一等獎望城縣教育局、縣教育基金會
黃程輝淺議高中物理與信息技術課堂的整合省級二等獎省電化教育館、省教育技術協會
師德建設之我見縣級一等獎縣教研培訓裝備中心
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基礎知識市級一等獎長沙市教科院
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基礎知識市級二等獎長沙市教科院
譚燦良校本培訓中的校本管理機制初探縣級一等獎縣教育局、縣教育基金會
陳麗君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省級二等獎省教科院
鄧榮華關於加強中國小體育教研組工作執行力度的思考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市中學體育教學專業委員會
喻衛兵讓學生在總結中提高數學能力省級一等獎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研究會及指導中心
互斥事件有一個發生的機率縣級一等獎望城縣教研培訓裝備中心
譚春兵走出虛榮心理,真正把握自我縣級二等獎縣教研裝備中心
趙劍高中物理新課程教學淺談省級一等獎省電化教育館、省教育技術協會
淺談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練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省級二等獎省電化教育館、省教育技術協會
劉銀香“反思教學法”在高三英語複習課中的運用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市中國小英語教學專業委員會
中學生英語協作的三個誤區縣級一等獎望城縣教育局、望城縣教育基金會
賀滿貴高三生物專題複習備考策略探微省級一等獎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研究會及指導中心
高三生物專題複習備考策略探微市級一等獎市教科院、市中國小創新教學專業委員會
鄒專輝高中田徑(必修課)教學的技術評定探討省級二等獎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
地理環境對湖南體育項目的影響省級一等獎省地理學會
高中籃球教學中運用“鏈條式”最佳化籃球投籃技術教學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市中國小體育教學專業委員會
柳碩紅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縣級一等獎縣教研裝備中心
殷慧高考話題作文應試技巧略談省級一等獎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
陳萌班主任應成為轉化後進生的“環保大師”省級二等獎省中國小繼續教育研究會及指導中心
陳雯雯採擷語文閬苑中的先葩省級一等獎省中國小繼續教育研究會及指導中心
李迪軍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班主任工作理念省級二等獎省教科院
優秀班主任可以這樣煉成省級二等獎省中國小繼續教育研究會及指導中心
內地西藏班學生語文教學策略探微縣級二等獎縣教育局、縣教育基金會
高中語文自主性學習策略探究省級二等獎省教科所教育發展研究所
鄧巧雲課件《阿Q正傳》在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三優聯評”活動綜合評比省級二等獎省電化教育館
省教育技術協會
《阿Q正傳》課例在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三優聯評”活動單項評比省級二等獎省電化教育館
省教育技術協會
如何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省級二等獎省電化教育館
省教育技術協會
何逍心理現象在教育工作中的滲透及巧用省級二等獎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研究會及指導中心
何逍新課改下教師所具備的基本素質省級二等獎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研究會及指導中心
陳娟秀
劉紅梅與學生談話想到的……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市中學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彭慶元長沙市重點中學學生化學實驗能力的初步調查省級一等獎湖南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研究會及指導中心
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化學探究性學習的整合省級一等獎湖南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研究會及指導中心
謝新暉例談閱讀教學中的拓展延伸國家級二等獎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
周立武談新課程下討論式教學法在物理教學中的套用國家級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
王丹關於運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省級二等獎省電化教育館
省教育技術協會
劉代臘讓詩歌與理趣共同綻放美麗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市中國小創新教學專業委員會
蘇慧鈞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實施初探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市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委員會
技術的巨大作用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市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委員會
設計和交流中的技術語言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市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委員會
左鴻飛寫作素材如何從生活中獲取省級一等獎省電化教育館、省教育技術協會

(望城一中2007年度教師論文獲獎情況一覽表 )

姓 名論文名稱級別等第頒獎單位
何延軍怎樣上好新課改下的地理課省級二等獎省教科院
黑糜峰的開發與和諧社會市級一等獎市教科院
張靜從高考真題看閱讀填空國家級教育科研成果國家級一等獎中國基礎教育研究所
黃程輝探究通用技術課程的開設與評價標準省級二等獎省教科院
喻衛兵對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材的幾點認識省級一等獎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
“心志誠 學無困”—一個學困生轉化案例省級二等獎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
研究性學習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研究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市教科院規劃發展研究室
陳國軍研究性學習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研究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市教科院規劃發展研究室
張敏雙夯實基礎,步步為贏國家級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研專業委員會
淺談“結合新課程標準,開放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省級二等獎省教科院、省教育發展研究所
賀滿貴高三生物專題複習備考策略探微國家級一等獎科研評審委員
中國基礎教育研究所、全國基教優秀會
高三生物專題複習備考策略探微省級一等獎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
換位思考處理好師生關係省級二等獎省動物學會
李建芳淺談中學生英語寫作的誤區及解決對策省級二等獎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
淺談中學生英語寫作的誤區及解決對策市級一等獎市教科院、市中國小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
張志文中學數學青年教師說課比賽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
市中學數學專業委員會
研究性學習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研究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規劃發展研究室
張志宇試論網路文學與語文教學省級二等獎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
陳娟秀淺談政治課堂提問技巧省級一等獎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
何逍省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優秀成果“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實效”省級一等獎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
陳娟秀省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優秀成果“中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及其作用”省級二等獎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
李彩霞錄像課《城市化過程與特點》市級一等獎市教科院、市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教案《城市化過程與特點》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市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課件《城市化過程與特點》市級二等獎市教科院、市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李青思想政治課新課改應發揮典型案例“眼球”效應省級二等獎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
鄧長霞教學設計《細胞膜—系統的邊》國家二等獎中國教育學會
淺談如何培養中學生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省級二等獎湖南省動物學會
李肄新課改下歷史教育教學的幾點思考國家級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教學專業委員會
新課改下歷史教學的情感教育市級一等獎市教科院、市中學歷史教學專業委員會
蘇慧鈞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實施初探省級一等獎省教科院基教所
鄭柯給我們的學生談點算法思想省級二等獎省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所

(望城一中2008年度教師論文獲獎情況一覽表 )

所授榮譽

縣屬重點中學(1978年)湖南省文明建設先進單位(1986年)
湖南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1987年)湖南省重點中學(1997年)
湖南省省園林式單位(1999年)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2年)
湖南省模範職工之家(2006年)全國模範職工之家(2008年)
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2008年)全國示範文學校園(2014年)
全國優秀文學校園(2013年)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先進單位(2015年)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

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 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

校徽中央主體人物是由“望城一中”的拼音(wang cheng yi zhong)的首字母幻化而成的一名振臂的游泳者,他充滿活力與動感,昭示著一中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氣質。展開的書本將游泳者托起,寄寓知識就是力量,與游泳者一同寓意望城一中學子盡情暢遊於知識的海洋。綠色的書本如一棵破土初生的嫩芽,既承載著歷史,又代表著新生。它還形如教壇辛勤耕耘的園丁那一雙巧手,培育出祖國瑰麗的花朵,托起望城一中嶄新的希望。“1912”為望城一中始創年份。外環上是“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的英譯(The First High School of Wangcheng District, Changsha)以及著名書法家沈鵬所題“望城一中”字樣。金黃的校名寓意望城一中擁有的輝煌歷史及其燦爛的明天。天藍色外環象徵廣袤無垠的天空,與中央的圖案構成天、地、人的和諧統一。中央黃色背景寓意一中的年輕與生機。

•校訓

嚴謹、樸實、奉獻、進取

校訓內涵理解:

“嚴謹”是指治學嚴謹,要求嚴格,紀律嚴明;“樸實”是指學習踏實,作風樸實,生活樸素;“奉獻”是指學習雷鋒,愛國愛校,無私奉獻;“進取”是指開拓創新,奮力拚搏,勇攀高峰。“嚴謹樸實”是講的態度和作風。做人、求知、辦事都要嚴格要求,踏踏實實,一絲不苟,實而不浮,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義,更不弄虛作假,自欺欺人。“嚴”是這四個字的基礎,是能不能落實校訓、培育優良校風的關鍵,也體現了“面向現代化”的要求。因為越是現代化生產,越要講究“嚴”,比如建設核電站,不嚴格要求,就可能出現核外泄事故,導致成千上萬人的傷亡。能不能嚴謹治學,嚴格要求,教師負有重大的責任,“教不嚴,師之惰”,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

“奉獻進取”是講的精神和風格。該校地處雷鋒家鄉,學習雷鋒是學校的優良傳統,而雷鋒精神的本質核心就是無私奉獻。有些人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奉獻精神已經過時了,這是完全錯誤的。任何社會的發展進步,都離不開奉獻精神。一個人降生到人世,總是先把前人創造的財富作為自己的生存條件;同樣,他也應該為下一代創造出更多的財富。這樣,社會才能進步,這是社會發展的一條客觀規律。雷鋒是無私奉獻的典範,他有一段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是雷鋒對奉獻精神的高度概括。生命有限,奉獻無限,愛國家,愛集體,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們應該大力倡導和學習這種精神。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競爭激烈,要在競爭中取勝,就要不斷進取,開拓創新。一個國家,一個單位,一個人暫時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僵化,抱殘守缺,拒絕變革,不求進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西德的經濟恢復和發展之所以很快,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擁有一批不斷進取、勇於創新的科技文化素質很高的人才。我國要在下世紀中葉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的水平,也就迫切需要我們這一代青年能夠開拓創新,奮力拚搏,勇攀高峰。

校訓對做人、求知、辦事應該具備的態度、作風、精神、風格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是同學們的共同行為規範。為了進一步最佳化校風、使該校迅速躋身省屬重點中學的行列,為了加速提高該校的辦學質量、培育“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高素質人才,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校訓,理解校訓,從學習、生活、工作各方面努力落實校訓。

•校歌

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 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

我們生在雷鋒的家鄉,雷鋒是我們的榜樣

治學嚴謹,生活樸實

無私奉獻,不斷進取

啊 美麗的校園四季芬芳

我們沐浴陽光,成長成長

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樑

我們將從這裡起飛起飛

飛向祖國需要的地方

我們是跨世紀的人才

我們有遠大的理想

志在高山,志在藍天

志在邊陲,志在海疆

啊 美麗的校園四季芬芳

我們將從這裡起飛起飛

飛向祖國需要的地方

社團活動

•白色烏文學社

2014年4月7日,該校白色鳥文學社組織部分社員共20人前往望城月亮島附近的回龍洲舉辦文學採風暨環保志願活動。

2015年12月17日晚7點,該校科技館多功能報告廳座無虛席。為提升學生的語言修養,培養學生的對國語的情感,受該校白色鳥文學社之邀,國家級國語水平測試員,湖南省語言文字專家庫專家,國家語委科研工作專家庫專家,湖南大學文學院語言學科帶頭人彭蘭玉教授在此舉辦主題為《國語之國學》的講座。

白色烏文學社部分文學作品列表
時間班級學生作品名稱
2007年 258班謝靜十字路口的等待
2007年229班曹毅美麗新望城
2007年264班任曼妮家鄉的雨
2008年270班余毅拾荒者
2008年269班郝江南雨戀
2008年266班馮佳李印象
2009年264班張瀟捷勾勒讚美
2009年286班張錫節能環保,我們行
2009年289班陳思瑩尊重是福
2010年264班余毅讀淚
2010年245班鄧盼風景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劉宇
黨委書記李玉上
副校長姚武良、肖忠平

歷任領導

時間
姓名
1953年9月~1958年1月張啟魁
1958年4月~1968年11月張景曙
1978年9月~1980年12月伍正心
1982年8月~1993年8月左承植
1993年9月~2000年9月徐志剛
2000年9月~2005年5月肖萬祥
2005年8月~2013年8月黃碧明

校園環境

該校標誌性的香樟賦石碑、書·夢想雕塑、騰飛雕塑、運動雕塑、師恩難忘石碑、崇教園、厚德圖浮雕、孔子雕像等校友捐贈(建)雕塑、石碑,體現望城一中“精深文化豐富精美校園”的文化立校理念,象徵望城一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學校辦學底蘊。

校友捐建 校友捐建
書·夢想雕塑 書·夢想雕塑
騰飛雕塑 騰飛雕塑
運動雕塑 運動雕塑
師恩難忘石碑 師恩難忘石碑
孔子雕像 孔子雕像

知名校友

姓名職位
蔣東興作家著作——《信息化頂層設計》
劉銀章長沙市著名企業家
熊惠文長沙市著名女企業家
王紅理南海艦隊潛艇372支隊支隊長,大校軍銜
李乾傑國家環保部副部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