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獎

合併後的長江韜奮獎,由每兩年評選一次改為每年評選一次,每屆評選獲獎者20名(其中長江系列10名,韜奮系列10名)。 范長江新聞獎前三屆每屆評選獲獎者10名,提名獎30名。 韜奮新聞獎前三屆每屆評選獲獎者10名,提名獎30名。

長江獎 硬筆書法展賽

簡介

經過4個多月籌備、徵稿,將在“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期間展出的 “長江獎”首屆硬筆書法大賽的評審工作9月24日在武昌珞珈山國際酒店落下帷幕。
此次“長江獎”硬筆書法展賽活動由中國硬筆書法協會與湖北省文化廳、省教育廳、省文聯、省總工會、團省委等幾個部門聯合主辦,湖北省硬筆書法家聯誼會具體承辦,《書法報》、現代中升商貿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作品26000多件,參加者年齡最大的87歲,最小的4歲,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與港澳地區的硬筆書法家和愛好者參加了這次展賽活動。
此次評審工作由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張華慶和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湖北省硬筆書法家聯誼會主席王臻良擔任評審會主任,王亞平、柳長忠擔任副主任,刁品純、樊中嶽、李冰、熊杰英、張少林、張秀、李洪川、王安剛、李現品、瞿忠謀、劉旭光等書法家參與了評審工作。
此次評出成人組特等獎獲獎者金百寬、陸舍無、葉嗣軍、劉翼強等4人;成人組一等獎臧磊、辛學州等10人;少兒組一等獎張白渺等10人;評出成人組、少年組二等獎各20人,三等獎各30人;評出成人組優秀獎80人,入展作品 件,入選作品 件,總計 件,獲獎、入展作品將於11月15日至20日在中南民族大學美術館展出,並與中部六省硬筆書法家精品邀請展同時出版作品集。
本次展賽活動是硬筆書法首次進入中國藝術節展覽展示項目,並首次在硬筆書法評獎要求中提出展示獲獎者的毛筆書法作品,這對書法家的創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首次舉辦中部六省硬筆書法家精品邀請展,屆時也將同時展出參展者的毛筆書法作品。

大賽評審名單

評審會主任:張華慶(中國硬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王臻良(中國硬協副主席、湖北省硬協主席)
副主任:王亞平(湖北硬協常務副主席)、柳長忠(湖北硬協副主席兼秘書長)
秘書長:柳長忠(兼)
評審:樊中嶽(西泠印社社員、湖北硬協副主席)、李冰(中國硬協副秘書長)、李洪川(湖北硬協副主席)、張秀(湖北硬協副主席)、張少林(湖南硬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瞿忠謀(湖北硬協副主席)、劉旭光(江西南昌硬協主席)
監委會主任:刁品純(中國硬協副主席)
監委會副主任:王安剛(湖北省硬協副主席)、李現品(湖北省硬協副主席)、熊杰英(中國硬協副秘書長、展覽部主任)
評審助理(負責初評工作):牟秉夔、范義虎、桂建明、鄒志生、楊疾超、劉志華、張尤、郭奕璇、吳洋、鄭冠宇
媒體觀察員:陸舍無(《中國硬筆書法》)、嚴海南、金日發(書法報·硬筆書法)、湖北省電視台、楚天都市報、武漢晚報等;

長江韜奮獎

簡介

長江韜奮獎是授予新聞傳媒界從業人員的全國性最高獎項。長江韜奮獎原分別為范長江新聞獎和韜奮新聞獎,2005年根據中央關於《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辦法》的精神,將兩獎合併為長江韜奮獎。合併後的長江韜奮獎,由每兩年評選一次改為每年評選一次,每屆評選獲獎者20名(其中長江系列10名,韜奮系列10名)。

目的

開展長江韜奮獎評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廣大新聞工作者繼承和發揚范長江、鄒韜奮真誠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德和思想作風,檢閱、展示我國新聞隊伍建設和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成果,發揮優秀新聞工作者的示範引導作用,推動新聞媒體與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三貼近"原則,促進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隊伍,引導和鼓勵廣大新聞工作者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繼承和發揚黨的新聞工作優良傳統,弘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促進新聞媒體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推進新聞事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
合併後的長江韜奮獎,由每兩年評選一次改為每年評選一次,每屆評選獲獎者20名(其中長江系列10名,韜奮系列10名)。評選標準和要求是:德才兼備,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要把參評者的思想作風、職業道德、社會反映和綜合業務成果結合起來進行考察、評選。 長江韜奮獎採取有組織推選參評者的辦法。在有全國統一刊號的報紙,通訊社,經正式批准的廣播電台、電視台,經國務院新聞辦批准的由新聞宣傳主管部門和新聞單位主辦的具有登載新聞業務資質的新聞網站,從事新聞記者、編輯、評論員、校對檢查、播音員和新聞類節目主持人、新聞類節目製片人工作10年以上並持有新聞出版總署所發記者證的新聞工作者,均可經推薦單位、報送單位按照評選辦法規定的辦法、程式和標準進行推薦,按規定數額報送到評獎辦公室。
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委員會由新聞主管部門、新聞單位記者編輯代表、各地記協領導、新聞教研機構專家學者等人組成。評審由中國記協聘任,任期一屆,實行迴避制和輪換制。第十九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屆長江韜奮獎評選委員會共有評審87名。
評選會開始前所有參評作品材料和參評者材料將在新華網中華新聞傳媒網上公示10個工作日,接受網上評議,網上的評議意見由評獎辦公室提交評選委員會參考。評選結果將在新華網、中華新聞傳媒網公示不少於10個工作日,根據公眾評議情況,揭曉獲獎作品和獲獎者。

獎項來源

范長江新聞獎
范長江新聞獎作為長江韜奮獎的前身之一,於1991年設立,是由中國記協主辦的全國中青年記者的最高榮譽獎,是經中宣部批准常設的全國性新聞獎項。最初每三年評選1次,從1998年開始,每兩年評選一次,已評選六屆,共產生獲獎者59名。
開展這項評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表彰和鼓勵廣大新聞工作者學習和繼承范長江同志獻身人民新聞事業的崇高精神,推動新聞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檢閱和提高我國新聞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隊伍。
范長江新聞獎前三屆每屆評選獲獎者10名,提名獎30名。從第四屆評選開始,不再設立提名獎。范長江新聞獎採取有組織推選參評者的辦法。評選範圍是在有正式刊號、公開發行的報紙,國家通訊社,經正式批准的廣播電台(站)、電視台和其它新聞機構從事記者工作連續10年以上,在評選年度不超過50周歲,人品、文品俱佳的現專職中青年記者(含新聞節目主持人、新聞播音員)。
評選標準和要求是:德才兼備,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在新聞工作中有突出貢獻。要把參評者的思想作風、職業道德、社會反映和綜合業務成果結合起來進行考察、評選。
韜奮新聞獎
韜奮新聞獎作為長江韜奮獎的另一前身,設立於1993年,由韜奮金會委託中國記協主辦,是獎勵我國新聞編輯、新聞評論員、新聞性節目製片人、通聯、校對等新聞工作者的最高榮譽獎,是經中宣部批准常設的全國性新聞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已評選六屆,共產生獲獎者57名。
開展這項評選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廣大新聞工作者繼承和發揚鄒韜奮同志真誠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德和思想作風,增強民眾觀念和服務意識,發揚敬業創新精神,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創造出優異成績,促進新聞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使新聞工作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韜奮新聞獎前三屆每屆評選獲獎者10名,提名獎30名。從第四屆評選開始,不再設立提名獎。韜奮新聞獎採取有組織推選參評者的辦法。評選範圍是在有正式刊號、公開發行的報紙,國家通訊社,經正式批准的廣播電台(站)、電視台和其它新聞機構從事新聞編輯、新聞評論員、新聞性節目製片人、通聯、校對等連續10年以上,人品、文品俱佳的現專職新聞工作者。
評選標準和要求是:德才兼備,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在新聞工作中有突出貢獻。要把參評者的思想作風、職業道德、社會反映和綜合業務成果結合起來進行考察、評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