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

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

後隨學校重新命名校區,正式更名為湖西1區圖書館、湖西2區圖書館、湖東區圖書館。 2010年7月,將湖西1區圖書館、湖西2區圖書館合併遷入了逸夫圖書館。 至此,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包括湖西區逸夫圖書館和湖東區圖書館兩個館舍。

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創建於1951年,坐落於景色宜人的南湖之畔。2000年原長春建築高等專科學校、長春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長春水利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成長春工程學院,原三校圖書館也隨之合併,按校區分為西區1圖書館、西區2圖書館、東區圖書館。後隨學校重新命名校區,正式更名為湖西1區圖書館、湖西2區圖書館、湖東區圖書館。2009年6月,學校新建逸夫圖書館。2010年7月,將湖西1區圖書館、湖西2區圖書館合併遷入了逸夫圖書館。至此,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包括湖西區逸夫圖書館和湖東區圖書館兩個館舍。總建築面積27000平方米,其中,逸夫圖書館建築面積2萬餘平方米,主體八層,其整體設計和功能分區充分體現了“開放、休閒、人性”的理念。全開放超市式的布局融檢索、借閱、自習、休閒、研討於一體。全樓採光良好,開放空間大,深受讀者喜愛。湖東區圖書館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主體六層。 圖書館現有工作人員7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人,副高級職稱8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人員42人,占全館人員的58.3%。館內設有辦公室、業務部、文獻資源建設部、信息服務部、網路技術部、總服務部、報刊閱覽部、圖書閱覽部、流通部等多個部門。
根據學校套用型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的需要,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堅持以專業教學參考書為主,以基礎學科和其它相關學科為輔,向重點學科、特色專業傾斜的原則,合理分配紙質文獻、電子文獻和其它載體文獻的比例。通過多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了以工科為主,兼收經、管、文、理,特色明顯的綜合性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圖書館現有紙質圖書120多萬冊,電子圖書32萬種,中外文資料庫20種,中外文期刊700多種,報紙70多種,閱覽座位3000多個,每周平均開館100小時。
隨著逸夫圖書館的落成和使用,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的自動化管理和服務水平也上了一個新台階。逸夫圖書館內設有門禁監控系統、網路控制機房,在一樓大廳和各樓層設有觸控螢幕檢索機和普通檢索機,館內可無線和有線上網。全館共有微機280台,伺服器7台,存儲空間16TB,其中,逸夫圖書館電子閱覽區有微機150台,東區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有微機50台。同時,圖書館還為讀者提供打字、複印、刻錄等服務。2000年合校前,各分館就已分別使用計算機進行業務管理了,合校後,圖書館引進了匯文系統管理軟體,實行統一管理。2002年11月,圖書館建成區域網路,並與校園網、Cernet、Internet聯接,至今,圖書館網站已經過數次更新改版,館內的紙質資源、電子資源實現了跨校區和館際間的資源共享,伺服器24小時開放,讀者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站或校園網了解館藏信息和讀者借閱信息,檢索各種資料庫,閱讀電子期刊及電子圖書等。
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利用圖書館的需要,圖書館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服務。其中,基礎服務有:圖書借還、報刊閱覽、網上圖書預約、網上書刊薦購、網上圖書續借、新書通報、多媒體電子閱覽、打字複印等。同時,圖書館還開展了多層次的個性化服務,包括:參考諮詢、課題跟蹤、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代查代檢、文獻檢索課教學、專題講座等。在完善傳統服務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於2009年創造性地編輯出版了電子期刊《高教信息導報》和《教研信息導報》,滿足了廣大師生對高教和教研最新信息和動態的需求,擴大了信息服務範圍,提升了為學校教學和科研提供信息服務的水平。
多年來,在學校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圖書館以評估為契機,以發展為已任,以創新為特色,在文獻資源建設、現代化管理以及信息服務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2003年11月,在吉林省教育廳、吉林省高校圖工委組織的吉林省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和“自動化建設”兩個專項評估中,被評為優秀。2000年至2009年,連續6次被吉林省圖書館學會評為“先進圖書館”。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集體。今後,圖書館將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正確領導下,以新館啟用為契機,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體現圖書館讀者第一,服務育人的宗旨,以超市布局模式形成“人在書中,書在人旁”套用自如的新格局,讓讀者盡享坐擁書城,人書合一的感覺,努力構建一種融建築、讀者、文獻、服務於一體現代化圖書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