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貨車

長安貨車

       長安位居重慶市工業企業50強之首,中國上市公司20強,中國製造企業100強。“長安”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品牌價值133.58億元,世界汽車品牌排名前20位(2000年)。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或\"母公司\")系以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安集團\")作為獨立發起人,以其與微型汽車及發動機生產相關的經營性淨資產及其在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的股權.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安汽車或重慶長安, 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整車企業,199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A股代碼000625,B股代碼200625。

基本內容

公司簡介

 長安汽車的前身可追溯到1862年李鴻章在上海淞江創建的上海洋炮局,曾開創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先河。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公司

長安科技大樓

積極回響國家軍轉民的號召,正式進入汽車產業領域,逐步發展壯大.1984年,中國第一輛微車在長安下線。1996年從原母公司獨立,成立了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集汽車開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汽車公司,目前擁有2家上市公司(長安和江鈴)、4支股票。

多年來,長安汽車堅持以自強不息的精神,通過自我積累、滾動發展,旗下現有重慶、河北、南京、江蘇、江西、北京6大國內產業基地,11個整車和2個發動機工廠;馬來西亞、越南、美國、墨西哥、伊朗、埃及等6大海外產業基地;福特、鈴木、馬自達等多個國際戰略合作夥伴;總資產526億元,員工近5萬人。

長安汽車始終堅持“科技創新,關愛永恆”的核心價值,以“美譽天下,創造價值”為品牌理念,致力於

現代化的生產線

用科技創新引領汽車文明,努力為客戶提供令人驚喜和感動的產品和服務。經過多年發展和不懈努力,現已形成微車、轎車、客車、卡車、SUV、MPV等低中高檔、寬系列、多品種的產品譜系,擁有排量從0.8L到2.5L的發動機平台。2009年,長安汽車自主品牌排名世界第13位、中國第一,成為中國汽車行業最具價值品牌之一。

長安汽車始終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著力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建立了中國重慶、上海、北京、哈爾濱、江西、義大利都靈、日本橫濱、英國諾丁漢、美國底特律“五國九地、各有側重”的研發格局;擁有核心研發人員3000餘人,優秀外籍專家70餘人,國家“千人計畫”7人,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2009年,長安汽車綜合研發實力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

長安汽車始終堅持戰略前瞻,著眼長遠,大力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中國第一台氫內燃機在長安成功點火;中國第一輛產業化混合動力轎車傑勛下線並上市;成為國務院機關事務局唯一示範運行車;2009年,長安純電動汽車奔奔mini下線……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產業化、示範運行方面,已走在全國前列。

長安汽車始終堅持“客戶為尊,員工為本,誠信敬業,持續改善”的價值觀,堅守高標準的商業道德與職

溫家寶視察長安

業操守,傾聽客戶聲音,洞察客戶需求,努力超越客戶期望;致力於為員工搭建挑戰自我、實現價值的舞台,營造公平競爭、相互尊重、關愛協作的氛圍,爭做最佳僱主;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努力實現客戶、股東、員工、社會等利益相關方和諧共處,成為優秀企業公民。

站在新起點的長安汽車,以“引領汽車文明,造福人類生活”為使命,以“打造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為願景.志存高遠,開拓創新,全力向“公正、透明、誠信”的世界一流企業堅實邁進。

通信地址

 公司地址:重慶市江北區建新東路260號。

郵政編碼:400023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歷史沿革

長安汽車的前身是上海洋炮局,由洋務運動發起人李鴻章於1862年(清同治元年)12月授命英國人馬格

1957年,中國第一輛吉普車在長安誕生

里和中國官員劉佐禹在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廟宇中創辦。1865年因李鴻章升任兩江總督,而遷到南京更名為金陵製造局,主要生產各種槍炮。1929年更名為金陵兵工廠。

1937年“八·一三”上海事件爆發,金陵兵工廠被轟炸數次。為準備抗戰,兵工廠西遷重慶簸箕石和南岸銅元局(現長江電工集團有限公司),並在1938年3月1日恢復生產,在抗日戰爭中提供了彈藥3000餘噸,手榴彈三十萬餘發和各類槍械約五十萬隻,是整個抗戰期間最大的兵工企業,在軍統授意下於1942年在九龍坡區的楊家坪綠瓦樓中(原國民革命軍第8戰區司令部所在地,現為重慶理工大學行政樓,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秘密開辦了最早的"士繼公學",名義上為工廠的私立技工學校,實際是暗中培養抗戰武器裝備設計人才,為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抗戰結束後1946年改名為21廠技校,後來成為重慶理工大學的前身,解放後劃歸兵器工業部和國防科工委,為保密以長安代號50開頭,編為代號5077的一個研發單位,實際是一所軍事工業高等學校,後解密成為重慶理工大學後,電台、校辦工廠乃至校園BBS皆一直保留5077的呼號至今。

1957年重慶兵工廠,開始試製長江牌46型吉普車,並在1958年試製成功,並參加了1959年的國慶閱兵儀式。1963年底停產,累計生產1390輛,停產後將技術資料轉交北京汽車製造廠,成為聞名於世的北京吉普。

企業理念

 我們通過製造節能環保、安全時尚、經濟適用的汽車,引領汽車文明。我們為社會承擔更多的責任,

1984年,製造出第一輛微型汽車

為客戶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優質服務,為員工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發展空間,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創造更和諧、幸福的生活。

對社會:我們致力於做負責任的企業公民楷模,積極倡導綠色生活,履行社會責任,不斷擴大就業,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對客戶:我們致力於製造節能環保、安全時尚、經濟適用的汽車,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更具人性化的親情服務,不斷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對員工:我們致力於營造安全、健康、快樂和高效的工作環境,發揮每一位員工的才幹,促進個人發展,使員工實現豐富多彩的職業人生和獲得基於價值貢獻的個人回報。

對股東:我們致力於高效、透明、成長、穩健的經營,追求盈利和業績的持續增長,為股東提供長期、穩定和良好的回報。

對合作夥伴:我們致力於以誠信、公正和透明的方式開展業務,與合作夥伴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和長期共贏的良好關係。

部分車型

 長安奔奔價格3.69-5.88萬 理論油耗:4.4-5.5L外形尺寸(長/寬/

1984年中國第一輛微車在長安誕生

高):3525/1650/1550mm

排量:1012-1301cc

長安傑勛價格:10.48-14.98萬元理論油耗:5.5-5.8L

外形尺寸(長/寬/高):4445/1768/1640mm 排量:1998.0cc

長安之星二代 價格:3.93-4.98萬元理論油耗:L

外形尺寸(長/寬/高):3845/1500/1900mm 排量:1012-1310cc

長安志翔價格:7.98-11.58萬元理論油耗:7.74-8.86L

外形尺寸(長/寬/高):4600/1800/1475mm 排量:1590-1998cc

長安之星 價格:3.23-6.68萬元理論油耗:6.3-6.4L

外形尺寸(長/寬/高):3635/1475/1895mm

排量:1012-1310cc

07款長安之星 價格:3.43-3.85萬元理論油耗:6.4L

外形尺寸(長/寬/高):3

607/1528/1925mm 排量:1012.0cc

高管團隊

徐留平 董事長

張寶林 總裁

徐留平

朱華榮 黨委書記、副總裁

王重生 副總裁

馬 軍 副總裁

崔雲江 副總裁

黃忠強 副總裁

宋 嘉 副總裁

任 強 副總裁

羅明剛 副總裁

杜 毅 副總裁

龔 兵 副總裁

王 俊 副總裁

劉 波 副總裁

品牌故事

牽手鈴木:合資旅途顯長安自主“本色”

一代代的長安人,為中國工業樹立下了自強不息、自主創新的本色。即使是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長安領

長安與鈴木合資合作簽字儀式

行業之先,開啟與日本鈴木的合資事業中,長安人依然以自主“本色”為中國汽車工業掙足臉面。

20世紀80年代初,長安從廣州買了兩輛鈴木輕卡。原本打算對整車進行全部測繪之後就開始仿製,但是長安人驚奇地發現,日本車的技術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像。於是,長安決定引進日本鈴木公司的產品和技術。

在與日本鈴木初步接洽之後,面對日方代表不屑一顧的懷疑眼神,長安人深刻地意識到,中國汽車技術取得提升的必要性。長安人暗中發誓,一定要先以自身的實力研製出優異的產品,以為國爭光。“雖然與鈴木的技術水平相差無比懸殊,無論如何要先把樣車造出來。”

第一次談判後,長安人得知,當時做汽車具有三個難點:是發動機、儀錶盤和駕駛室。為了攻克這三個難關,長安汽車的技術員工咬牙上前,決定克服一切艱難險阻。

當時長安技術員手頭上的依據只有那兩輛車的測繪圖紙,駕駛室的外殼加工難度很大。於是,長安請了重慶

長安汽車品牌戰略發布(5張)

汽車修理3403廠員工用手工敲出來。而最大的難點儀錶盤則只能由自己加工。加工儀錶盤的過程中,由於沒有足夠大承受力的工具機,只好讓吊車把加工件的一邊吊起以減輕重量,再把加工件的另一邊放在工具機上加工。長安人早期的造車之路可以說充滿艱辛和苦澀。

陽光總在風雨後。距離第一次談判僅僅8個月後,長安人就把兩台組裝好的小卡車開到了北京人民大會堂。其中一台車的發動機是日本原裝的,但其他零部件都是中國的;而第二台車發動機是中國的,其他零部件是日本的。當前來談判的日方代表看到這兩輛車,驚訝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兩輛自主研發車型的現身,不僅讓鈴木對長安刮目相看,也增加了長安與對方合作的信心和談判的籌碼。1984年,長安和日本鈴木公司正式簽訂了技貿合作協定書,進行微車和發動機項目的合作,開始生產“長安”牌系列微車。

“你有你的特點,我也有我的優勢。到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長安在中國微型車市場占1/3份額,但由於國產化率高,卻可以連續幾年獲得80%的微型車行業利潤。”時刻保持清醒的長安人,在進行合資事業過程中,以堅定不移的自主精神,為自身的合資之路開啟了一道“通途”。

與汽車結緣:中國第一輛吉普“長安造”

長安與汽車有著深厚的不解之緣。無論是在21世紀,以高昂的鬥志衝擊國際一流,還是追溯到五六十年代“平戰結合,軍民結合”的時代,長安進軍汽車行業自有為人津津樂道的歷史淵源。中國第一輛吉普車在長安誕生便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1959年的國慶10周年閱兵中, 天安門城樓前的每一個受閱方隊的領隊車,即是由長安汽車的前身——456廠研製出的中國第一輛“長江牌”吉普車。 威武的外形、穩健的步伐、豪邁的氣勢,“長江牌”吉普車與人民軍隊一起,見證了建國後的種種歷史風雲。長安汽車在50年代便擁有了開發吉普車的造車技術,也令當時的中國工業界震驚。

回顧第一輛吉普的造車過程,不知令多少長安人為之感慨。1957年,重慶軍工廠要求下開始試製國內第一輛軍用吉普車。在這個特殊的時代環境下,長安的研發人員自然明白“軍令如山”的含義。長達幾個月的超負荷工作,齊心協力地共同研發,日夜兼程進行全方位對比,1958年的春夏之交,第一輛樣車終於駛出長安的大門。

第一輛吉普,也是第一輛汽車,“長江牌”承擔起國家汽車工業的先鋒官重任。重1150公斤,最大載重量440公斤,乘員6人;同時有4缸4衝程氣化器式水冷發動機,排量2199毫升;最高時速115公里,100公里油耗13.7升,最大爬坡度30度。“長江牌”吉普的各項汽車數據,可以說在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畫冊上,填補了多項的空白。

而能參與進入國家多頂重要政治場合中,“長江牌”吉普堅不可摧的優異品質是首要保證。在批量生產前,長安對樣車進行了2.5萬公里道路實驗,以實踐驗證汽車質量,這在國內汽車工業中也當屬首例。當年所生產的38輛吉普,也如願駛入天安門廣場,成為10周年國慶閱兵中一道閃亮的顏色。

直至1963年為止,“長江牌”46型吉普車累計生產1390輛。其中的絕大部分裝備於人民解放軍各大部隊中,為中國軍隊保駕護航。1963年底,受上級指示,長安將自己研製的該型車的圖紙資料完全交付了籌建完畢的北京吉普車廠,為北京吉普成為一代名車奠定了較高的起點。

儘管就此結束了歷史使命,但長安研製的“長江牌”46型吉普車,在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長安在改革開放後的汽車生產上大踏步的前進奠定了基礎。今日之長安,儘管已從軍用汽車中轉身,在民用汽車中不斷取得驕人成就。然而,攬昨日之輝煌,第一輛吉普的誕生,仍然給了無數長安人不竭的動力。

長安:滾動在工業歷史年輪的前端榮享中國近代工業多項榮耀的長安,自誕生之日起就和民族興亡緊密聯繫在一起。

長安是中國最早放眼看世界,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的國有企業。

長安也是中國第一個近代兵工廠,是晚清政府建立的29個近代兵工廠中唯一整體保存到現在的企業。

至今,長安的兵器博物館裡,仍陳列著長安第一任“董事長”李鴻章的照片,而旁邊的“總經理”則是一位洋人——英國人馬格里。從這個意義上說,長安又是中國歷史最早的合資企業。

1862年,位居晚清權臣位置的李鴻章,給執掌總理衙門的改革派代表恭親王奕欣,寫了一封對近代中國工業有深遠影響的長信。洋洋灑灑的三千字中,他詳細介紹了歐美各國的工業發展情況,解析出列強“船堅炮利”的種種源頭,令奕欣大為感動。

年末,他在上海設立的三所洋炮局正式開工。其中位於松江一座廟宇中的上海洋炮局,即是長安的前身,由時任淮軍教習的英國人馬格里主持。

馬格里向李鴻章建議,中國應建立自己的軍火工業。然而,在當時中國根本沒有軍火工業基礎的情況下,李鴻章也感到無從下手,於是馬格里毛遂自薦,帶領工匠,以手工方式進行試製。

馬格里採用土法,用粘土自造了一個熔化爐,使用簡陋的工具和設備造出了一些炮彈、藥引、炮門紙管自來火。經過試用,證明質量尚可。李鴻章遂授權馬格里雇用50名工人,在淞江縣的一個廟宇里籌建上海洋炮局。長安也開始了中國近代工業最早的一次自主創新。

在此之前,洋務派代表曾國藩牽頭設立了安慶內軍械所。實施“全用漢人,未雇洋將”的政策,沒有機器設備,仍是手工生產。與之相比下,李鴻章所創建的上海洋炮局,是真正敢於開放、致力創新的近代軍事工業。

1865年,李鴻章升任兩江總督,將上海洋炮局遷至南京雨花台,擴建為金陵製造局。從此,金陵在李鴻章蔭護下開始走上了振興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歷史舞台。

1884年,金陵製造局第一次製造出可移動的車輪式37mm、2磅後膛炮。在中法戰爭中,金陵製造局生產的這種後膛炮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金陵製造局隨後又製造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槍”——抬槍。這也成為當時中國所獨創、在世界各國都沒有的武器。

隨著世事的變遷,雖先後經上海、蘇州、南京再遷移至重慶,長安始終以勇於創新、勇於擔當、改革開放的民族企業特性,馬為中國近代工業“萬馬齊喑”中的幾點亮色之一。長安,就如這樣,在中國近代工業的一次次突破中成長,驅動著中國工業歷史的“年輪”不斷前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