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浮圖

鐵浮圖

鐵浮圖又被稱為鐵浮屠引,是金國鐵騎引的一種,極其類似歐洲十字軍,屬於金國大將完顏兀朮(金兀朮)的手下,與拐子馬一起隨同金兀朮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1140年,完顏兀朮率領手下十萬大軍和一萬五千名拐子馬、五千名鐵浮圖一起浩浩蕩蕩直奔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途中,鐵浮圖與拐子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直氣勢洶洶殺到長江邊上的順昌。

簡介

鐵浮圖亦作“ 鐵浮屠 ”。 1.指鐵鑄佛塔。 元 陳孚《全州》詩:“城郭依稀小畫圖,佛光猶照鐵浮屠。” 明 都穆 《游北固山記》:“門內稍右有鐵浮圖十級,乃 唐 李德裕觀察 浙西時所鑄。”
(2).借指身披重甲的兵士。《宋史·劉琦傳》:“ 兀朮 被白袍,乘甲馬,以牙兵三千督戰。兵皆重鎧甲,號‘鐵浮圖’。” 清 夏燮《中西紀事·海疆殉難記上》:“ 吳侍郎 《朱副戎廟碑》系駢體文,其後段雲:‘……鐵浮屠林立於重關,銅面具風生於百戰。’”
鐵浮圖的一種是鐵甲騎兵,它也是金國鐵騎的一種,與金國的拐子馬,十分類似。

主要戰役

1127年,靖康之變發生,完顏兀朮乘機帶領五千拐子馬和一千鐵浮圖向中原進軍。
1128年,鐵浮圖和拐子馬在完顏兀朮的帶領下再次攻打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
1129年,金兀朮帶領鐵浮圖和拐子馬第三次南下,直逼長江天險。
1130年,完顏兀朮帶領鐵浮圖圍攻黃天盪,企圖一舉打下長江天險,結果慘遭抗金名將韓世忠挫敗。
1131年,完顏兀朮再次南下,與宋軍周鏇太行山一帶,結果中了岳飛王彥的埋伏,慘遭挫敗。
1132年,金兀朮再次南下,企圖一舉打敗南宋軍民,途中與岳飛大戰於南霸橋,遭受重創。
1133年,金兀朮聯合偽齊大舉南下中原,途中遭受岳家軍攔截,損傷過半。
1134年,金兀朮再次南下,企圖攻下川陝,但途中又慘遭南宋大將吳階兄弟的攔截,全軍覆沒。
1135年,岳家軍首次北伐,企圖收復故都汴梁,途中遭遇鐵浮圖,雙方展開你死我活的拼殺,結果鐵浮圖險些全軍覆沒。
1136年,岳飛再次北伐,途中再次遭遇鐵浮圖,雙方又展開激烈的戰鬥,鐵浮圖損傷過半。
1137年,金兀朮再次南下,企圖消滅南宋的川陝部隊,但又慘遭吳階攔截,全軍覆沒。
1138年,金兀朮大軍南下,大敗宋軍的山西部隊,占領山西地區。
1139年,金兀朮再次南下,途中遭遇岳家軍,被岳家軍圍剿
1140年,金兀朮再次南下,勢如破竹地殺到長江天險,遭遇宋軍的頑強抵抗,鐵浮圖與拐子馬損失過半,半路又遭遇岳家軍的攔截,全軍覆沒。

乾隆質疑

清朝的乾隆皇帝令其臣僚以他的名字編纂《御批通鑑輯覽》時,認為《宋史·岳飛傳》中“三人為朕,貫以韋索,號拐子馬,又號鐵浮圖”之說不通,因而寫了一條“御批”,對之進行駁斥,說道:
北人使馬,惟以控縱便捷為主。若三馬聯絡,馬力既有參差,勢必此前彼卻;而三人相連,或勇怯不齊,勇者且為怯者所累,此理之易明者。 拐子馬之說,《金史·本紀·兵志》及兀朮等傳皆不載,唯見於《宋史·岳飛傳》、《劉錡傳》,本不足為確據。況兀朮戰陣素嫻,必知得進則進,得退則退之道,豈肯羈絆已馬以受制於人?此或彼時列隊齊進,所向披靡,宋人見其勢不可當,遂從而妄加之名耳目。

同名圖書

《九州·鐵浮圖》→《九州幻想》
七位作家分別是:遙控(SHAKESPACE)潘海天大角今何在水泡江南斬鞍多事
大角潘海天)著《鐵浮圖》故事簡介:寧州諸侯的先遣使團,暗夜之主的深藏不露,羽族城主的老謀深算,影者觸鬚的無所不在,蠻族流寇的壓境大軍,以及一塊具有毀滅大地能量的石頭……眾多力量同時壓諸飛翔之城厭火之上,城中不朽的鐵塔能否支撐這欲覆的天空。一個構思精巧連鎖細密的故事,步步解開這驚心動魄的九連環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