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板洲

鐵板洲,位於安徽省樅陽縣,屬於鐵桐鄉,面積大約有16平方公里。

1.安徽樅陽鐵板洲
在安徽省樅陽縣東南1公里處的長江主航道北側,屬於鐵桐鄉。明代中葉形成,清朝乾隆年間鐵板洲尾銅板洲出水,同治年間兩洲相連。清朝末年圍墾,南北長6公里,東西最大寬度為4公里,面積大約有16平方公里,有耕地9895畝。種植棉花,花生,豆類,有定期客輪通樅陽縣城。30年代南岸逐漸淤積形成玉板洲,面積2平方公里,為蘆葦灘地。現在鐵板洲,孤立於大江北岸,葫蘆形狀,面積約25萬平方米,洲上長滿了人把高的蘆葦,長江伸出的人字形的夾江在它四周環繞。這裡便於隱蔽,便於觀察,便於船隻活動。
鐵板洲原名貼補洲。它與和悅洲形成年代相近,地形地質無異、大小相等。由於開發稍遲,便旁生枝節,導致鄰里失和。為了鼓勵墾荒,民約官許,插草為標。清乾隆年間(1736至l796)大通佘姓,捷足先登,占有了整個蘆洲,招人承佃,先後有姜、郎、方等十多姓紛至沓來。其中郎姓承佃之地最多,故一度有佘東郎佃之說。從此,開墾的熟地也漸漸多了起來。承佃的土地,雖無權變賣,但可以轉讓出租,因此又出現了佘郎二東家,貧脊的土地,又幾經轉手,佘家收入微薄,便疏通官府把尚待開發的近鄰蘆洲貼補他們,以荒補熟,於國庫無損。從此,這塊處女地便取名“貼補洲”。貼補洲上的承佃者以桐城人居多。他們不僅年年交租,而且逐年加重,引起承佃者的憤慨。於是,便聯名越級申訴,聲言貼補洲屬桐城縣管轄,荷葉洲亦發脈於丞山,也應為桐城縣所有,要求減租。這一訟事,直到1921年(民國十年),由銅陵縣府報請省里批准,將該洲土地收為國有,地租收入充作浮產。從此,官方每年派員駐和悅洲坐收該洲的地租。
和悅、鐵板兩洲一衣帶水,雞犬相聞,汛期水漲,有渡船往來,入冬水枯,往來行人涉足可達彼岸。鹹豐年間,荷葉洲已有集市,隨著商販開店設鋪,日益興盛。祖傳有一道人對正在興起的荷葉洲嘆息說,這張鮮嫩的荷葉,如生在靜水裡,將會永不凋謝,可惜長在波濤滾滾的長江中,根不深,葉不穩。眾人聽之面面相覷,央求道人獻策。道人手指緊鄰的貼補洲說:這塊沙洲應改名鐵板洲。並口吟一歌:“荷葉水上漂,根基未固牢,‘鐵板’結良伴,萬世不動搖”。眾人從其策,貼補洲從此改名鐵板洲。
2.湖北武昌鐵板洲
在武昌區西側,是長江中游沙洲,初名蜈蚣洲,後名玉米洲,傳明代改稱今名。呈紡錘形,長約3公里,寬0.7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洲上蘆葦叢生,年生產量在500萬斤以上,並產優質建築材料青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