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湖連環戰

鏡泊湖連環戰

“鏡泊湖連環戰”,1932年3月由共產黨員李延祿(後任東北抗聯四軍軍長)直接指揮,此役中共地下黨領導的部隊和義勇軍等抗戰力量5戰4勝,基本殲滅了日本關東軍天野旅團7000人,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指揮打響的抗日第一槍,是堪比“平型關大捷”的“抗戰第一大捷”,是東北也是全國“抗戰第一大捷”。 1932年2月,日寇關東軍總部派出天野少將率一個旅團———號稱“萬人大軍”,帶著四十多輛軍車、野炮隊,向吉東地區撲來,氣焰囂張。王德林遂派參謀長李延祿率領補充團在鏡泊湖以南地區伏擊日寇。 但是此戰在日方資料中未有記載,也無任何外文資料支持。即使平型關戰役中英勇善戰的115師以極有利地形並有友軍配合伏擊敵運輸隊,也僅傷敵千餘人而已。鏡泊湖連環戰雙方損失極不符常理,真實度待考。

戰鬥背景

1931年,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後,日寇很快侵占了遼寧各地,並大舉進犯吉林省。駐延吉明月溝的東北軍原第十三混成旅第七團三營被調往吉林,營長王德林在全營官兵的抗日要求下,拒絕西上,把隊伍拉到汪清縣小城子,醞釀舉旗抗日。

中共中央號召東北人民開展游擊戰爭,打擊侵略者,中共滿洲省委積極回響中共中央決議,派出一些黨員到東北各地去發動組織民眾進行抗日鬥爭。年輕的共產黨員李延祿奉命到王德林的抗日救國軍工作,不久,共產黨人孟涇清、金大倫、賀劍平、劉靜安等人也先後來到救國軍。

鏡泊湖連環戰 鏡泊湖連環戰

李延祿到達汪清小城子王德林的抗日救國軍駐地。這時,國民黨投降派蓋文華等人給王德林送來“自衛軍第一路總指揮”頭銜,阻撓其抗日;此外,當時的抗日將領李杜的代表帶來一萬元軍餉,要求王德林部隊編為一個團,受李杜調遣。另有吉東三縣的鄉紳代表團,勸王德林把部隊編為“山林警備隊”。

李延祿的到來堅定了王德林的抗日決心,任李延祿為救國軍總部上校參謀長。李延祿還說服王德林,建立自衛軍補充團,以便與李杜進行聯合抗日。

李延祿以愛國青年為基礎組建補充團,兼任新組建的補充團團長。孟涇清、李延祿等共產黨人組成了救國軍秘密黨支部,孟涇清為黨支部書記。

為了武裝隊伍,補充部隊經費,1932年2月,以第一補充團和吳義成率領的“老三營”前鋒部隊為兩大主力,開始攻打敦化,至2月28日,連克敦化、額穆、蛟河三城。鏡泊湖連環戰,就是在攻克這三座縣城之後引來的戰鬥。

戰鬥準備

抗日救國軍連克三座縣城後,從各方傳來緊急情報,告訴救國軍,日寇天野少將集結眾多日本關東軍,以及輜重團,從吉林抵達敦化縣城。他們帶著野炮隊、四十多輛卡車,還有騎兵,浩浩蕩蕩,氣焰極為囂張,企圖消滅抗日救國軍。以共產黨秘密領導的第一補充團堅決主張抗敵,利用熟悉的山川、地勢進行游擊戰。孟涇清在秘密召開的黨支部會議上說:“就是他們都拉到山上去,只剩下我們補充團七百人也要抗日!”王德林在棺材臉子村召開了高級軍事會議。李延祿在會上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條件,如果在鏡泊湖南湖頭找到有利地勢,打伏擊戰,就是甩手榴彈也能打敗日寇。

部隊三月初離開敦化,到達鏡泊湖山區,黨支部在這裡研究了地勢,選擇了“牆縫”這條狹路作為補充團打埋伏的陣地。

鏡泊湖南端,當地人叫它南湖頭,橫躺豎臥著無數巨大的石塊,它們是炙熱的岩漿冷凝形成的堅實的玄武岩。鏡泊湖的左岸,位於湖水之西,丘陵起伏不絕。這裡是群山中一條狹長的丘陵地帶,就像廣袤的大地上裂開的一條縫兒……

李延祿等人在鏡泊湖南湖頭地區進行了認真考察,最後選定在東大泡小龍灣(當地人也稱作“牆縫”)地段進行伏擊戰。這一地段是冬天牡丹江與鏡泊湖封凍期敦化通往寧安的近道,是日軍必經之處。

考慮到救國軍沒有重武器,機槍也不多,李延祿用二十匹馬十台大車運來了救國軍全部庫存手榴彈,分發給隱蔽在山坡上巨大臥牛石、馬頭石後的七百勇士。

日寇天野旅團日夜兼程,追到了鏡泊湖湖南地區。他們抓住了青年獵手陳文起,讓他當嚮導帶路。陳文起不僅因槍法好遠近聞名,而且是個愛國志士。當他得知救國軍在南湖頭“牆縫”埋伏要打日寇天野部隊,就想參加戰鬥一顯身手。被日寇抓住,他毅然帶領日軍部隊,直奔山崖與大江夾峙的“牆縫”而來。他要把日寇領進救國軍的伏擊陣地,讓救國軍消滅日寇。

三月十三日後半夜雞叫時,農民史振德帶著女兒趕到陣地南口,送來了日寇大部隊已經上了大道直奔“牆縫”的情報。得到史振德父女的情報,七百勇士立即振作起來,摩拳擦掌,做好了戰鬥準備。

系列戰鬥過程

“牆縫”之戰

拂曉,日寇天野旅團先頭部隊浩浩蕩蕩地開進“牆縫”,很快把道路填滿。李延祿一聲槍響,七百勇士一躍而起,手榴彈冰雹似的從天而降,狹長的峽谷頓時一片爆炸聲,一片火光,濃煙沖天。遭到突然打擊的日軍驚恐萬分,慘叫聲混合著一陣陣手榴彈的爆炸聲響徹鏡泊湖南湖頭大地。日寇死傷慘重,隊伍亂作一團。日寇的四次衝鋒都被打垮,山坡上、大道上到處都是日軍屍體,十多輛軍車被炸毀。最後只好命令尚未進入陣地的部隊後撤。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戰鬥,抗日救國軍大獲全勝。等他們撤出戰場後,日軍在“牆縫”較開闊處分三處火葬陣亡士兵,每處屍體垛成三大垛。同時還燒毀來不及運走的槍枝。

事後,救國軍搜尋到完整的“三八“式步槍兩千多支,燒後剩下的槍管一千五百多件。由此可見,鏡泊湖南湖頭一戰,被打死的日軍最少在3600名以上,受傷者不計。在東北,天野旅團在一天之內傷亡慘重,這可以說是日軍遭到的慘敗。並且是敗給了武裝起來不久,武器裝備很一般的中國民眾。天野少將大哭失聲,幾次要剖腹自殺。

在這次戰鬥中,把日軍領進伏擊陣地的獵手陳文起,第二次被日寇抓獲後英勇不屈,負傷一百多處仍大罵不止,被日寇挑開胸膛壯烈殉國。給救國軍送情報的農民史振德,在天亮後回村子的路上被日寇開槍打死。

火燒松乙溝

火燒松乙溝成為發生在鏡泊湖畔的第二次戰鬥。李延祿在回憶錄中說,他們料定敵寇必會率領殘軍走松乙溝,絕不敢再走鏡泊湖邊的閻王鼻子山道。如果在那裡放火,會把敵人火葬在那裡 。

由於補充團需要休息和整頓,圍殲任務交給那些從老頭溝開來的礦工所編的後備隊。另外,在鏡泊湖邊閻王鼻子的山巒中,還要埋伏有戰鬥經驗的部隊作疑兵,如果敵人膽敢走這條弓弦式的險要直道去東京城,就在這裡迎頭痛擊,迫使敵人按照我們設計的路線走弓背式的松乙溝。

李延祿他們趁敵人尚未開進寧安城之際,搶在前頭到了寧安城。王德林對李延祿提出的松乙溝作戰計畫給予肯定,並馬上找來名叫姚甲航的營長要他帶領全營人馬,在當天半夜零點之前趕到閻王鼻子,作為疑兵,在那裡點起多處篝火。如果日寇進攻,就立即奮起截擊。另外,又從其他隊里調撥了一大批手榴彈、雜牌步槍,來裝備駐紮松乙溝的後備隊,並且發給每人一盒火柴。

北方的初春,氣候乾燥,經過一個冬天風乾的枯草和樹枝迅速燃起,火借風勢,呼啦啦地席捲了整片開闊的大草甸子和榛木叢生的空曠地帶。從李延祿的回憶錄中,我們得知,敵人在火網裡,人喊馬嘶,亂成一團。風大火急,日本兵身上背的彈藥來不及解開,就紛紛爆炸了。天野少將開始命令突圍回竄,但迎面撲來的烈火,又使他們掉過頭來往前沖。人馬集結成一團,道路已經阻塞不通了。後來,天野轉到上風頭,在煙火包圍的圈子裡放起火來,燒出一小塊空地,在這些三五處燒光的空地上,他們匍匐臥倒,躲避火焰撲來,最後只剩下四百來人和十幾頭馬匹得以死裡逃生。煙火籠罩下的松乙溝,五里外的村莊都看得見,那片大火,一直燒到第二天還沒有熄滅。

關家小鋪之戰

為了趁勢將這頭負了重傷的“野獸”徹底擊斃,李延祿沒有隨車押運錢款去王德林新的駐地五虎林,而是留在寧安,組織部隊打第三個回合,那就是關家小鋪之戰。據1959年寧安縣(後改為寧安市)政府的抗日史料調查《關家小鋪戰鬥簡況》記載:“逃進寧安縣城的日軍僅有400人,他們要向西北20公里以外的中東鐵路海林站逃竄,乘火車逃往哈爾濱。”由此可見,他們已放棄了在寧安地區與抗日力量作戰,離開松乙溝後,他們必須取道東京城、寧安,直奔海林,以便乘火車逃往哈爾濱 。

日本關東軍的企圖,李延祿早就料到了。在他途經關家小鋪時,發現這裡距寧安縣城三十多里,是去海林的必經之路。這裡雙峰夾峙之間,是條直通車站的公路。山崖陡立,公路似溝,半山腰有一塊窪地,是很好的隱蔽陣地,有利於打一場阻擊戰。東山有曹家溝、梁家溝,西山有葡萄溝,形成左右兩翼,作為掩護部隊的憑依。經過松乙溝戰鬥,戰士們已十分疲憊,而且離得遠,彈藥沒有補充。

李延祿想到了駐守在綏芬河的原東北軍二十一旅第六OO團張振邦部隊。與張振邦取得聯繫,張振邦二話沒說,派來一個營的兵力,其中有他的主要干將,號稱“趙子龍”的八連連長張憲廷。很快,戰鬥部署完成。張憲廷率領的八連埋伏在關家小鋪前方不遠處的窩狼圈,九連和補充連則分別埋伏在葡萄溝和梁家溝,以便從兩面側應。

1932年3月23日埋伏的戰士發現公路上駛來數十輛大卡車,緊接著,哨兵報告,曹家溝、梁家溝也發現敵人。張憲廷意識到他們的作戰部署被敵軍掌握,而且他們被敵人三面包圍,預想的伏擊戰轉為了陣地戰。

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敵人占據了有利地勢,極為頑強,而八連連長張憲廷指揮的部隊更頑強,連續擊退敵人三次衝鋒。到下午,西山失守,張憲廷身負重傷,仍組織全連二十八人上刺刀,打交手戰。增援部隊趕到時,敵人才倉惶撤退,向海林逃竄,丟下一百多具屍體。

高嶺子伏擊戰

天野少將帶領不足300名殘兵,逃到了海林火車站。李延祿也趕到距海林一站之地的拉古車站,聯絡駐山市的寧安保全總隊炮營,炮擊從海林開來的天野軍車。同時與在亞布力站李延青聯繫,要他帶領鐵路工人游擊隊迎接“客人”。李延青帶領鐵路工人游擊隊連夜趕到高嶺子。這裡山高林密,火車要走盤山道。尤其是西側坡度更大,火車難以減速。他們在西側鐵路拐彎處設下埋伏。二十六日得知天野軍車開出山市車站之後,就把鐵軌上的道釘拔掉。天野軍車在出高嶺子車站下坡時出軌翻車,鐵路工人向爬出車箱的日軍猛烈開火,僅有不足百名日軍逃進樹林,二百多屍體扔在山坡上餵了野狼。

高嶺子戰鬥是鏡泊湖連環戰役的最後一戰。號稱“萬人大軍“的日寇天野部隊,從三月十三日耀武揚威地長驅直入黑龍江東南部鏡泊湖地區,經過南湖頭“牆縫”和松乙溝兩戰,已大部被李延祿率領的抗日部隊消滅。

戰鬥意義

近半個月的鏡泊湖連環戰,戰果遠遠超過三月前的齊齊哈爾江橋之戰。而從時間上看,早張甲洲江北巴彥“七馬架子暴動”建立抗日武裝兩個月。可見,鏡泊湖連環戰,也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指揮打響的抗日第一槍。 十四天后,天野成為第一個被擊斃的侵華日軍將領,天野旅團從侵華日軍編制中消失。

“鏡泊湖連環戰”,中共地下黨領導的部隊和義勇軍等抗戰力量5戰4勝,基本殲滅了日本關東軍天野旅團7000人,是堪比“平型關大捷”的“抗戰第一大捷”

經過國內多位專家學者歷時多年考證認為:1932年3月由共產黨員李延祿(後任東北抗聯四軍軍長)直接指揮的“鏡泊湖連環戰”,是東北也是全國“抗戰第一大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