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的碎片

《鏡子的碎片》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安托萬·德·聖艾克絮佩里。收錄了聖艾克絮佩里的《雜文集》、《寫給戰爭》和《隨想錄》三部作品。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人民
作 者:(法)安托萬·德·聖艾克絮佩里|譯者:時利和//羅曉亮//賈石//陳旻
類 別:文 學 -> 外國文學 -> 外國文學-各國文學
開 本:32開
ISBN:9787208066656
頁 數:708
出版日期:2008-08-01
第1版 第1次印刷

內容提要

《鏡子的碎片》收錄了聖艾克絮佩里的《雜文集》、《寫給戰爭》和《隨想錄》三部作品,從各個側面折射出作者內心之鏡對外界紛紛擾擾的生活的捕捉。
《雜文集》和《寫給戰爭》是作者以寫作“介入”社會,“介入”人生的個體努力,闡述了作者對飛行、戰爭、革命的種種看法,彰顯了聖艾克絮佩里獨立的價值取向和道德判斷。《隨想錄》是作家的私人筆記,死後才得以發表,故而保留了作品所有“未完成“的特徵和片斷隨意的真實原貌,所涉足的領域很廣,聖艾克絮佩里在政治、經濟、宗教、哲學、自然科學、心理學之間遊刃有餘,表現出廣博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

作者簡介

聖埃克絮佩里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國里昂一個傳統的天主教貴族家庭1921~1923年在法國空軍服役。他曾經有志於報考海軍學院,未能如願,卻有幸成了空軍的一員,他還是法國最早的一代飛行員之一。1923年退役後,先後從事過各種不同的職業。

編輯推薦

聖艾克絮佩里在政治、經濟、宗教、哲學、自然科學、心理學之間遊刃有餘,表現出廣博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 本書收錄了聖艾克絮佩里的《雜文集》、《寫給戰爭》和《隨想錄》三部作品,從各個側面折射出作者內心之鏡對外界紛紛擾擾的生活的捕捉。

目錄

“今天早上,我也修剪了我的玫瑰”
聖艾克絮佩里雜文集
第一章 序言集
致約瑟·勒索布里所著《約瑟夫——瑪麗·勒布里》
致莫里斯·布爾代所著《航空的偉大和約束》
致《檔案》雜誌獻給試飛員的特刊
致安娜·莫羅一林登博格所著《風起了》
第二章 航線飛行
航線飛行員(一)
航線飛行員(二)
巴塔哥尼亞中途停靠
關於高多和羅西
“祖母綠號”的終結
航空的偉大和約束
回憶茅利塔尼亞
獻給梅爾莫茲的篇章
第三章 專訪報導
莫斯科
流血的西班牙
馬德里
第四章 戰爭隨想
和平還是戰爭?
夜晚戰壕里的對陣
軍人,你是乾什麼的?
人應該活得有意義
寫給戰爭
法國(1939-1940)
泛曰耳曼主義及其宣傳
傾斜的道德
告美國人書
美國(1941年-1943年4月)
記憶中的幾本書
安德烈·布勒東的信
致美國青年
告法國人書
給人質的一封信
附錄
北非(1943年5月-1944年7月)
致R.米爾菲參贊的信
給X將軍的信
給儒勒·魯阿的信
給迪奧麥德·卡特魯中尉的信
給約瑟夫·凱塞爾的信
給亨利·孔德醫生的信
給Z將軍的信
給一個美國人的信
聖艾克絮佩里隨想錄
記錄本
隨錄一
隨錄二
隨錄三
隨錄四
隨錄五
聖艾克絮佩里生平和創作年表

前言

1900年,安托萬·德·聖艾克絮佩里出生在法國里昂一個傳統的天主教貴族家庭。童年生活溫馨而平淡,但很快,年輕的聖艾克絮佩里就感受到了20世紀初某種集體的迷惘和惶惑。“上帝死了”,尼采如是說。蘭波、克洛岱爾、阿波利奈爾、聖一瓊·佩斯、瑪麗·諾埃爾、薩特、安德烈·布勒東、梅洛一龐蒂也都在各自的文本中流露出他們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神”的失望和懷疑。隨著物質文明的急劇膨脹和地區衝突的日益激化,單純的信仰被冷酷的現實撕得支離破碎:上帝的形象變得模糊,他的聲音喑啞了,他成了沒有內心的聖像,攤著無法再次給予的雙手,被高高地繪在教堂的玫瑰花窗和天花板上。無法再像過去那樣相信,不再有奇蹟,不再有顯靈。舊的世界傾斜了,坍塌了,我們站在信仰和戰爭的廢墟上,像一個被歷史拋棄的孤兒,不知道何去何從。1943年,在給x將軍的一封信中,聖艾克絮佩里這樣寫道:“很奇怪我無法擁有信仰。人們無望地愛著上帝:這就是我的情形。”
於是他在平常日子中尋找寄託和滿足,“無望地”成了一名享樂主義者,大吃大喝,抽很多煙,約會很多女人,打橋牌或去沙漠、雪山尋找失蹤的同志……因為他時時刻刻都需要填滿,填滿那份上帝留下來的空虛。但那份空虛永遠無法填滿,地上的幸福只是鏡花水月,面對上帝的缺席,他無法承受,又無法逃避。智慧只是經驗的總結,科學不能解決形上學的問題,科學解釋不了神聖,也解釋不了熱忱。對聖艾克絮佩里來說“只有一個問題,世界惟一的問題。給人某種精神意義,某些精神的焦慮”。他需要相信,需要崇高,需要靈魂的歸屬。
1912年7月,在安河度假的飛行員加布里埃爾·弗羅布萊斯基一薩爾維帶小安托萬首次飛上藍天。“你當超脫於自身之外,並且要走得更遠,登得更高,直到看見群星已在你的腳下”,尼采的話一下擊中了青年聖艾克絮佩里的心。1921年,聖艾克絮佩里應徵入伍,被編入斯特拉斯堡第二飛行大隊,擔任機械修理工。但他給自己既定的位置不在地面,他嚮往藍天,滿心期待在雲上找到他的信仰,找到靈魂飛升的醉意。為了成為一名軍事飛行員,他自費修習了價格不菲的飛機駕駛課程,先取得民航駕駛員的合格證書,隨後於同年12月獲得軍事飛行證書,從此和飛行結下了不解之緣:“7000小時的飛行紀錄;21歲第一本軍事飛行的小冊子上成績‘優秀’;一年後獲得軍官的小槓槓;郵航時期,當聖艾克斯不遐想的時候,他在碎石地面和摩爾人的槍林彈雨中著陸,救出過五名迷失在沙漠裡的飛行員;為了尋找失蹤的吉堯梅,他在安第斯山脈的崇山峻岭里盤鏇飛行了好幾天。之後他成了水上飛機的試飛員,優秀的數學家,飛行證書的發明者和分公司的經理。他沒有歇息,而是去嘗試飛往西貢和合恩角的不可能的飛行,從一次次的事故中生還,他隨後成了阿拉斯的戰鬥飛行員……”
對聖艾克絮佩里來說,飛行不僅是一份職業,它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存在的必需。在《小說的藝術》中,昆德拉說:“如果上帝已經走了,人不再是主人,誰是主人昵?地球沒有任何主人,在空無中前進。這就是存在的不可承受之輕。”飛行成了聖艾克絮佩里承受存在之輕的方式,那也是通往天堂的方向,既然上帝不從他的祭壇上走下來,他就飛到天上去找尋他。但天上空蕩蕩的,陰晴不定,風雨未卜,然而那樣的高度讓他著迷,風暴後寧靜而純淨的天空撫慰了他的心靈。在天上,他是飛翔的天使,人和飛機合而為一,他擁有俯瞰大地的視野,“神”的視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