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抗英之戰

鎮海,舊縣名。屬浙江省,漢貿邑縣地。五代梁開平3年吳越置望海縣。宋太平興國改稱定海縣,屬明州。明屬寧波府。清康熙二十六年,別置定海縣於舟山,改故定海縣為鎮海縣。是蒙古族抗英名臣裕謙殉難之地。
鎮海位於甬江北岸,招寶山屹立於海口,山上有明代防禦倭寇時修建的城堡。金雞山位於甬江南岸,和招寶山互為犄角,尤為險要。甬江口外10餘里處,有笠山、虎蹲、蛟門等島嶼,它們構成了鎮海之屏障。
1841年2月,清道光皇帝派裕謙為欽差大臣,兼程馳赴鎮海,會同浙江提督餘步雲專辦攻防事宜。裕謙(蒙古鑲黃旗人。清朝開國功臣後裔,承襲誠勇公祿位,嘉慶年間中進士,歷任文職)力主抵抗英軍侵略。2月27日,裕謙從上海抵達鎮海,在派兵加強定海防務的同時,努力加強鎮海防務。
英國侵略軍占領定海後,為達到長久盤據、控制浙江海域的目的,接著又出兵鎮海、寧波。面對迫在眉睫的戰爭,裕謙在眾人集會時表示,不管形勢怎樣艱危,決不離開鎮海一步,不與英軍議和,誓與鎮海共存亡。在他的激勵下,廣大愛國官兵群情激昂,士氣高漲。決心與敵死戰。但浙江提督餘步雲產生畏懼之心,再加之與裕謙積怨較深,難以協同一致對敵。英軍未到餘步雲就建議留條退路,裕謙令其防守招寶山下之東嶽宮,他也未盡職盡責。這種不顧民族利益,斤斤計較個人恩怨得失的作法,極大地削弱了抗英的力量。
10月10日拂曉,英艦“復仇神”號載兵400餘名,在甬江南岸強行登入,另一艘輪船“弗萊吉森”號則載兵1000餘人從一個小港口登入,兩路夾攻金雞山炮台。總兵謝朝恩率眾開炮轟擊,奮勇抵抗,被敵人炮火擊中,落海犧牲。英軍蜂擁而上,清軍與敵短兵相接,戰鬥十分激烈,金雞山終被侵略者所占。
接著,英艦“威里士厘”號、“伯蘭漢”號、“布郎底”號和“摩底士底”號等開炮猛轟招寶山炮台。上午11時左右,招寶山炮壘被毀,防禦工事被夷為平地。一股英軍在正面招寶山麓登入,另一股敵人則繞至招寶山後,攀援而上,使清軍腹背受敵,形勢危急。裕謙親臨前線,在鎮海東門督率官兵開炮轟擊敵人。這時,餘步雲離開自己的防守之地,建議裕謙“以保全數百萬生靈為詞,請遣外委陳志剛前赴夷船上,暫事羈縻”。(叢刊本《鴉片戰爭》第4冊)實際上是想向英軍謀求妥協,但被裕謙嚴詞拒絕。隨後英軍侵犯緊急,餘步雲“不令兵開炮;夷甫至山麓,攀援欲登,……(余等)遽棄炮台走”(《夷氛聞記》)。不久,英軍從東城緣梯攀登城牆,清軍潰亂。裕謙見大勢已去,投水殉節。同他一起犧牲的還有鎮海縣丞李向陽,守備王萬隆、把總汪宗賓、解天培,外委林庚、吳廷江等。
英軍占領鎮海後,立即溯甬江而上,10月13日下午抵達寧波城下,“登岸劫掠,城門洞開,直入無人之境”。(叢刊本《鴉片戰爭》第4冊)。提督餘步雲、知府鄧廷彩等潰逃至上虞。定海、鎮海、寧波的相繼失守,使清政府浙海戰局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