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黃山:袁廉民黃山攝影集

第一輯 第三輯 第五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黃山書社; 第1版 (2010年6月1日)
平裝: 23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8
ISBN: 7546112575, 9787546112572
條形碼: 9787546112572
尺寸: 34.6 x 26.4 x 3.4 cm
重量: 2.4 Kg

作者簡介

袁廉民,浙江慈谿市人(現屬餘姚市),1932年出生於家鄉。大專學歷。1950年開始學習電影攝影,師從著名電影攝影師王玉如先生。抗美援朝期間在前線與老師一起拍攝“粉碎敵人細菌戰”等科學教育電影數集。從20世紀60年代起主要從事圖片攝影,這一時期拍攝的《幸福的晚年》獲《大眾攝影》雜誌社主辦的全國攝影比賽一等獎;《貧農代表》入選1965年全國攝影展,並發表於《中國攝影》,被攝影界評價為這一時期反映人物精神面貌的優秀作品。從20世紀70年代起,致力於我國著名山嶽風景黃山的拍攝,40年間登山不輟,多達160餘次。先後在日本、美國以及上海、安徽、深圳等地舉辦了個人黃山攝影展覽。出版了黃山攝影集與理論專著4部,發表黃山攝影作品1500餘幅,其中彩色作品《蒸蒸日上》被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列入建國50年來優秀攝影作品,曾選作我國政府總理向世界各國首腦祝賀新年的賀年片;《黃山玉屏峰》選作1979年9月《人民畫報》與《中國風光》大型畫冊封面,受到了海內外讀者廣泛的好評;黑白作品《松魂》列入世界華人攝影家的精品佳作。多年來,袁廉民為宣傳安徽、宣傳黃山,尤為黃山申報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獲得成功,作出了很大貢獻,因而獲得了由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並獲得特殊津貼。2000年在袁廉民從藝50年之際,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省文聯、安徽省攝影家協會為其出版了《黃山》大型攝影集並舉辦影展與研討會。《人民日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攝影報》、安徽電視台等媒體紛紛播發專題報導。2003年,應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之邀,與老攝影家茹遂初一起共同主編出版中國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攝影叢書《黃山》攝影集,以多種語言向海內外發行。2005年,為紀念中國攝影家協會成立50周年,中國攝影家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慶典並表彰了50名為新中國攝影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攝影家,袁廉民榮獲“有突出貢獻”的攝影家稱號。2007年9月,在第七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評定中,袁廉民榮獲中國攝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內容簡介

錦繡黃山:袁廉民黃山攝影集(1971-2010)》內容簡介:就藝術創作的主客觀關係來說,袁廉民的培養“三種能力”,意味著要求自己發揮創作過程中的主觀能動作用。古人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如何獲得認識和反映生活的能力,需要保持旺盛的情感,把自然界的美掌握在手裡,體現在作品裡。重視實踐並且尊重客觀對象的袁廉民,我相信他不會贊成藝術除“自我表現”之外別無他物,但是他的作品分明非常注重主觀精神的體現。他的一篇論文的題目便是:“情滿黃山,意溢雲海”的激情,調動了創作所必須的各種因素,攝出合乎理想的佳作。
拍攝照片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這一點,同照片只能紀錄實際存在的事物的局限性不相牴觸。從一方面來說,照片不能攝入鏡頭面對的實景以外的東西,攝影家沒有權力像畫家那樣將客觀景物進行取捨、綜合,照片的紀實性雖說是長處也反映了局限性。(由這一點,羅丹甚至說“意識家是說真話的,照相是說假話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攝影家不能在有限範圍內發揮主觀能動精神。由於攝影家創造性的勞動,一剎那間留在膠片上的轉瞬即逝的實景,只要具備了藝術動人的條件,那永久性的價值便是磨滅不了的。袁廉民在粉碎“四人幫”以後第一個春天拍攝的《蒸蒸日上》,是一幅富於時代感的風光攝影。作者向我們介紹了當時的心情,眼看祖國經歷十年動亂獲得新生,充滿了喜悅,產生了藉助壯麗的日出來歌頌祖國錦繡前程的強烈願望,經過了長久的等待,認真選擇時機,終於再現了輝煌燦爛的宇宙奇觀。就攝影的紀實性來說,《蒸蒸日上》完全是大自然的客觀真實的反映,但是如果作者僅孤立地看到眼前的山頭、雲海、日出,而沒有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創作欲望,再好的良機也會錯過。作者高度的敏感和想像,賦予他從客觀事物中抓取具有高度概括力的形象的能力,啟發觀者聯想,引起觀者共鳴。

目錄

卷首
第一輯 宇宙大觀
第二輯 天姿神韻
第三輯 搜盡奇妙
第四輯 黃海留真
第五輯 雲山如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