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神問對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錢神問對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戴名世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有神色赤而目方[1],刺其面為文[2],立中衢[3],臭達於遠;眾皆拜,祈請甚篤[4],或咄咄嘆息不已。戴子見之,曰:“此何神也?”眾曰:“非若所知[5]。”前問神,神具以名對[6]。戴子笑日:“吾聞汝久矣,汝固若是而已者耶[7]!其何以動眾如是甚也?”神曰:“吾行游天下,靡人不畏[8],罔敢不恭[9],子顧且云云[10],豈有說乎?”
戴子曰:“吾數汝之罪,則熔汝使化而毒未歇[11],銼汝使折而害無救也[12]。”神怒曰:“子固孺子[13],不足憐,今偶相遭而眾辱我[14]!且夫吾之為功也,薄海內外[15],苟非余則戚戚嗟嗟[16],窘然而無以為生。一二迂妄者吾避去[17],自余諸公貴人,皆孳孳幕予[18],手摩而目屬[19],以及庶民卑賤之流,無不願為我死者。且夫吾之為質也[20],流轉而不窮,歷久而不壞,愛我者歸之,不愛我者謝勿往。吾豈有求於世哉?世求我而巳耳。是故官吏非吾不樂,商賈非吾不通,交遊非吾不厚,文章非吾不貴,親戚非吾不和,有吾則生,無吾則死。是故盜我者縣官有禁[21],謀我者錙銖不遺[22],誠明夫利害之分[23],而審夫得失之勢也。子何以云爾乎[24]?請勿復敢見子矣。”
戴子曰:“固也,吾試且略言之。昔者生民之初,渾渾噩,數千百年間,耕田鑿井,衣衣食食[25],天下太平,安樂無事。當是時,豈有汝哉?自汝出,而輕重其制[26],銖兩其名[27],方圓其象[28],流傳人間,惑亂民志,萬端俱起。於是庸夫之目,為汝為重輕;奸人之手,以汝為上下[29]。或執鞭乞哀[30],流汗相屬。不然,設心計,走坑險,蒙死僥倖[31],損人益己,互相攘奪。或至犯科作奸[32],椎牛發冢[33],聚為博奔[34],出為盜賊。至於官之得失,政以賄成[35],敲骨吸髓,轉相吞噬[36],而天下之死於汝手者,不可勝數也!挺土刻木以為人[37],而強自冠帶;羊狠狼貪之徒[38],而恣侵暴,刳窮孤[39],而汝之助虐者,不可肚數也。且又攝其緘縢[40],固其扃鐍[41],兀然匿於小人暴客之室中,釀爭而藏垢,避正而趨邪,使夫義士仁人,瞿瞿然惸惸然不能出氣[42],修德益窮,有文益困。而汝獨紛紛然奔走天下,顛倒豪傑,敗壞世俗,徒以其臭薰蒸海內[43],氣之所感,積為迷惑之疾:見之者慕,聞之者思,得之者喜,失之者悲,有無不平[44],貪吝接踵,而充塞仁義[45],障蔽日月,使天下倀倀乎無所之[46],而惟汝之是從。”
神曰:“子言固然,然余之道,此乃其所以為神也,汝烏足以知之[47]?”因仰而嘻笑,俯而卻走,伸目四顧,舉手而別,眾共擁之以去。

作品譯文

[1]色赤而目方:古錢多以銅鑄成,故曰色赤;錢形外圓,中有方孔,故曰目方。
[2]刺其面為文:古錢兩面有字,一面為鑄錢年代,一面為幣值;有些古錢還鑄有圖案花紋。
[3]小衢(qú瞿):大路當中。忂:大路。
[4]篤(dǔ堵):忠實,誠懇。
[5]若:你。
[6]具以名對:無保留地以其名稱相答。“具”通“俱”,完全。
[7]若是:如此。
[8]靡:無,沒有。
[9]罔:無,沒有。
[10]顧:反而。
[11]毒未歇:毒害尚未終止。
[12]害無救:禍害尚未補救。
[13]孺子:幼兒。
[14]遭:遇。眾辱:當眾辱罵。
[15]薄:迫近,到達。
[16]“苟非”句:如果沒有我,人們就會發出悲戚哀嘆的聲音。苟:如果。
[17]迂妄者:迂腐狂妄的人,指不重視金錢者。
[18]孳孳:同“孜孜”,勤勉。
[19]目屬:用眼睛盯著。屬(zhǔ主):專注。
[20]質:性質。
[21]禁:監禁,引伸為監獄。
[22]錙銖(zī zhū資朱):古代重量單位。一錙四分之一兩,一銖為二十四分之一兩;因為都是很小的重量,故錙銖連用,用來表示用少的錢、物。
[23]“誠明”句:真正明白了利害的分界。夫:語助詞,無義。
[24]何以云爾乎:為什麼要那樣說呢?
[25]衣衣食食:穿衣吃飯。衣衣:前衣字為動詞,讀為yì(義),穿。食食:前食字為動詞,讀為sì(似),吃。
[26]輕重其制:有了錢幣重量的規定。
[27]銖兩其名:古代鑄幣有時以錢的重量為幣值,如秦代銅幣“半兩”,西漢銅幣“五銖”,即因其錢幣的重最而得名。
[28]方圓其象:內方外圓的樣子。象,形狀,樣子。
[29]“奸人之手”二句:言奸惡的人辦事,根據人們金錢多少分貴賤高低,採取不同態度。
[30]執鞭:為人駕馭車馬,意為給別人服役。
[31]蒙死僥倖:言冒著生命危險,以圖僥倖發財。蒙:冒。
[32]犯科:犯法。科,科條,法律。
[33]椎牛發冢:盜墓掘墳。椎牛:“牛“當作“埋”,“椎埋”意為盜墓。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椎埋穿掘之黨,阡陌成群。”發冢:掘開墳墓。
[34]博弈:博和弈原來都是古代的棋戲,此處指賭博。
[35]政以賄成:政事依靠賄賂而成。
[36]吞噬(shì示):吞咬。噬:咬。
[37]挺土刻木:指用泥土堆起或用木頭雕刻神像。
[38]羊狠狼貪:比喻暴戾貪殘《史記項羽本紀》:“下令軍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39]刳(kū枯)窮孤:剝削迫害孤苦百姓。刳:剖開,挖空。
[40]“攝其緘縢”二句:《莊子胠篋》:“攝緘縢,固扃鐍。”攝(niè聶):結;緘縢(jiān téng堅騰):繩索。“攝緘縢”意為將箱篋捆緊。
[41]扃鐍(jiōng jué窘決):門或箱香篋上可加鎖的地方。
[42]瞿瞿(jù巨):驚恐的樣子。惸惸(qióng窮):憂慮的樣子。
[43]薰蒸:氣味升騰。
[44]有無不平:有和無形成不平。
[45]充塞仁義:語出《孟子滕文公下》,意為堵塞仁義之途,窒息仁義之道。
[46]倀倀(cháng昌):盲目無所見的樣子。
[47]烏:何。

作品賞析

寫“錢神”的文章,早在魏晉時期,即有成公綏和魯褒的《錢神論》。(成公綏所寫全文已佚,僅存殘篇。)戴氏此文譏刺金錢崇拜的惡濁世俗,揭露過去時代的金錢罪惡,與《錢神論》有同工之妙。但此文又不同於《錢神論》,它把批判的鋒芒指向黑暗的吏治,借數“錢神”之罪,揭露了統治集團的貪酷腐敗,控訴了官府敲骨吸髓地壓榨孤窮百姓的罪行,描繪了“強自冠帶”的貪官污吏的醜惡嘴勝,這正是戴氏所處時代黑暗吏治的真實寫照。因此,其思想價值遠遠高出於《錢神論》。此文淋漓姿肆,犀利潑辣,從一個方面表現了戴氏雜文的風格。

作者簡介

戴名世20歲授街養親,27歲所作時文為天下傳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應級試,二十六年,以貢生考補正蘭旗教習,授知縣,因憤於“悠悠斯世,無可與語”,不就;漫遊燕、越、齊、 魯、越之間。 康熙五十年(1711年),左都御史趙申喬,據《南山集·致餘生書》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跡,參戴名世 “倒置是非,語多狂悖”,“祈敕部嚴加議處,以為狂妄不敬之戒”——由是,《南山集》案發,被錄下獄。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殺於市,史稱“南山案”,戴名世後歸葬故里,立墓碑文曰“戴南山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