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松喦畫語

建國後,錢松喦工作積極,刻苦鑽研中國畫藝術。 1957年,他從無錫師範調至江蘇國畫院任畫師,並定居南京。 1975年,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乘興作畫《南京新貌》,並題詩2首。

作者介紹

錢松喦,1899--1985,江蘇宜興楊巷人。我國著名國畫家,江蘇省國畫院名譽院長。乳名松伢,上學後改名松岩,後改為松喦。出身於一個累代教書的清寒之家,自小酷愛學習,夜間還常點盞小油燈看書、習畫、作文至深夜不息。其父是清代秀才,擅長詩、書、畫,以教書為業。錢松喦8歲隨父入私塾讀書,兼學書畫及金石。1918年就讀於江蘇省立第三師範,該校教師胡汀鷺精詩、詞、書、畫,名震江南。錢松喦便隨師學畫,技藝日益提高。他一面博覽歷代名畫,廣交書畫朋友;一面刻意臨摹名畫。曾對一幅石溪真跡臨摹3年,又臨摹唐寅、石濤等筆法,兼收宋、元、明、清各家之長,奠定了他的傳統繪畫基礎。後融會貫通,自成一格,學生時代已負盛名,曾創作《貫華閣圖》,得到了名畫家吳觀岱的賞識。
建國後,錢松喦工作積極,刻苦鑽研中國畫藝術。1950年,他當選為無錫市第一屆文聯主席,1954年被選為無錫市人大代表和人民委員會委員。1957年,他從無錫師範調至江蘇國畫院任畫師,並定居南京。從此他的藝術創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他滿懷著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懷著對黨的無限感激之情,深入生活,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用他的畫筆熱情謳歌祖國的壯麗河山、革命勝跡及社會主義建設的風貌。他對中國藝術事業的繼承發揚,推陳出新,作出了重要貢獻。
1972年開始為中國駐聯合國大廈辦事處作大幅國畫《長城》。1973年創作《春滿石城》和《泰山頂上一青松》。1974年為廣州交易會工藝廳畫一大幅山水畫。1975年,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乘興作畫《南京新貌》,並題詩2首。在慶祝建國30周年期間,曾舉行大型個人畫展。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十指負傷,握筆困難,因之偶作指畫,別具神韻。
錢松喦曾任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蘇省人大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和藝術顧問、江蘇美協名譽主席,1977年任江蘇國畫院院長,後任名譽院長。1983年,他在85歲高齡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他多年的宿願。特別令人感動的是他在1984年重病手術後,仍堅持創作,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創作不止。他生前給中共江蘇省委寫信,把他的百餘幅藝術珍品贈給無錫市人民,在他無錫市橋巷的舊居內建立“錢松喦藏畫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