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頭鍥仔銀

鋤頭鍥仔銀

鋤頭鍥仔銀,因狀似閩南一帶固定鋤頭的楔子,因此在當地被形象地稱之為“鋤頭楔子銀”,其實是明末清初流入我國東南沿海的西班牙銀幣,錢幣圖案呈現不規則十字。 “十字銀幣”流入我國的時間早且數量大,它是西班牙在1732年鑄造圓形銀幣前鑄行的一種不規則狀貨幣,儘管其貌不揚,但是由於具有重量統一、可以按枚計算和易於點數的特點,“十字銀幣”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廣為流通,時間長達近200年,而且幾近成為當時閩南的本位幣。 至今,在閩南地區仍不斷有出土和發現“十字銀幣”的報導,這些貨幣的發現,是明末清初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與美洲進行海上貿易的歷史見證。

鋤頭鍥仔銀,因狀似閩南一帶固定鋤頭的楔子,因此在當地被形象地稱之為“鋤頭楔子銀”,其實是明末清初流入我國東南沿海的西班牙銀幣,錢幣圖案呈現不規則十字。“十字銀幣”流入我國的時間早且數量大,它是西班牙在1732年鑄造圓形銀幣前鑄行的一種不規則狀貨幣,儘管其貌不揚,但是由於具有重量統一、可以按枚計算和易於點數的特點,“十字銀幣”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廣為流通,時間長達近200年,而且幾近成為當時閩南的本位幣。至今,在閩南地區仍不斷有出土和發現“十字銀幣”的報導,這些貨幣的發現,是明末清初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與美洲進行海上貿易的歷史見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