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策略

銷售策略

銷售策略是指實施銷售計畫的各種因素;包括:產品、價格、廣告、渠道、促銷及立地條件,是一種為了達成銷售目的之各種手段的最適組合而非最佳組合。銷售策略即公司產品/服務投放市場的理念。比如:公司計畫怎樣在市場上銷售產品/服務以實現公司設定的市場目標?

基本信息

類型介紹

電話銷售電話銷售

隨著市場的成熟化,銷售策略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其中可將其歸於以下幾種方式: 1、電話銷售2、關係銷售3、網路銷售4、連鎖銷售5、捆綁銷售6、會議銷售等。

產品銷售策略?

直接對上量產品提價是增加利潤的最有效方法,問題是上量產品通路價格透明,終端價格很難提起來。硬性提價會導致銷量迅速下滑。所以理論上最有效的方法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很大風險。不提價繼續銷售就會出現銷的多、虧得多的現象。最有效最可行的就是產品升級,推廣附加值比較高的中高檔新產品。這樣既能解決通路價盤問題,也能夠改變銷的多虧得多的問題。這是方向、目標的確定。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取決於推廣的方法。筆者認為要提高中高檔產品推廣成功率,必須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產品準確的定位――賣點的提煉。

不同於耐用消費品的兩極化消費:高端和低端產品銷量較大。對於速食麵而言,出現“趨中消費”現象,即中價面的銷量呈最大化。確切的說目前零售1-1.5元的產品銷量最大化。所以尋找市場機會和產品檔次的確定相對比較容易。關鍵在於產品賣點的提煉。

沒有賣點的產品就像深埋在泥土中的金子,有發光的可能沒有發光的機會。從行銷的角度講:有核心技術的產品競爭力相對較強,因為核心技術就是最好的賣點。對於沒有核心技術的產品,我們可以提煉出它的賣點,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速食麵屬於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如何把相同的產品賣出不同來,就取決於產品的賣點提煉。賣點越突出,消費者越容易記住,消費認知一旦形成產品注定暢銷、注定成為行業標竿。(消費認知:消費者認為產品好。)象康師傅的紅燒牛肉麵――就是這個味!消費者認為湯好、味好。幾年前風靡一時的魯寶雙胞胎――消費者感覺實惠。今麥郎――彈面。消費者感覺麵筋道。大骨面――大骨營養在裡面。消費者感覺營養。思圓――圓面塊。五穀道場――非油炸。這些鮮明的賣點形成某一品類的標竿,成就一個產品,也推動了企業某一階段的發展。

產品賣點的提煉一定要和產品的品質和特點相聯繫,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產品賣點一定是產品最本質的東西,越是本質的東西越簡單,越容易讓消費者記住。

二、通路利潤和促銷的合理設定。

通路經銷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希望銷量最小化。廠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希望銷量也是最大化。通路利潤和促銷的合理設定是解決客戶“接不接”貨,及接貨後主動“賣不賣”產品的問題。再有賣點的產品,客戶不接貨,只會爛在企業的倉庫里。客戶接了貨不主動去推銷,產品就會滯銷在客戶倉庫中。

新品的通路利潤至少是暢銷品利潤的兩倍時,通路客戶才有推廣新品的積極性。針對不同區域,通路利潤要求是不一樣的。長江以南一批的單件利潤要求是長江以北市場一批的單件利潤要求的兩倍以上。不同渠道利潤要求也不一樣。特通渠道(學校、監獄、礦區等)對資源的壟斷性決定了它對利潤的要求比常規渠道更高一些。

通路利潤的合理性是決定產品的推力和產品周期長短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新產品的通路促銷設定要注意以下幾點:1、多用實物促銷,少用現金促銷。2、限制首批接貨量,忌接貨量越大,促銷越大。3、針對不同的銷售區域要用不同的促銷品。4、不要用一步到位價。5、忌搭贈本品做為促銷。

三、鋪貨期終端促銷設定問題。

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受消費習慣的影響,首先選擇暢銷產品,其次抱著嘗試的心態選擇新上市產品。所以鋪貨期的終端促銷是解決消費者首次“買不買”新產品的問題。不同的渠道終端促銷的方式也不相同。對於常規渠道整箱購買的消費者,箱內投獎卡或實物(牙刷、毛巾、撲克、原子筆等)效果較好。對於特通渠道,採用“高價高促”直接返現金較好。對於現代渠道(商超)以五連包做為促銷單位較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