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藍礦

銅藍礦:化學成分為CuS。含銅量66.48%,因呈靛藍色而得名。煉銅的主要礦物原料。晶體為六方晶系,呈六方片狀。具平行底面完全解理。金屬光澤或光澤暗淡,莫氏硬度1.5~2,比重4.67。主要產於含銅硫化物礦床次生富集帶中(由硫酸銅溶液交代黃銅礦、斑銅礦等硫化物而成)。常與輝銅礦伴生,組成含銅很富的礦石。代表性產地為俄羅斯烏拉爾的勃利亞文。熱液型成因的銅藍較為罕見,美國蒙大拿州的比尤特、南斯拉夫的博爾等銅礦床中也有產出。

銅藍[covellite] 銅礦石礦物。化學成分為CuS。含銅量66.48%,因呈靛藍色而得名。煉銅的主要礦物原料。晶體為六方晶系,呈六方片狀。具平行底面完全解理。金屬光澤或光澤暗淡,莫氏硬度1.5~2,比重4.67。主要產於含銅硫化物礦床次生富集帶中(由硫酸銅溶液交代黃銅礦、斑銅礦等硫化物而成)。常與輝銅礦伴生,組成含銅很富的礦石。代表性產地為俄羅斯烏拉爾的勃利亞文。熱液型成因的銅藍較為罕見,美國蒙大拿州的比尤特、南斯拉夫的博爾等銅礦床中也有產出。
名字來源:以義大利礦物學家N. Covelli的名字命名;
化學組成:Cu 66.48%,S 33.52%。混入物有Fe,Ag,Se;
類別:硫化物-單硫化物-銅藍族;
晶系和空間群:六方晶系,P63/mmc;
晶胞參數:a0=3.792,c0=16.344;
形態:單晶體極為少見,呈細薄六方板狀或片狀。通常多以粉末狀和被膜狀集合體出現;
顏色:靛藍,淺藍,深藍或黑色;
條痕:灰黑;
透明度:不透明
光澤:金屬光澤;
硬度:1.5-2
解理和斷口:解理平行完全;
比重:4.67g/cm3
其他性質:性脆;
鑑定特徵靛青藍色,低硬度。塊體呵氣後變紫色;
成因和產狀:銅藍主要是外生成因,它是含銅硫化物礦床次生富集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礦物。有熱液作用形成的銅藍是極其稀少的。在火山熔岩中也曾有發現銅藍,它系硫質噴氣作用的產物。
主要用途:銅的礦物原料,通常與其他銅礦物一起作為銅礦石利用。
著名產地:美國Montana州Butte,德國Baden-Baden省Uranlagerstatte Mullenbach, Pforzheim省Kafersteige礦,Saxony省,英國Cornwall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