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質針導熱治療軟組織痛

銀質針導熱治療軟組織痛

《銀質針導熱治療軟組織痛》是2008年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福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銀質針導熱治療軟組織痛

王福根教授經多年潛心研究創立的銀質針導熱治療嚴重軟組織痛的新療法,療效顯著,居國內領先地位。本書是王福根教授臨床實踐經驗和體會的總結,共分6章介紹了銀質針導熱巡檢儀的作用機制、適應證、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和研究進展,以及肌筋膜痛和纖維肌痛的臨床診斷方法,常見軟組織痛的銀質針導熱療法。內容翔實,通俗易懂,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用與指導於一體的特色,是疼痛科醫生必備的學習參考書。

作者簡介

王福根,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人體軟組織疼痛,創立銀質針介入治療嚴重腰腿痛病,定伸手法治療頸椎病,超選擇藥物灌注介入治療股骨頭缺血壞死等新療法,居國內領先地位。有關研究成果已在軍內外推廣。參與8部專著的編寫(主編、副主編或編委〉。1980以來,在國家級雜誌發表論文60餘篇。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三、四等獎8項。現為國際疼痛研究會會員(IASP)、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副理事長、中國軟組織疼痛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疼痛醫學》雜誌常務編委、《頸腰痛》雜誌副主任編委、中國臨床康複雜志專家委員會委員。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一、銀質針導熱療法的由來

二、銀質針的製作規格及特點

三、銀質針導熱療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四、銀質針導熱療法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五、銀質針導熱療法的治療機制初探

六、銀質針導熱治療軟組織疼痛的臨床和實驗研究進展

第二章 銀質針導熱巡檢儀的臨床使用

一、銀質針艾絨加熱的現狀

二、銀質針導熱治療的設計思想及其特點

三、銀質針導熱治療的臨床結果

四、影響銀質針導熱溫度的因素

五、銀質針導熱巡檢儀臨床使用注意事項

第三章 人體骨骼肌套用解剖

一、頭頸背部肌群

二、上肢帶肌

三、腰背臀部肌群

第四章 頸腰背痛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第一節 頸腰背痛病臨床診斷程式

一、分清病變類型

二、確定病變部位

三、區別病變性質

第二節 肌筋膜疼痛綜合徵和纖維肌痛的臨床表現

一、臨床症狀

二、臨床體徵

第三節 肌筋膜疼痛綜合徵和纖維肌痛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一、肌筋膜疼痛綜合徵

二、纖維肌痛

第五章 銀質針導熱療法的臨床套用

第一節頭面痛

第二節 頸肩臂痛

第三節 肩周炎

第四節 頸性眩暈

第五節 腰腿痛

第六節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第七節 強直性脊柱炎

第八節 慢性膝關節痛

第九節 跟底痛

第十節 踝關節軟組織痛

第六章 銀質針導熱療法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研究一 銀質針的熱傳導作用

研究二 熱傳導銀質針臨床套用的實際溫度測量

研究三 銀質針不同加熱方法溫控效果的臨床研究

研究四 銀質針溫度自動控制系統的研究

研究五 熱傳導銀質針對正常兔骨骼肌IL-8水平的影響

研究六 熱傳導銀質針對模型兔骨骼肌IL-8水平的影響

研究七 不同溫度對大白鼠骨骼肌作用的觀察

研究八 神經肽在髕下脂肪墊損傷中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

研究九 細胞因子在髕下脂肪墊損傷中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

研究十 SP和CGRP神經纖維在膝關節內分布及與膝關節疾病的聯繫

研究十一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棘肌磷脂酶A2測定

研究十二 銀質針治療腰椎管外軟組織損害後局部血流量變化觀察

研究十三 銀質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肌電圖觀察

研究十四 軟組織性頭面痛的銀質針治療

研究十五 銀質針導熱治療髕下脂肪墊損害性膝關節痛的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概述

一、銀質針導熱療法的由來

我國使用金針、銀針治療傷病由來已久,相傳是從古代“九針”發展而來的。中華民族祖先創立的中醫藥學體系(中醫理論、中藥學、針灸學)中,針灸學占有獨特的地位。我國是最早套用針灸療法治病的,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發現了多種周代編寫的醫書,其中《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記載了各種疼痛、痙攣等症狀,都是用灸法治療的。早在戰國時代,醫書《黃帝內經》中已多方面記述了各種痛症和臟腑疾病的針灸療法。秦漢之際的《黃帝明堂經》、三國時期的《針灸甲乙經》對每種疾病的針刺取穴和每一腧穴的主治範圍,做了歸納整理。晉代和隋唐時期針灸著作的內容更加豐富,並使用了彩繪針灸掛圖。宋代醫學家編著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還鑄造了刻有經脈腧穴的針灸銅人,銅人體內臟腑齊全,作為教學模型,在醫學史上是一個創舉。河北滿城漢墓出土了西漢時期的金針,說明當時金針或銀針治療疾病已經相當普遍。迄今針刺鎮痛和治療痛症已廣為套用於臨床,流傳至世界各地。但是,金針或銀針是否與灸法同時運用,不得而知;而今對銀質針針刺療法在臨床治痛方面有獨特的遠期療效,仍然鮮為人知。

20世紀70年代,我國骨科學家宣蟄人在開創當代人體軟組織松解手術治療嚴重腰腿痛病例的認識基礎上,揭示出了軟組織損害性壓痛點分布規律,嚴格按照人體軟組織外科解剖,改進陸雲響醫師家傳銀質針(白銀製作)而做的密集型針刺療法,取得了顯著的療效。該療法既有迅速的鎮痛作用,又有遠期的治痛效果。臨床發現,凡經針刺的部位均能產生持久的肌肉鬆弛效應,即由於疼痛而導致的肌痙攣可以神奇地獲得解除。也就是說,經物理療法和藥物治療難以奏效的、須經外科松解手術才能治癒的慢性頑固性軟組織疼痛,經採用密集型銀質針針刺治療能取得顯著療效。這是銀質針針刺療法在軟組織外科學理論指導下取得的一次療效上的突破。因該療法按壓痛區域密集布針,不強調循經取穴,短時間內僅做一次治療,隨著時間的推延,遠期治痛效果更佳,這一點恰似外科手術的效果。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銀質針療法看似操作行針如同針灸一般,實為沒有手術刀口的肌肉“松解手術”。銀質針針刺療法是中國古老的針刺術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的又一成果。

迄今,這種治療方法已迅速推廣到眾多醫療單位,它已成為現代針刺療法中的一個獨特分支。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約有20000例嚴重的腰腿痛、頸臂痛、頭面痛、肩關節痛、膝關節痛患者經採用該療法,收到極為滿意地療效,臨床治癒率達90%以上。然而,銀質針針刺療法由於仍然採用傳統針灸的艾灸加熱法,故臨床套用時帶來不少問題,如究竟加熱多高的溫度適宜,治療溫度如何平穩控制,艾灸燃燒所排放的有害煙霧對人體會不會造成損害,艾灸在針尾燃燒會不會脫落而燙傷皮膚,操作步驟還比較繁複等,也就是說艾灸加熱法的安全性、危害性、科學性以及工作效率低等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解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