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標準卡

通常,銀行卡卡號的前六位是用來表示發卡銀行或機構的,稱為發卡行識別碼(Bank Identification Number,縮寫為BIN)。銀聯標準卡就是按照中國銀聯的業務、技術標準發行,卡面帶有“銀聯”標識,發卡行識別碼(BIN)經中國銀聯分配和確認的銀行卡。

銀聯標準卡--->>綜合介紹

銀聯標準卡

目前,由中國銀聯各成員機構發行的銀聯標準卡BIN的範圍是:622126~622925,都是“62”字頭的,所以也稱“62”字頭銀聯標準卡。

另外,一些成員機構使用獨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申請的BIN發行的銀行卡,卡面帶有“銀聯”標識,經檢測符合中國銀聯的業務、技術標準,並經過與中國銀聯簽署協定,也納入銀聯標準卡管理。

銀聯標準卡的發展歷程

2000年,中國人民銀行為推動聯網通用工作,組織制定了一系列銀行卡業務規範技術標準。其中,《銀行卡發卡行標識代碼及卡號》規定,在國內發行使用的各種人民幣卡必須使用9字頭BIN。該規定為規範和統一銀行卡在國內的發行、使用及聯網通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我國銀行卡產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加,持卡人的境外支付需求越來越多,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規定,使用9字頭BIN的銀行卡只在國內使用。這意味著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後,我國國內各發卡機構發行的大量9字頭BIN銀行卡屆時可能無法在國外使用。9字頭BIN的銀行卡只能夠在國內使用的局限性與廣大持卡人對境外用卡的支付需求之間的矛盾逐步顯現出來。
為了促進民族銀行卡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維護各發卡機構的長遠利益,克服9字頭BIN的銀行卡境外使用的局限,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和幫助下, 2002年,中國銀聯代國內各發卡機構統一向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申請了800個在國內和國外通行的國際標準BIN(622126~622925)。在取得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啟用銀聯國際標準發卡行BIN號的批覆後,2003年7月,中國銀聯向各成員機構發布了《關於啟用銀聯國際標準發卡行BIN號的函》,並且為了規範和合理的分配、使用和管理銀聯國際標準BIN號和已經廣為使用的原9字頭BIN號,中國銀聯發布了《銀聯標識卡BIN號分配和管理暫行辦法》。從而正式啟動了銀聯國際標準62字頭BIN號的分配和使用工作,推動各家成員機構開始發行銀聯標準卡,即具有“銀聯”標識,其卡號前六位採用銀聯國際標準62字頭BIN號的銀行卡。該卡符合我國統一的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品質、國際化民族品牌的銀行卡。

發行銀聯標準卡的意義

銀聯標準卡符合我國統一的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品質、國際化民族品牌的銀行卡。發行銀聯標準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發行銀聯標準卡符合國家九部委《關於促進銀行卡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銀髮【2005】103號)以及《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規範和促進銀行卡受理市場發展的指導意見》(銀髮【2005】153號)等有關檔案精神,符合十一五規劃對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要求,有利於廣大成員機構共同創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民族銀行卡品牌,促進國家銀行卡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發行銀聯標準卡,創建民族銀行卡品牌,有利於維護國家金融信息安全,維護國內成員機構在我國銀行卡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話語權,掌握產業發展過程中制定標準、規範的自主權力,保障國內各成員機構的長遠利益和持卡人利益。
(三)發行銀聯標準卡,創建民族銀行卡品牌,是國內各成員機構創建各自品牌的前提和基礎,有利於增強國內銀行卡產業凝聚力,增強產業實力,共同應對WTO過渡期後境外機構的競爭和挑戰。
(四)發行銀聯標準卡既可保證在國內的通用,同時將隨著人民幣銀行卡網路的國際化而實現全球通用。現已開通了18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還將至少開通6個以上,達到覆蓋中國人到達地98%以上的國家和地區,目標商戶開通率80%以上。同時,相對其它品牌銀行卡,還將由於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減少貨幣兌換的麻煩,同時使持卡人減少刷卡交易額1%左右的貨幣兌換損失。

怎么識別銀聯標準卡?

銀聯標準卡具有以下兩個易辨認的特徵:
(一)卡正面僅有 “銀聯”一個銀行卡組織標識在右下角(新標識或舊標識);
(二)卡號的前六位為“622126~622925”之一。
五、銀聯標準卡的發行情況
截至2006年2月底,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國家郵政局郵政儲匯局、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信實業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等全國性成員機構和東亞銀行、大新銀行、中國銀行(香港)等13家港澳機構在內的121家成員機構正式發行了銀聯標準卡,共發行銀聯標準卡超過1億張。發行銀聯標準卡正逐漸成為成員機構的共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