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境內,距銀川市區9公里,距黃河3公里。是我國繼江蘇溱湖和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後第三家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的國家濕地公園,也是黃河流域、西部地區第一家國家濕地公園。享有“中國最美的六大濕地公園之一”的美譽。

景區構建

鳴翠湖地理位置為東經106°22′北緯38°3′,為古黃河河道東移,鄂爾多斯台地抬升自然形成的黃河沖積平原湖灘地貌,這裡集黃土高原、黃河、湖泊、蘆葦、濕地等景觀於一身。平均海拔1,100米。北以銀橫路為界,南至永寧中心排水溝,東臨惠農渠,西邊一公里處是漢延渠。湖泊周邊有大面積的魚塘和水稻田,居民稀少,掌政鎮距鳴翠湖一公里。鳴翠湖地理位置特殊而重要,是銀川市東部最重要的濕地生態區域。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

鳴翠湖分南北兩湖,生態體系完整,湖區及周邊河流、湖泊、沼澤、灌渠、水稻田連片,水量充足、土壤肥沃。鳴翠湖的水資源屬黃河水系,這裡豐富的水資源是生態環境建設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湖泊面積占湖區面積的80%,灌排水系發達,西有漢朝開挖的漢延渠,東有清代開挖的惠農渠,水源穩定性好,水量充沛,基本上不受年降水變化率的影響,濕地生態環境可人工控制,湖底平坦,由於其水系未受工業污染,人為破壞影響因素較少,湖水四季透明,水質良好,基本完整的保持了自然生態環境。鳴翠湖作為一個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由沼澤、湖水、蘆葦有機地形成一個適於鳥類繁衍、棲息和生存發展的生態支持系統。湖東側大片的蘆葦引來大量水禽棲息,並在此“生兒育女”,湖周邊沼澤廣布蘆葦、蒲草和香蒲等,這裡豐富的小魚小蝦成為鳥兒覓食的黃金地帶。湖心的島嶼、葦叢和碼頭是鳥類晚間棲息的好地方,而連片的沼澤是鳥類覓食的好去處,“天時、地利、鳥和”形成了一個自然、適宜、和諧、非常理想的鳥類棲息地和候鳥驛站,為建設銀川及西部的鳥類研究、觀賞基地,提供了絕好的天然資源。

發展歷程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是我國繼杭州西溪和江蘇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後全國第三家、西部地區及黃河流域第一家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的國家濕地公園。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

目前鳴翠湖已從全國700多處自然濕地保護區、145家國家濕地公園試驗點脫穎而出,一躍成為全國首批12家正式通過國家林業局驗收的國家濕地公園。並被國家林業局濕地中心、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周刊》官方評選為“中國生態保護最佳濕地”,在全國占有六分之一席位。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享有“中國最美的六大濕地公園之一”的美譽。是“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和“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

景區自2005年開業至今,累計總投資2億元,接待遊客60餘萬人次。營業收入由開業之初的不足百萬,到截止目前以年均50%以上的幅度遞增,有關數據表明,景區已由最初的流動資產利用能力較差、負債較大、經營步履維艱等局面,通過爭取專項資金,調整經營思路、轉變經營理念、加大宣傳力度、化解債務危機等使企業從惡性循環的低谷走向產品和品牌的穩定成長期。一個以濕地保護為主,秉承公益保護事業的國家濕地公園正在向以打造濕地休閒文化和品牌塑造、濕地休閒產品創新為目標的方向邁進,並正在經歷著化繭為蝶的蟬變歷程。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

2009年至今,鳴翠湖審時度勢,不斷以轉變經營思路、擴大對外宣傳、加強活動策劃、引進創新產品、結合資源優勢,獨辟旅遊新業態為工作抓手,緊緊依託水陸趣味拓展項目在“趣味體驗”和“拓展培訓”上狠下工夫,推陳出新,在銀川及周邊市場贏得顯著成效,走以特色項目——暢遊蘆葦迷宮和趣味拓展體驗培訓為賣點,發揮關聯帶動作用。帶動養心島精緻私房菜、魚宴餐飲、酒店度假等項目的發展之路,從最初的每年接待不足三四萬人次,到如今的年接待量10萬人次以上;從最初的遊客逗留不足1小時掃興而去,到現如今的遊玩一天還意猶未盡;從最初的銀川市民乏人問津,到今天陝甘蒙晉京客源的紛至沓來;無論從客源構成由單一轉向多元化、以及產品創新所帶來的強吸引力,還是積極應對市場競爭壓力、挖掘濕地資源潛質,塑造品牌文化形象上來說,鳴翠湖人所做的努力和這些穩中求進、求變、求新的思路與舉措無疑為景區注入鮮活元素,從而突破瓶頸,走出低靡。

鳳鳴千仞,鵬搏萬里。鳴翠湖的蟬變歷程注定是痛苦的,是美好的……,鳴翠湖羽翼漸豐,鳴翠湖必將離化繭為蝶愈行愈近!讓我們拭目以待!

景區特色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

這裡湖光戲柳,草樹煙綿,百鳥翔集,魚躍其間,遠望水鷺雙飛起, 近看風荷一向翻。塞上雄渾,江南秀色,豁豁然集於葦浪水波間。湖中有自然植物109種,鳥類97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大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小天鵝、鴛鴦、鳶等,每逢春夏,成千上萬隻鳥類在這裡棲息繁衍,遊人至此,蘆叢蕩舟,曲徑通幽,迷宮觀鳥,樂而忘返,一望無垠,如詩如畫。鳴翠湖現已發展成為集文化性、趣味性和濃郁生態特色於一身的旅遊景區。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境內,距銀川市區9公里,距黃河3公里。是我國繼江蘇溱湖和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後第三家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的國家濕地公園,也是黃河流域、西部地區第一家國家濕地公園。享有“中國最美的六大濕地公園之一”的美譽。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境內,距銀川市區9公里,距黃河3公里。是我國繼江蘇溱湖和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後第三家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的國家濕地公園,也是黃河流域、西部地區第一家國家濕地公園。享有“中國最美的六大濕地公園之一”的美譽。

鳴翠湖地理位置為東經106°22′北緯38°3′,為古黃河河道東移,鄂爾多斯台地抬升自然形成的黃河沖積平原湖灘地貌,這裡集黃土高原、黃河、湖泊、蘆葦、濕地等景觀於一身。平均海拔1,100米。北以銀橫路為界,南至永寧中心排水溝,東臨惠農渠,西邊一公里處是漢延渠。湖泊周邊有大面積的魚塘和水稻田,居民稀少,掌政鎮距鳴翠湖一公里。鳴翠湖地理位置特殊而重要,是銀川市東部最重要的濕地生態區域。

鳴翠湖分南北兩湖,生態體系完整,湖區及周邊河流、湖泊、沼澤、灌渠、水稻田連片,水量充足、土壤肥沃。鳴翠湖的水資源屬黃河水系,這裡豐富的水資源是生態環境建設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湖泊面積占湖區面積的80%,灌排水系發達,西有漢朝開挖的漢延渠,東有清代開挖的惠農渠,水源穩定性好,水量充沛,基本上不受年降水變化率的影響,濕地生態環境可人工控制,湖底平坦,由於其水系未受工業污染,人為破壞影響因素較少,湖水四季透明,水質良好,基本完整的保持了自然生態環境。鳴翠湖作為一個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由沼澤、湖水、蘆葦有機地形成一個適於鳥類繁衍、棲息和生存發展的生態支持系統。湖東側大片的蘆葦引來大量水禽棲息,並在此“生兒育女”,湖周邊沼澤廣布蘆葦、蒲草和香蒲等,這裡豐富的小魚小蝦成為鳥兒覓食的黃金地帶。湖心的島嶼、葦叢和碼頭是鳥類晚間棲息的好地方,而連片的沼澤是鳥類覓食的好去處,“天時、地利、鳥和”形成了一個自然、適宜、和諧、非常理想的鳥類棲息地和候鳥驛站,為建設銀川及西部的鳥類研究、觀賞基地,提供了絕好的天然資源。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是我國繼杭州西溪和江蘇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後全國第三家、西部地區及黃河流域第一家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的國家濕地公園。

目前鳴翠湖已從全國700多處自然濕地保護區、145家國家濕地公園試驗點脫穎而出,一躍成為全國首批12家正式通過國家林業局驗收的國家濕地公園。並被國家林業局濕地中心、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 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周刊》官方評選為“中國生態保護最佳濕地”,在全國占有六分之一席位。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享有“中國最美的六大濕地公園之一”的美譽。是“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和“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

景區自2005年開業至今,累計總投資2億元,接待遊客60餘萬人次。營業收入由開業之初的不足百萬,到截止目前以年均50%以上的幅度遞增,有關數據表明,景區已由最初的流動資產利用能力較差、負債較大、經營步履維艱等局面,通過爭取專項資金,調整經營思路、轉變經營理念、加大宣傳力度、化解債務危機等使企業從惡性循環的低谷走向產品和品牌的穩定成長期。一個以濕地保護為主,秉承公益保護事業的國家濕地公園正在向以打造濕地休閒文化和品牌塑造、濕地休閒產品創新為目標的方向邁進,並正在經歷著化繭為蝶的蟬變歷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