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十字

銀十字

《銀十字》是一本由黃鏡滔著作的書籍,字裡行間的底蘊,有思想才有底蘊,有底蘊的小說才有審美價值,在帥男靚女的熱鬧的故事和繁美的意象底下,隱藏了小說人物——青春小說客群——作者自己的精神世界。

基本信息

關於《銀十字》

封面銀十字

封面文字:

像魔鬼一樣的天使,披著烏鴉羽毛的白鴿。

以及一切光鮮背後隱藏著的無盡的黑暗,糾結的線。

所有裹在黑暗中可憐的影子,所有淹沒在罪惡中不幸的靈魂。

都在審判日降臨的那天,一起撲向盛大的死亡。

銀色十字,黑色輓歌。

封底文字:

蒼穹之上幾點繁星,閃耀著玻璃碎片般澄淨的光芒。

一個機緣巧合之下獲得魔鬼力量的少年,孤獨一人身處深沉黑暗之中,

卻依然散發著純淨的光芒,藉助著魔鬼的力量實現法律無法實現的正義。

如同天穹上那零落的星辰,不管是多么深沉的黑暗,都無法淹沒其散發的光芒!

他深知這股力量用的越多,他在黑暗中就越沉淪,但他卻仍然義無反顧地貫徹著正義。

他是披著魔鬼外衣的天使,即使全世界都誤解他是壞人,他也要在自己的世界當個好人。

正如他站在黑暗的最深處,卻依舊仰望那億萬光年外的一稀白芒。

他堅信邪不能勝正,黑暗必不會長久,光明必將普照人世間!

他是戰士,戰鬥在光明之下的陰影之中,戰鬥在深邃無極的黑暗之中,戰鬥在千年萬年的時光罅隙中。

他默默地戰鬥著,沒有人知道他的榮耀與悲傷。只因他是黑暗之子,他無處不在,卻又不曾存在。

他早已被天堂放逐,卻依然虔誠的仰望蒼穹,只因他所愛之人的笑靨倒映在天穹之上。

他一無所有,證明著自己還存在的只有手中的暗黑死焰與懷中的銀色十字。

可是——

如果他手中一直燃著焰,他就無法擁抱她。

如果他手中沒有燃著焰,他就不能保護她。

在寒冷的黑夜中,他只能是靜默的守望者,

守候在她的身後,直至審判之日來臨之時。

作者介紹:

銀十字

黃鏡滔,生於春末夏初

自幼喜歡西方文學,熟讀《聖經》與《神曲》。

一心嚮往光明,卻不知為何老是深陷重重黑暗之中,

不過我不曾沉淪,我滿懷希望,

堅信光必降臨,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滋潤田地。

我要的從來很少很少,失去的卻總是很多很多,

也許我微不足道的幸福,

會因為一次小小的誤會,一個謊言,一次轉身,一個回眸,而毀於一旦。

但縱然世路艱辛坎坷,

我卻從未停下,

蹣跚地,追逐幸福的腳步。

圖書目錄:

Chapter 1
通過我,進入痛苦之城
通過我,進入永世悽苦之深坑
通過我,進入萬劫不復之人群
拋棄一切希望吧,你們這些由此進入的人
——《神曲·地獄篇·地獄之門》
Chapter 2
讓預示悲哀的大烏鴉
用她中空的嘴訴說病人的通行證
在寂靜的夜幕的陰影中
從她黑色的翅膀抖落病毒
——《馬爾他的猶太人》
Chapter 3
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
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聖經·舊約·約書亞記》
Chapter 4
我的恐懼,不是因為黑暗,也不是因為幽暗蒙蔽我的臉
——《聖經·舊約·約伯記》
Chapter 5
那日臨近,勢如燒著的火爐,凡狂傲的和行惡的必如碎秸
在那日必被燒盡,根本枝條一無存留
——《聖經·舊約·瑪拉基書》
Chapter 6
它的尾巴拖拉著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
龍就站在那將要生產的婦人面前,等她生產之後,要吞吃她的孩子
——《聖經·新約·啟示錄》
Chapter 7
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就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
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
——《聖經·新約·彼得前書》
Chapter 8
向吾乞求,吾將賜汝諸國以嗣業,至地之盡頭皆為汝之物
汝、手持黑鐵之杖,將彼等擊碎,如陶器般打碎
因此諸王啊,伏下身來,接受地之審判者的教示
誠惶誠恐的侍奉你們的主,欣然俯戰
親吻你的孩子吧,因天之怒將送汝進滅途
其怒火將如此迅速蔓延,燒盡一切,彼等將勿可依賴之人
——《聖經·舊約·詩篇》

相關文章:

文章一:

《銀十字》這部長篇小說最早是由好友向我推薦的,作為文學編輯,我得承認終日看稿的目光總是疲勞的,礙於文友再三鄭重推薦的情面上,我抽空瀏覽了一遍,疲倦的審讀目光忽然炯炯有神了,一個資深文學編輯的直覺告訴我,發現了一個有希望的在校大學生作者。我認為現在大部分青年作者,撇去太“潮”的不論,一般筆力也有點份量,想像力大多較強,可惜先天不足的是缺乏思想和審美追求,故而沒什麼希望。而《銀十字》的作者黃鏡滔頗有些與眾不同,他的作品蘊含著有個性的思想,讀得出孜孜不倦的審美追求。

粗略地讀,你會覺得長篇小說《銀十字》並沒有脫離眼下熱門青春小說常見的套路。主角喬伊被校園邪惡勢力傷害昏迷後,從魔鬼身上獲得超自然力量,代價是在黑暗中沉淪,最終將迷失自我。良知提醒鼓勵他勇敢地以超自然力量與邪惡勢力鬥爭,這樣他就不可避免地遭遇魔鬼和天使雙重敵對力量的不斷打擊,歷經劫難……這無非是靈異故事,奇幻手法而已。

但你若以挑剔目光用心讀下去,不知不覺中你會鑑賞它,甚至可能入情入戲,關心小說人物的命運。《銀十字》的可貴之處並不在於詭異的人物故事和校園奇幻的場景,而在於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遊走於正義與邪惡邊緣的主角喬伊。小說主人公有著美輪美奐甚至女性化的美少男形象,卻有著粗獷男子漢的性格和剛強的內心世界。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人物,他驚訝地發現,這個世界怎么是魔鬼在貫徹正義,而天使在播種邪惡?於是他質疑:“我明明站在光明之中,卻有人說我是黑暗;我明明行使的是正義,卻有人說我是邪惡。”儘管他痛苦、困惑,卻堅持用良知點燃火焰,用火焰護衛生命,用生命守護信仰。小說在演繹主題的過程中,講述了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一般而言,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的可取之處在於好看,只有好看才可用來消遣,愉悅閱讀。而《銀十字》的可貴之處在於字裡行間的底蘊,有思想才有底蘊,有底蘊的小說才有審美價值。《銀十字》在帥男靚女的熱鬧的故事和繁美的意象底下,隱藏了小說人物——青春小說客群——作者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想而知,身體正處於青春期的初高中生們乃至更多校門外的少男少女們,他們的思想也正值熾熱的青春期。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面前,他們正以困惑的目光,痛苦的心情觀察、思考著這個光怪陸離的矛盾世界,而他們已自知要肩負著這個奇怪世界的希望。

套用一句老話,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讀者不妨通過閱讀來與作者一起分享喬伊的心情。是為序。

(作者系武漢作家協會副主席、《芳草》網路版主編、《芳草》青春版主編錢鵬喜

文章二:

I know what I have, I know what I want

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像《小婦人》一樣,那么相親相愛,那么烏托邦,在那本叫做《銀十字》的書里“世界仿佛籠罩在陰影之中”。可書的作者卻不這么理解,他說,他希望世界是光明的,在痛苦中掙扎的人們能夠保有衝出困境的理念。

也並不是所有的人生都是一帆風順,是天生的天才。他國中時被老師斷言“將來只能去開網咖”,差強人意的成績也沖淡了父母對他的期望。那時的他生活頹廢,成天混日子,從來不看任何文學作品,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特長。唯一一個留意他的人是那時的語文老師劉老師,但也並非他有什麼文學上的造詣,只是注意到了這個在作文里破罐破摔的少年身上那些打破八股文的張揚。

第一次榮耀來自一篇不滿國慶期間學生被迫補課的小作文,劉老師悄悄把它拿去投稿,發表在了《學語文報》總第780期上。這是第一次,他意識到自己的身上或許還擁有某種潛在的可能,但是他的爸爸認為他已經14歲了,在文學上起步實屬晚矣,近乎沒有成功的希望,於是他爸爸說:這或許是你這輩子唯一發表的作品,好好珍惜吧。

這是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

高中的經歷是一道幾乎越不過的坎,那時,他幾乎沒有朋友,在孤獨中自我學習;他被迫休學後,在家兀自磨練文筆。他一改往日不近文學的習慣,從古至今,從名著到流行,將自己投入進去,每天不停的看書練筆看書練筆,研究如何把文字變得更加的細膩,如何讓自己擁有作家的文字水平。

他說,他要努力強大起來,利用上天賜予他的這個唯一長處武裝自己,只因他不願意再因為自己的弱小而失去他想要保護的東西了。

而這唯一擁有的東西,就是寫作。

正是這一年,他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他朝著目標前行,沒有坐以待斃。

來到大學後,這裡簡單平淡的生活給了他安心創作《銀十字》的機會。書的寫成並不是一蹴而就,出版也一樣,前後遇到了許多強大的阻力。書成後,他帶著自己的心血之作四處奔走,不厭其煩地遊說一家家出版社,期望得到出版的機會,但結果卻是慘敗而歸,只因像他這樣想成為作家的人全中國有15萬,不斷地失敗給他的理想築起了厚厚的帶著荊棘的高牆。

但再多失敗也並不能澆滅他心中那熊熊燃燒的希望之火。

最後他找到長江文藝出版社,在那裡他終於得到了伯樂的賞識。無數的失敗後,他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的一絲白芒。

一個月後他開始了暗無天日的改稿工作,虛心接受出版社和同學的意見開始對文章進行大規模修改。他沒有一般文藝青年的自視甚高,他知道讀者建議的價值,這也許就是他區別於那15萬人的原因吧。

機會是要靠自己抓住的。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作家,出版社隨時都可以將他拋之腦後。這點他深深知道,於是熬夜改稿成為常態,在六次大的改寫之後,一本嶄新的《銀十字》總算獲得了編輯的認同,獲得了出版的機會。

他這一路走來,雖然異常坎坷,但也比較幸運,他的第一篇長篇小說就能得到大出版社的賞識而出版,實屬出人意料。但他也說了,上帝是平等的,他現在能夠如此幸運,是因為他的求學階段是個下坡,直至谷底才轉變成了直線上升的道路。而有些人不一樣,他們或許之前很平穩,但也許今後也只能是一條平穩的直線。正是因為有了低谷,才能襯托出高峰,人生才得以有不一樣的弧度。

採訪時窗外的太陽很美,蜿蜒向所有它可以到達的地方延展。眼前這個喜歡穿黑衣的人坐在陽光里,仿佛一個剛從陰影里走出來面向光明的男子,眼神略帶滄桑而表情卻很孩子氣。

是的,眼前的他並非救贖人類靈魂的“作家”,他甚至還不夠成熟,他只是我們身邊的同學、朋友,可感可觸。只不過,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那隻熬夜趕出稿件的手中,那雙穿梭於出版社的腳下,似乎有什麼,在閃著微光。

文\陸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