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關工程

金關工程,於1993年由國務院提出實施,是指推動海關報關業務的電子化,取代傳統的報關方式以節省單據傳送的時間和成本。

金關工程(二期)

2012年初,海關總署啟動了海關金關工程(二期)立項申請工作。海關金關工程(二期)的建設目標是:在海關金關工程(一期)建設的基礎上通過總體設計、豐富套用、整合資源、創新科技、強化安全,將金關工程建設成進出口環節的企業誠信監督系統,海關服務進出口企業、最佳化口岸管理的輔助系統,口岸及進出口管理部門協作共建、信息共享、提升公信度的管理系統,不斷最佳化海關監管和服務,保持國內相關領域領先,並達到國際海關先進水平。

簡要介紹

1993年,國務院提出實施金關工程,金關工程就是要推動海關報關業務的電子化,取代傳統的報關方式以節省單據傳送的時間和成本。2001年,“金關”工程正式啟動。金關的核心有兩塊,一是海關內部的通關係統;二是外部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基於海關內部的聯通基礎上,由海關總署等12個部委牽頭建立電子口岸中心(又稱“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藉助國家電信公網,將外經貿、海關、工商、稅務、外匯、運輸等部門分別掌握的進出口業務信息流、資金流、貨物流的電子底帳數據,集中存放在一個公共數據中心,各行政管理機關可以進行跨部門、跨行業的聯網數據核查,企業可以上網辦理出口退稅、報關、進出口結售匯核銷、轉關運輸等多種進出口手續)。
由於全國海關之間仍存在信息資源共享水平不高,重複開發建設、各海關之間信息化工作發展不平衡等薄弱環節。因此,除了逐漸將電子口岸中心打造成面向公眾服務的獨立運營機構外,海關總署還將用3-5年的時間,建立以“三網一庫”為基本架構的海關係統政務信息化的樞紐框架(聯接全國各海關並與全國政府系統辦公業務資源網互聯、與國際網際網路物理隔離的海關係統政務信息網,各海關單位內部的政務信息網,以網際網路為依託的中國海關公眾信息網,各級海關單位共建、共享的電子信息資源庫)。

一、金關工程主幹網建設

1996年初,外經貿部按照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要求,正式向國家計委申請工程立項。近年來,在中編辦、國家計委、財政部、信息產業部的支持下,外經貿部先後通過了網路規劃論證、立項和運營許可等,完成了主幹網通訊平台、數據交換平台、信息平台和網路備份工程建設,並在全國97個省市設立了網路節點,實現了與各地外經貿管理機關、部分企業和我國駐外經商機構的聯網,實現了與相關部委的聯網。1999年底,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正式批准外經貿部作為國家第八個獨立的網際網路接入單位,構架中國經濟貿易網際網路,為21世紀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現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二、金關工程四個套用系統

1.配額許可證管理系統

目前,外經貿部在與美國、歐盟、加拿大、土耳其等國海關實現紡織品配額聯網核查的基礎上,完成了與全國62個許可證簽證機關的計算機聯網管理和電子數據網上核查。截至2000年底,累計通過該系統申領和發放進出口許可證超過106.8萬份,涉及金額超過535億美元。2000年,外經貿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文,從2000年10月1日起,在全國許可證發證機關和海關口岸全面試行進出口許可證聯網核銷。
1998年10月,外經貿部通過金關工程主幹網首次實現了紡織品被動配額電子招標。截至2000年底,外經貿部共進行電子招標115次,其中涉及紡織品配額21大類,主動配額17大類,僅2000年就涉及企業9549家次,大副度降低了招標成本。目前,外經貿部所有招標商品已全部實現了電子招標。
同時,外經貿部還先後開發和投入使用了全國進出口商品配額執行情況反饋系統、進出口許可證發證查詢系統、對韓國大蒜聯網審批管理系統等一批電子貿易管理系統,有效提高了科學化、規範化、網路管理服務水平。

2.進出口統計系統

原始數據由海關產生,外經貿部利用海關聯網傳輸的清關數據開發生成了80多種業務統計報表,為部機關和有關單位提供服務。海關總署還依託此系統積極推動口岸電子執法系統的開發與套用,實現電子報關與監管核銷,加快通關的網路化和自動化步伐。

3.出口退稅系統

目前,稅務總局利用“金稅”工程加快實現與全國稅務系統的專線聯網,並通過撥號方式實現了與外經貿部的聯網(正在實施專線聯網),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了與海關總署、外匯管理局的計算機聯網;稅務總局已開發完成出口退稅網路版,正調試運行,並希望與外經貿部開展聯網退稅試點。同時,提出與外經貿部聯網舉辦電子退稅培訓班。

4.出口收匯和進口付匯核銷系統

目前,外匯管理局正通過銀行專用網路加快實現與全國主要外匯管理機關的聯網,已實現與外經貿部的撥號聯網(正實施與外經貿部的專線聯網),並將與外經貿部實現對外承包工程投議標聯網審批、技術引進和設備進口聯網審批等。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了與海關口岸電子執法系統的連通,傳輸外匯核銷單,初步實現了報關單電子底帳的計算機核查等。
此外,外經貿部初步實現了全國加工貿易聯網審批,並將與海關協調實現聯網監管

三、金關工程標準體系

進出口企業代碼作為行業標準投入實際套用。外經貿部按國家標準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企業代碼管理辦法》和配套措施,建立了全國進出口企業代碼資料庫。已有34650家外貿企業、204523家外商投資企業申領了代碼,並在配額許可證管理、電子招標、加工貿易等一批重要外經貿聯網管理業務中使用。此外,外經貿部還組織完成了一批電子報文格式標準和外貿單證格式標準。
海關總署牽頭編制的進出口商品代碼也已完成,並開始推廣套用。

四、金關工程安全體系

由外經貿部承擔的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商業電子信息安全認證系統”已經完成。這是我國第一個自主開發、具有自主著作權的電子安全認證系統。
金關工程是一項與外經貿業務關係密切的國家信息化重點工程,近年來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對促進我國外經貿事業的發展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伴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目標的即將實現,我國的外經貿事業必將迎來一個飛速發展的新時代,以金關工程為代表的我國外經貿信息化建設也必將加快步伐,金關工程的中長期目標也必將會順利實現。

金關工程的現狀

(一)金關工程主幹網建設

1996年初,外經貿部按照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要求,正式向國家計委申請工程立項。近年來,在中編辦、國家計委、財政部、信息產業部的支持下,外經貿部先後通過了網路規劃論證、立項和運營許可等,完成了主幹網通訊平台、數據交換平台、信息平台和網路備份工程建設,並在全國97個省市設立了網路節點,實現了與各地外經貿管理機關、部分企業和我國駐外經商機構的聯網,實現了與相關部委的聯網。1999年底,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正式批准外經貿部作為國家第八個獨立的網際網路接入單位,構架中國經濟貿易網際網路,為21世紀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現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二)金關工程四個套用系統

1、配額許可證管理系統
目前,外經貿部在與美國、歐盟、加拿大、土耳其等國海關實現紡織品配額聯網核查的基礎上,完成了與全國62個許可證簽證機關的計算機聯網管理和電子數據網上核查。截至2000年底,累計通過該系統申領和發放進出口許可證超過106.8萬份,涉及金額超過535億美元。2000年,外經貿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文,從2000年10月1日起,在全國許可證發證機關和海關口岸全面試行進出口許可證聯網核銷。
1998年10月,外經貿部通過金關工程主幹網首次實現了紡織品被動配額電子招標。截至2000年底,外經貿部共進行電子招標115次,其中涉及紡織品配額21大類,主動配額17大類,僅2000年就涉及企業9549家次,大副度降低了招標成本。目前,外經貿部所有招標商品已全部實現了電子招標。
同時,外經貿部還先後開發和投入使用了全國進出口商品配額執行情況反饋系統、進出口許可證發證查詢系統、對韓國大蒜聯網審批管理系統等一批電子貿易管理系統,有效提高了科學化、規範化、網路管理服務水平。
2、進出口統計系統
原始數據由海關產生,外經貿部利用海關聯網傳輸的清關數據開發生成了80多種業務統計報表,為部機關和有關單位提供服務。海關總署還依託此系統積極推動口岸電子執法系統的開發與套用,實現電子報關與監管核銷,加快通關的網路化和自動化步伐。
3、出口退稅系統
目前,稅務總局利用“金稅”工程加快實現與全國稅務系統的專線聯網,並通過撥號方式實現了與外經貿部的聯網(正在實施專線聯網),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了與海關總署、外匯管理局的計算機聯網;稅務總局已開發完成出口退稅網路版,正調試運行,並希望與外經貿部開展聯網退稅試點。同時,提出與外經貿部聯網舉辦電子退稅培訓班。
4、出口收匯和進口付匯核銷系統
目前,外匯管理局正通過銀行專用網路加快實現與全國主要外匯管理機關的聯網,已實現與外經貿部的撥號聯網(正實施與外經貿部的專線聯網),並將與外經貿部實現對外承包工程投議標聯網審批、技術引進和設備進口聯網審批等。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了與海關口岸電子執法系統的連通,傳輸外匯核銷單,初步實現了報關單電子底帳的計算機核查等。
此外,外經貿部初步實現了全國加工貿易聯網審批,並將與海關協調實現聯網監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