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鋼公園

金鋼公園

金鋼公園位於天津市河北區中山路與海河東路交口的東北側,毗鄰三岔河口和金鋼橋,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2009年5月改造後採用了園林植物與假山、水體景石巧妙搭配的手法,充分體現了現代簡約,大氣穩重的中式山水園林,在不破壞內部整體格局的基礎上,合理地進行提升改造,完善了主景區、健身運動廣場、假山噴泉和文化長廊四大區域,新建了生態木廣場和文化長廊,基本上達到一步一景的要求。為百姓提供了優美的休閒環境,成為海河沿岸景觀帶和中山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基本信息

簡介

金鋼公園金鋼公園
金鋼公園坐落於中國天津市河北區中山路和海河東路交口處,毗鄰三岔河口和金鋼橋。金鋼公園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主要由主景區、健身運動廣場、假山噴泉和文化長廊四大區域組成。園內栽有雲杉、金枝槐、柿樹、日本櫻花、馬褂木、五角楓等植物。金鋼公園的門口設有一座鐵質原金鋼橋微塑模型,底座上刻有金鋼橋的歷史。園內設立了遊樂場,並安裝了鞦韆、滑梯等設施,園內還修建了噴泉、長廊、花架、茶社等,並種植了多種的喬木與灌木,成為海河岸邊重要的休閒場所。

歷史沿革

金鋼公園金鋼公園
金鋼公園原為清代海防公所舊址。光緒二十一年(1895)在此建淮軍海防公所,後改建為慈禧位津閱兵行宮,未使用。光緒二十八年(1902),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為推行新政、開發河北新區,將直隸總督衙門遷設與此。後為直隸省政府、河北省政府駐地,1937年7月被侵華日軍炸成廢墟。1949年建成“金鋼公園”。

淮軍是晚清在曾國藩指示下由李鴻章招募淮勇編練的一支軍隊。是中國近代軍隊的前身,曾是清的主要國防力量。第七所淮軍昭忠祠是光緒十八年(1892年)在天津修建的天津淮軍昭忠祠。當時,北洋海防事務次第舉辦,淮軍將領議建天津海防公所,後複議增建淮軍昭忠祠於內,“以祀淮軍積勞病故諸將士”,到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工程基本結束,是北洋水師軍人活動場所。
慈禧的天津行宮(榮祿為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來天津閱兵臨時修建的行宮,即“天津行宮”)2002年初,美國康奈爾大學東亞部主任哈恩來到天津時,曾經帶來過一張兩米見方的巨幅行宮圖。圖的名稱是“天津行宮地形樣圖”和“天津行宮正地圖”,從圖上所標出的新浮橋和三岔河口等天津地名的方位判斷,這裡應該就是當年為迎接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來天津的行宮圖。天津檔案館藏有該圖的複製件,分為兩張,大小為原圖的90%左右。
當年的行宮選址就在天津河北窯窪,老直隸總督衙門以北的“海防公所”,內分為太后行宮和皇帝行宮兩處,規模不大。由於戊戌政變的提前來臨,這處行宮未能使用,但當時有照片留存。據介紹,1898年9月29日,光緒皇帝發布了又一道上諭,內稱“本年節令較早,現在天氣漸寒,朕侍奉慈躬,尤宜璇宮頤養,以衛興居。所有巡幸天津之處,著即停止,惟念國家講求武備,本欲親臨校閱,鼓舞戎行。近畿工業,業已此地預備。”但考慮到官兵操練非常辛苦,於是就賞給榮祿麾下三軍總計13000兩銀子。當時,戊戌政變已經發生,光緒皇帝被慈禧軟禁了起來,這道上諭完全是慈禧太后假借光緒皇帝的名義發布的。就這樣,在康梁眼中為了廢掉光緒皇帝而興建的行宮,在戊戌政變之後,果真未能迎來慈禧和光緒皇帝。此後,行宮仍舊歸海防公所使用。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新任的直隸總督袁世凱從八國聯軍手中接收了天津,並將省城由保定正式遷到了天津。並將位於窯窪浮橋北端的“天津行宮”作為直隸總督衙門。自此直隸總督多駐在天津,在冬天外貿淡季,才回到保定。(保定直隸總督衙門舊址現保存基本完好。
河北省政府、天津市政府的所在地 。辛亥革命以後,由天津行宮改建的直隸總督衙門又先後成了直隸(河北)省政府、天津市政府的所在地。1937年被日本侵略者飛機炸毀。建國後(1949年)市政府在廢墟上新建金鋼公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