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蝴蝶神仙

金蝴蝶神仙

幼魚時期的金蝴蝶神仙,體色黑色,吻部至眼睛上方、鰓蓋後方有一條鮮黃色的豎帶,背鰭、臀鰭的邊線以及尾鰭均為鮮黃色。 當金蝴蝶神仙長至成魚時,體卵圓形,吻圓鈍,眼間隔圓凸。 背鰭與臀鰭亦具2條波狀藍色條紋;胸鰭、腹鰭及尾鰭鮮黃色。

33
中 文 名: 金蝴蝶神仙
俗名別名: 金蝴蝶
英 文 名: Blueline Angelfish、Blue Stripe Angelfish、Bluebanded Angelfish
拉丁學名: Chaetodontoplus septentrionalis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馬來半島(Malay Peninsula)向北至日本南部、台灣及香港一帶海域。
氣 候 帶 熱帶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性 雜食性
金蝴蝶神仙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3-14條 背鰭軟條(總數):18-19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17-18條
金蝴蝶神仙是少數原產於亞洲海域的神仙魚種之一。幼魚時期的金蝴蝶神仙,體色黑色,吻部至眼睛上方、鰓蓋後方有一條鮮黃色的豎帶,背鰭、臀鰭的邊線以及尾鰭均為鮮黃色。在成長的過程中,幼魚體色逐漸變為棕褐色,頭部後方的黃色條紋逐漸消退,體側長出鮮藍色橫紋並貫穿全身。當金蝴蝶神仙長至成魚時,體卵圓形,吻圓鈍,眼間隔圓凸。口小,兩頜齒呈細刷毛狀。前眼眶骨無棘,後緣不游離;前鰓蓋後緣具鋸齒;間鰓蓋骨大,無棘。體被小鱗,軀幹部鱗各具一副鱗;側線止於背鰭末端下方。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圓形;腹鰭尖形,第一軟條延長;尾鰭圓形。體黃褐色,體側具7-9條波狀鮮藍橫紋。背鰭與臀鰭亦具2條波狀藍色條紋;胸鰭、腹鰭及尾鰭鮮黃色。從身體結構來說,金蝴蝶神仙更像蝶魚科的魚,而每年也只有在夏季才能見到它們出現在水族市場上。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22cm
習性 棲息於沿岸的岩礁區和珊瑚礁水深5-15米之間的水域。通常單獨活動。主要以海藻、珊瑚蟲、海綿及被囊動物為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