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紅綠彩貴婦俑

金紅綠彩貴婦俑

此展品為金代文物。高32.1厘米,底台縱長13厘米,寬9.6厘米。灰黃色胎,質酥鬆,模製,施化妝土,罩玻璃釉,色微黃,多細碎開片,底部扎有透氣孔。整個造型是一位年輕貌美雍容華貴的婦人坐於椅台上。現收藏於深圳望野博物館。

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金代文物。高32.1厘米,底台縱長13厘米,寬9.6厘米。灰黃色胎,質酥鬆,模製,施化妝土,罩玻璃釉,色微黃,多細碎開片,底部扎有透氣孔。

整個造型是一位年輕貌美雍容華貴的婦人坐於椅台上。頭部簪花包髻,博鬢,戴金(黃釉)鳳冠,黑彩塗繪表示頭髮,頭後部的包髻巾為紅色,發半露,梳鬏。黑彩繪眉眼,紅彩點唇,鬢兩側有細細的發綹垂下。身著左衽紅色、藤黃點花、綠邊的廣袖衫,最裡面紅色左衽內衣,僅露領口。脖子上戴有大花狀掛飾的金(黃釉)項圈。下身穿紅裙、白褲,裙腰高提,束於胸下,黃板革帶緊扎,交袖抄手,裙前綠邊紅色米字格“蔽膝”蓋雙腿,有綠色垂絛,足蹬紅舄。肩部披黃色紅邊的“雲肩”,外搭綠色紅葵花窄幅“披帛”,帛圓帶留在前面,帛頭後垂被衣衫遮蓋。椅背後大朵紅綠色花卉椅褡。在廣袖半截處,有綠色羽毛狀裝飾。這種羽飾和鳳冠、蔽膝、革帶的搭配,都顯示了它就應該是《宋史·輿服志》中記載的“褕翟”。這些搭配是12世紀間后妃才能穿著的命婦冠服。它的圖樣對中國服飾史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與此相同的製品,在上海博物館也收藏有一尊,但遺憾,因上博這尊殘損缺失嚴重,當年在修復中僅憑想像而將衣衽、雲肩、項飾做了錯誤的處理。今天比對這件俑像的圖樣基本可以重新恢復上博所藏之原貌。這些俑像中出現的“左衽”已決定了它們並非是宋代的製品,尤其是“雲肩”屬於較常見和廣泛使用的女真服飾(見:金代張瑀(據傳)繪《文姬歸漢圖》中騎於馬上的文姬裝束),它的紋樣對後世的服裝和其他製品圖案化裝飾影響深遠,在元、明陶瓷紋樣中經常出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