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新視閾

金瓶梅新視閾

《新視閾》對400年金學史作了比較全面的回顧與總結,分別對明人、清人、近代、現代、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末、21世紀10年來各個階段的金學文獻給予梳理,對討論的熱點問題重點進行了介紹與評述。《新視閾》分別探討了《金瓶梅》警飭世俗的創作主旨、教化傾向及其成敗得失、客觀上挑戰宗法傳統的意義,從女性觀、宗教觀、商品意識與世俗道德觀等角度論述了《金瓶梅》的價值矛盾,從親情、友情、愛情等方面闡發了《金瓶梅》對中國文學頌“情”傳統的顛覆,指出《金瓶梅》人慾描寫的進步意義與失誤之處。微觀方面,從《金瓶梅》女子改嫁繼承財產入手,管窺《金瓶梅》大量“悖法”情節的意義所在;以文本酒宴、節日描寫為視角,揭示作者寓於其中的深刻意蘊。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新視閾》探討了《金瓶梅》借徑《水滸傳》的文化淵源,《金瓶梅》對散曲、戲曲移植的成敗得失;論述了《金瓶梅》對中國小說美學的貢獻,及其在文學史上不可替代的顯赫地位。同時,還從結構、情節、細節、場面、人物塑造等方面探討了《金瓶梅》對《紅樓夢》的巨大影響。

作者簡介

張進德,1980年9月生,山東鄒平人,現任教於上海政法學院法律系。
學歷背景: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學士(2001),法學碩士(2004)和法學博士(2010)。主要研究領域為訴訟程式、司法制度和比較法學。在《法學》、《訴訟法論叢》、《人民檢察》、《法制日報》、《南方周末》等刊物上發表學術文章共100餘篇,多篇文章曾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轉載。主要出版著作有《檢察制度史》(2009,副主編)、《刑事訴訟法學》(2009,副主編)、《民事訴訟法學》(2008,副主編)、《人民調解法治新論》(2009,參著)、《刑事訴訟研究的新視角》(2008,參著)、《訴訟原理》(2007,參著)等10餘本。曾因起訴鐵路部門“鐵路客運站票坐票同價”案件人選檢察日報社《法治影響生活·2006中國法治藍皮書》年度“人物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反思:《金瓶梅》的闡釋歷史
第一節明人的稱說
第二節清人的評價
第三節近代的認知
第四節現代的闡釋
第五節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末的評論
第六節21世紀的解讀
第二章警世:《金瓶梅》的創作意旨
第一節功利意識的文學滲透
第二節 “四貪”的肆虐與明代社會
第三節“四戒”與文學創作傳統
第四節“四戒”與《金瓶梅》
第三章勸誡:《金瓶梅》的教化傾向
第一節“誨淫”與“教化”之爭
第二節“教化”的創作傳統
第三節“教化”的得失成敗
第四章依違:《金瓶梅》與宗法傳統
第一節對封建政治的衝擊
第二節對傳統“秩序”、倫理觀念的挑戰
第三節對宋明理學的客觀反動
第五章悖反:《金瓶梅》的價值矛盾
第一節婦女道德觀透視
第二節宗教觀解析
第三節商品意識與世俗道德觀管窺
第四節悖反成因臆解
第六章顛覆:《金瓶梅》與頌“情”傳統
第一節“親情”之薄
第二節“友情”之偽
第三節“愛情”之假
第四節《金瓶梅》顛覆頌“情”傳統的歷史文化淵源
第七章扦格:《金瓶梅》中女子改嫁與財產繼承
第一節明代法律對女子改嫁繼承財產的規定
第二節孟玉樓、李瓶兒改嫁時的財產繼承
第三節改嫁繼承財產對女性的意義
第四節 《金瓶梅》女子改嫁“悖法”財產繼承原因
第八章錯位:《金瓶梅》的人慾呈現
第一節人慾描寫解析
第二節人慾描寫與16世紀社會思潮
第三節人慾描寫與歐洲文藝復興
第四節人慾描寫與同時代作品的比較及作者的評判
第五節人慾描寫的客觀價值定位
第九章溯源:《金瓶梅》何以借徑《水滸傳》
第一節市井題材的性質特點
第二節“武松殺嫂”故事的潛在審美效應
第三節英雄、美人崇拜情結
第四節創作主旨的相通
第五節思想觀念的合榫
第十章巧移:《金瓶梅》與散曲
第一節對《金瓶梅詞話》中散曲的整體考察
第二節 明代散曲的盛行及其現實功能
……
第十一章妙植:《金瓶梅》與戲曲
第十二章管窺:《金瓶梅》的酒宴描寫
第十三章寓言:《金瓶梅》的元宵敘寫
第十四章創新:《金瓶梅》的美學貢獻
第十五章豐碑:《金瓶梅》的不朽地位
第十六章影響:《金瓶梅》之於《紅樓夢》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