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檀鄉

金檀鄉

金檀鎮位於達州主城西北部,距主城17公里。面積29.5平方公里,人口1.5萬。達(川)廣(元)公路過境。轄明珠、羅坪、金窩、南泥、二梯、龍鳳、扈坪、八丘、楊岩、舉人10個村委會。

基本信息

歷史

金檀鎮是達州市達川區轄鎮 。清光緒屬綏定府垂虹鄉,1935年置金檀鎮,1940年改金檀鄉,1958年改金檀公社,1984年復金檀鄉。2015年復金檀鎮。

簡介

金檀鄉 金檀鄉

金檀鎮鄉鎮企業有採煤、土陶、農具加工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產柑橘、桐油、蠶繭。養殖業以生豬、牛、羊、家禽為主。鄉鎮企業有採煤、土陶、農具加工等行業。

金檀鎮人民政府地處鐵山西麓,距縣城27公里,轄區內10個行政村、1個社區、92個社,人口14471人,17個各事業單位。現有鎮機關在職職工16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廣大幹部民眾發展鄉村經濟,為廣大人民民眾謀利益,全力抓好“三村建設”,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回響黨中央號召,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度,努力實現達川區新跨越,金檀新發展。

達川區金檀鎮地處鐵山山麓,森林面積6000多畝,該鄉林業站採取多種措施呵護森林,確保了森林安全。一是拉網巡查,查找安全隱患,及時整改。二是宣傳教育村民提高安全意識,協同林業管理人員共同防範。三是對亂砍濫伐的給予頂格罰款。

地理環境

金檀鎮東靠鐵山,南接管村,西與九嶺毗鄰,北和大堰、趙固接壤。全境整個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分布,向南北延伸,東部為山區,重巒迭嶂,山勢險峻,最高點海拔1021米;西部為丘陵,高度不大,坡度緩和。境內有高橋水庫和金窩水庫,總庫容為369.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7208畝

名字起源

檀木場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以檀木樹豐盛而得名,清光緒在場東五里建金窩場。民國二十四年,置金檀鎮,隸屬達縣第四區。一九四九年撤鎮為鄉,五二年將金檀分開,分別建金窩、西檀人民政府,五六年一月,兩鄉合併,名取一字名為金檀鄉,2015年復金檀鎮。

歷代名人

清康熙五十三年,蒲蒼壁官至知縣,乾隆三十九年,唐學聰官至鄰水教諭(訓導),嘉慶六年,蒲為章官至梓同縣教諭,曾主教通川書院,清貢生唐學械,做官不詳,後建碑於金窩場後。解放後,畢業的大中專院校生,遍布祖國各地。如定居加拿大的博士後劉國,有曾任中國原子核研究後副所長的楊繼後,有在成都大學任副校長的劉德道,有在浙江空軍雷達團任團長的杜澤貴,有在內江市橋查院任辦公室主任的王敬政,有在成都軍區任幹部部長的劉家國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