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榮景

金榮景,1928年8月出生於義烏青口下朱村,解放後定居北京。幼年就讀於義烏廿三里中心國小,其後在省立金華中學(現金華一中)學習,1948年入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次年南京解放後,北上入軍委工程學校二部(洛陽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前身),學習英語和法語。畢後留校任教。
1956年轉業到前中央廣播事業局從事外事工作。北京廣播學院成立後,根據我國對外廣播事業的需要,於1960年開設斯瓦希里語專業,聘請外籍教師任教,由金榮景擔任課堂英語翻譯,從而使他成了我國斯瓦希里語界的前驅。工作之餘,在有關刊物發表了多篇介紹南部非洲語言的文章。其中《斯瓦希里語詩歌格律》一文受到當時坦尚尼亞駐華大使和留學生的注意。他們大部知道“mwalimu jin”(金老師)其人。
“文革”之後,光後擔任北京廣播學院外語系英語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銳意教學改革,於1982年與其他同志一道創辦了我同高校第一個國際新聞專業,把外語教學和新聞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我國的外語教學和新聞教學闖出了一條新路。1996年獲得了中國新聞教育學會頒發的第一批園丁獎。
金榮景多次去歐美考察新聞教育,並於1989年應加拿大里賈納大學新聞學院之邀,前去講授國際傳媒。長期從事翻譯工作,在翻譯理論上有其獨到的見解,是第一個全文翻譯了《美國獨立宣言》的人。
1996年離休之後,繼續發揮餘熱,返聘擔任院教學督導組成員和系青年教師中國文化指導。近四年來,與夫人緬甸歸僑陳惠雲應中國兒童中心之聘,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親子英語班”(允許父母陪讀),受到熱烈歡迎。最近又應北京黃埔大學(北京黃埔同學會主辦)之聘,任該校外語系主任。
金榮景向青年時起即熱愛旅遊。在金華中學遷縉雲時,徒步在縉雲、麗水等縣山區考察民風民俗。參軍後,還手捧《徐霞客遊記》,在金華北山探幽尋勝,重新發現了多處湮沒已久的洞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