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景芳

金景芳

金景芳(1902.6.3~2001.5.1),遼寧省義縣人,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國學大師、吉林大學教授。1923年畢業於遼寧省立第四師範學校。1940年考入樂山復性書院,師從馬一浮、謝無量等先生從事儒學研究。1941年到四川三台的東北大學工作,任文書組主任、中文系講師、副教授、教授。全國解放後任東北文物管理處研究員、東北圖書館研究員兼研究組組長。1954年調入東北人民大學(後更名“吉林大學”),歷任歷史系教授、歷史系主任、名譽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教授、顧問、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領導小組顧問、中國孔子基金會顧問、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東方易學研究院顧問、中國孔子基金會顧問、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中國先秦史學會顧問。

人物簡介

金景芳金景芳

金景芳(1902.6.3~2001.5.1),男,​遼寧省義縣人,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國學大師、吉林大學教授。

1902年6月3日,金景芳出生於遼寧省義縣。1923年,畢業於遼寧省立第四師範學校。1940年,他又考入樂山復性書院,師從馬一浮、謝無量等先生從事儒學研究。

1923年畢業後,金景芳先後任家庭教師、國小和中學教員,縣教育局長、省教育廳股長。東北淪陷後,他流亡關內,輾轉於陝西、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在豫鄂交界的雞公山、湖南邵陽桃花坪、四川威遠寧靜寺等地的東北中學任教。

1941年,他到流亡於四川三台的東北大學工作,曾任文書組主任、中文系講師、副教授、教授。

全國解放後,金景芳任東北文物管理處研究員、東北圖書館研究員兼研究組組長。

1954年,金景芳調入東北人民大學(後更名"吉林大學"),歷任歷史系教授、圖書館館長、校工會主席、歷史系主任、名譽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教授、顧問、博士生導師。

同時,他還兼任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領導小組顧問、中國孔子基金會顧問、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東方易學研究院顧問、中國孔子基金會顧問、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東方易學研究院顧問、中國先秦史學會顧問、吉林省史學會顧問、吉林省周易學會顧問。

金景芳教授在吉林大學工作了47年,對吉林大學歷史學科、人文社會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1年5月1日21時50分,金景芳因病醫治無效,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逝世,享年九十九歲。

基本內容

金景芳

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國學大師、吉林大學教授。一九0二年六月三日出生於遼寧省義縣,一九二三年畢業於遼寧省立第四師範學校。1940年考入樂山復性書院,師從馬一浮、謝無量等先生從事儒學研究。

新中國成立前曾任通遼縣教育局長、東北大學教授等職。解放初任東北文物管理處研究員、東北圖書館研究員兼研究組組長。一九五四年調入東北人民大學(後更名為吉林大學)任歷史系教授、主任,校圖書館館長,古籍研究所教授,首批部評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領導小組顧問、中國孔子基金會顧問、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東方易學研究院顧問、中國先秦史學會顧問、吉林省史學會顧問、吉林省周易學會顧問。

金景芳先生一生教書育人,潛心學問,學開一派,壽登百祀,出版《易通》、《周易全解》、《中國奴隸社會的幾個問題》、《論井田制度》、《中國奴隸社會史》、《孔子新傳》、《〈尚書·虞夏書〉新解》等學術著作16部,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在中國古史分期、《周易》研究、孔子研究、井田制度、宗法制度、中國古代典章制度研究、中國古代文獻研究、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等學術領域均有精深造詣,並卓有創見,自成特色,學開一派;先生執教八十餘年,桃李滿天下,弟子遍寰中,形成了史學界氣度不凡的“金氏學派”。活躍於學術界的金門弟子及其豐碩成果,集中展現了金氏學派的學術實力和學術成就。

金景芳走上學術研究的道路主要是靠自學。他早年擔任中國小教員的時候,在工作之餘自學不輟,系統地研究了大量的先秦古文獻和當時一些著名學者的學術著作。他早年的成名著作《易通》即是在流亡關內,任教於東北中學時撰成。雖然沒有師承,但他治學卻常能於時賢之外而有獨立見解。他曾經對學生說,治學貴在不斷創新,要敢於向權威挑戰。三十年代末,他撰寫《易通》,在序言中就為自己定下了治學的八個戒條,即:不自欺欺人,不枉己徇人,不立異,不炫博,貴創,貴精,貴平實,貴客觀。這“四不”與“四貴”,始終貫穿在他幾十年學術追求的生涯之中。

他早年撰寫的《春秋釋要》、《易通》以及解放後撰寫的論文如《論宗法制度》、《中國奴隸社會的階級結構》、《也談關於老子哲學的兩個問題》、《釋“二南”、“初吉”、“三洽”、“麟止” ——讀書札記》、《中國古代史分期商榷》、《商文化起源於我國北方說》、《孔子的思想有兩個核心》以及著作《中國奴隸社會的幾個問題》、《論井田制度》、《中國奴隸社會史》、《周易講座》、《孔子新傳》、《〈尚書‧虞夏書〉新解》等等,皆能對先秦史研究領域的一些重大的基本問題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

他在晚年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思想史的研究,除撰寫了大量論著外,還積極致力於將這一研究與古代文獻學研究、經學研究和古代社會史研究融為一體,從而為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論建設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

金景芳是國內較早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方法從事《周易》研究的學者之一。他自小愛好《周易》,然而遍讀前人各家著述,對於這部典籍的一些基本問題總是不能完全理解。三十年代末,他隨東北中學流亡於湖南與四川之間,偶得傅子東所譯列寧著《唯物論與經驗批判論》,書的附錄中有《談談辯證法問題》一文。他讀後,立覺前此讀《周易》所遇到的一些難題渙然冰釋,於是廢寢忘食,僅月餘便寫就《易通》一書,用辯證法的觀點對《周易》一書的基本思想進行了闡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思想解放的深入,金景芳迎來了自己從事學術研究的又一個春天。雖然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仍昕夕握管,筆耕不輟,勤奮甚至有過於少年。他的大多數論著就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雖然接近百歲,但仍擔任著中國先秦史學會顧問、吉林省史學會顧問、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顧問等社會職務。儘管贏得了這么多的榮譽,但他卻總是謙虛地說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地道的教書匠。確實,他過去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教書育人中度過的。他在自己九十五歲華誕的慶典上曾經風趣地對來賓和他的學生說:“除了幼稚園外,所有各級學校的學生,我都教過。”經歷了近八十年教壇的風風雨雨,他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僅他所指導的先秦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即有23名之多,其中,不少已成為國內學術界的知名學者,正在各自的教學與科研崗位上為祖國的學術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

大凡讀過金老著作的人都能體會到金老的學術貢獻,各位先生更能如數家珍地道出,在此,僅簡單歸納成三個方面:

第一, 對先秦史和先秦文獻研究方面的貢獻。先生構建了自己的上古史體系,對古史分期、古代制度、古代社會結構、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許多獨到見解。對詩、書、三禮、春秋三傳等都有超過前人的精闢研究。

第二, 對孔子思想和先秦儒家思想的研究貢獻。先生這方面的成就更是碩果纍纍,尤其是對孔子思想體系、孔學的現代價值以及孔子和六經關係等研究更是獨樹一幟,為世人所矚目。

第三, 對易學的研究貢獻。先生能從易學源流、易經的深邃內涵,特別對孔子與《易經》關係等研究更是探幽闡微,尤多創穫。

金老的學問是博大精深的,金老的人格更是令人敬重的。

金門弟子在繼承師道、辛勤耕耘學術、弘揚金老學問方面成績卓著。我們知道金老任教數十年,培養數十位博士生、碩士生,當年栽下的幼苗,今天已長成喬木,在國內先秦史學界形成了學派,號稱“金門學派”。將這一壯觀景象,告慰先生,若先生在九泉之下有知,定會非常滿意。當然先生也會希望學生能超越自己,使自己開闢的學派能不斷創新,讓他的這份學問不致於寥若晨星,而使它們繁花似錦。

金景芳先生(1902—2001)是當代著名古史研究專家、《周易》學家、思想史家,中國孔子基金會顧問、先秦史學會顧問、吉林大學古籍所教授、首批部評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生導師。金先生學開一派,壽登百祀,平生出版專著14部,發表論文100餘篇,在中國古史分期、《周易》研究、孔子研究、井田制度、宗法制度以及上古社會其他文化研究領域,都卓有創見,自成特色。先生執教八十餘年,桃李滿天下,****遍寰中,形成了史學界氣度不凡的“金氏學派”。值金先生逝世兩周年之際,吉林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師範大學共同發起編纂出版足以反映其生平學術以及金門****事業成就的《金景芳學案》,以為紀念。

書目

《周易》

一、《周易》的名稱

二、《周易》的內容

金景芳金景芳

三、《周易》的套用

四、《周易》一書所反映的思想

第五節 春秋時期思想的特點

第六節 老子一、老子的時代,二、老子的思想

第七節 孔子思想述略:一、孔子的哲學思想,二、孔子的政治思想,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四、孔子的道德觀,

五、孔子的歷史觀

第八節 論孔子思想的兩個核心:一、時,中,二、仁義,禮

第九節 孔子與六經

第十節 《孫子》十三篇略說

第四章 戰國時期的思想界

第一節 儒家 一、孟子,二、荀子

第二節 墨家 一、兼愛,二、政治思想,三、經濟思想,四、哲學思想,五、非儒

第三節 道家 一、哲學思想,二、政治思想,

第四節 法家,

第五節 陰陽家——騶衍

第六節 名家——惠施、公孫龍

第七節 兵家——吳起、孫臏一、吳起二、孫臏

第八節 雜家後記。

《先秦思想講義》

基本信息:《金景芳先秦思想史講義(名師講義)》

作者:金景芳

書籍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書籍ISBN:9787806963920

書籍頁數:302 頁

書籍版次:第1版

書籍裝幀:平裝

書籍開本:0開 Pages Per Sheet/32

書籍標識:asinB0011F2K88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古代傳說中關於原始公社時代思想的反映

第一節 圖騰主義

第二節 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第三節 魔術和魔法師

第二章 夏商時代思想

第一節 夏商時代思想的特點

第二節《夏時》

第三節《坤乾》

第四節《洪範》

第三章 西周至春秋時期的思想界

第一節 周代社會的幾個主要方面的考察

一、井田制,二、分封制和宗法制,三、“尊尊親親”的思想

第二節 周代思想的分期

第三節 西周時期思想的特點

第四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