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礦床氧化帶微生物地球化學

硫化物礦床的微生物氧化作用 硫化物礦床氧化帶中微生物的氧化機制 碳酸錳礦床的微生物氧化作用

金屬礦床氧化帶微生物地球化學
作者: 關廣岳 定價: ¥ 35.00 元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0年01月
ISBN: 7-03-007791-1/P·1156 開本: 16 開
類別: 生物化學化工,環境與安全 頁數: 223 頁
簡介
本書是1987年以來,作者在指導幾位博士研究生開展生物成礦作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具體成果。全書分為六章,前四章為基礎部分,著重介紹和分析了影響表生成礦作用的地質、地理、土壤與生物等諸多因素;系統地探討了以混鈍理論為基礎的成礦動力系統的自組織作用、必然性與隨機性的關係,並以文字和圖解形式討論了作者提出的四種成礦區的特徵;後兩章分別以硫化物礦床氧化帶紅土化成礦作用為對象,以實踐為基礎,全面地闡述了氧化帶金礦與風化殼鐵、錳礦形成過程中微生物參與的重要性,修正了傳統的氧化模式。
目錄
第1章 混沌與成礦動力系統
1.1 無序-有序(disorder-order)的轉變
1.2 自組織作用 (self-organization)
1.3 系統演化中的隨機性
1.4 成礦動力系統
第2章 地球表層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
2.1 氣候因素及中國氣候特徵
2.2 降水與蒸發作用
2.3 中國氣候的自然演化史
2.4 喜馬拉雅運動與中國現代自然地理環境
2.5 地形條件
第3章 成礦元素在表生條件下的地球化學行為
3.1 影響表生成礦的主要物理化學因素
3.1.1 溫度因素
3.1.2 水的作——無水不成礦
3.1.3 酸-鹼反應(氫離子轉移)和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
3.1.4 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3.1.5 膠體及吸附作用
3.1.6 有機質的作用
3.2 成礦元素在表生條件下活化、遷移和聚集
第4章 微生物在表生環境中對金屬氧化成礦的控制作用
4.1 微生物的生態系統
4.1.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空間分布
4.1.2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4.2 細菌的構造和營養類型
4.2.1 好氧、產氧的光合細菌——光能自養型藍細菌(Cyanobacteria)
4.2.2 化能自養型好氧菌——硫桿菌屬(Thiobacillus)
4.2.3 鐵細菌(Iron Bacteria)
4.3 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過程
4.3.1 呼吸鏈——電子傳遞系統
4.3.2 生物化學能和ATP
4.4 生物酶的催化作用
第5章 硫化物礦床的微生物氧化作用
5.1 硫化物礦物學及其在氧化帶中的演變
5.2 氧化帶的分帶性
5.2.1 各種硫化物在氧化帶中的氧化方式
5.2.2 硫化礦物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的變化及次生硫化物富集亞帶的形成
5.2.3 次生氧化富集亞帶的出現
5.3 氧化-還原反應
5.3.1 Eh-pH圖解
5.3.2 PO2-PS2圖解
5.4 含金硫化物礦床氧化帶中金的氧化機制
5.4.1 金的成色及其在氧化帶中的增高現象
5.4.2 金的粒度及其在氧化帶中的增大機制
5.5 硫化物礦床氧化帶中微生物的氧化機制
5.5.1 傳統的單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模式的修正
5.5.2 微生物的氧化機制
5.5.3 硫化物礦床氧化過程中微生物的淨化作用
5.6 不同氣候區硫化物礦床氧化帶的分帶特徵
第6章 含礦岩的微生物氧化過程
6.1 磚紅壤與紅土化作用
6.2 紅土化過程中矽-鋁-鐵的化學演化
6.3 條帶狀鐵矽建造 (BIF)的紅土化過程
6.3.1 前寒武紀條帶狀鐵矽建造 (BIF)——風化殼型富鐵礦床的礦源岩
6.3.2 磁鐵礦的假象赤鐵礦化和二氧化矽的淋濾
6.4 碳酸錳礦床的微生物氧化作用
6.4.1 錳礦石的主要礦物類型
6.4.2 錳-鐵-磷等元素在表生環境中地球化學行為
6.4.3 錳-鐵碳酸鹽礦石的氧化作用
6.4.4 微生物對碳酸錳礦石的氧化機制
6.5 紅土型金礦床的形成機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