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冶[南京軍區原副參謀長]

金冶(1922.2—2006),原名金學爐,浙江省平陽縣鰲江鎮和家村人。1938年12月參加新四軍。194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人物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12月至1939年秋為新四軍教導總隊軍事隊學員。

1939年秋起任新四軍司令部軍事教員、參謀,蘇南金、句、丹地區游擊隊副隊長,新四軍司令部教育科參謀、作戰科參謀。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司令部參謀處作戰科副科長。參加了華中區反“掃蕩”和“反頑”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山東兵團參謀處副處長。

1949年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作戰處處長。參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兵團司令部參謀處處長。

1950年11月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部參謀處處長,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79師參謀長。參加了第二次、第五次戰役。

1952年回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27軍第79師副師長。

1953年調入總參謀部工作,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二處(戰役訓練處)副處長、戰役訓練處處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部處長。

1969年12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部副部長。

1971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部部長。

1981年2月至1984年4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

1984年4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司令部顧問(正軍級)。

1988年離職休養後從事軍史、戰史編纂工作。曾任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顧問。

2006年8月23日18時3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4歲。

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軍銜。

1964年晉升為大校軍銜。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著作

著有《在統帥部的日子裡》,主編《蘇中七戰七捷》(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了書名)、《淮海戰役》、《上海戰役》、《皖南事變》、《項英與皖南事變》、《回憶譚震林》、《譚震林傳》、《戰將陶勇》等書。參與編纂《粟裕軍事文集》(任副主編)、《粟裕論蘇中抗日戰爭》、《粟裕軍事理論與實踐研究》、《妙策長留天地間》、《新四軍史料叢書》、《第三野戰軍戰史》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