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詩經·鄭風》第20篇]

野有蔓草[《詩經·鄭風》第20篇]
野有蔓草[《詩經·鄭風》第20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有蔓草》,《詩經·鄭風》第20篇。全詩二章,每章六句。為先秦時代鄭地漢族民歌。寫一個男子在野外遇上了他思戀已久的女子,心中無比高興,並和女子躲藏起來幽會。《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基本信息

《詩經》篇章

原文

漙音團 圓也 露珠團圓也 漙音團 圓也 露珠團圓也

野有蔓草,零露漙( tuán)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áng)。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zān g)。

注釋

野:郊外田野。

蔓:茂盛。(詞條中原先標註讀音同萬,“蔓”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共三種讀音:wàn,màn,mán,可在古漢語詞典中並無wàn這一音,所以個人認為這裡還是應該讀màn)

漙:同 “團”( tuán),形容露水多。

清揚:形容眼睛清澄明亮。

瀼:音瓤(ráng),形容露水多;瀼瀼:露水多的樣子。

邂逅:沒有事行相約,碰巧相遇。

適:指女子出嫁。

臧:音髒(一聲),好,善。零:落;漙(tuán):意思是圓圓的露珠兒,形容露水結成水珠。以上兩句以相遇的地點起興,點明了時間——野草蔓生,是春夏之交;露珠晶瑩,則是清晨的特徵。

清揚:清明,形容眼珠靈活有神;婉:美麗。上兩句描繪女子的貌美,大意是:有一位美人眼珠滴溜溜的,實在漂亮。

偕:同;臧:善,好。偕臧,相愛。

譯文

野外野草滋蔓,露水成珠圓圓。

有位美麗人兒,眼波顧盼生香。

有緣不期相遇,真是合我心愿。

野外野草如茵,露水密密晶瑩。

有位俏麗人兒,純如水波飛揚,

不期讓我遇到,把樂和我分享。

賞析

《野有蔓草》描寫一對青年男女在田野間不期而遇,自然結合的情景,表現出內心的無限喜悅。詩以田野郊外,草蔓露濃為背景,同時也是一種象徵,情長意濃,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人不期而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宋代的朱熹就解釋得好:“男女相遇于田野草蔓之間,故賦其所在以起興”,“言各得其所欲也”。郊野蔓草青青,綴滿露珠晶瑩。有位美麗姑娘,眉目流盼傳情。有緣今日相遇,令我一見傾心。郊野蔓草如茵,露珠顆顆晶瑩。有位漂亮姑娘,眉目婉美多情。今日有緣喜遇,與你攜手同行。

這是一首求愛的情歌,表達了純真樸實的男女之情。一個男青年在露珠晶瑩的田野,偶然遇見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她有著一對水汪汪的眼睛,小伙子為她的美麗著了迷,高興得了不得,馬上向她傾吐了愛慕之情。這首詩所反映的男女結合,是非常直率樸實的。這種求愛方式的原始、直接和大膽,反映了當時的婚姻習俗。

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它是一曲抒情曲。可以認為是一個小伙子在想像:在那美麗的山野上啊,我遇到一位美麗的姑娘;她的眼睛大又亮啊,儀態萬千又大方。我要和她共結連理,攜手柴桑。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遠古時代,基本上還沒有大的城市聚居地。人們主要的生產活動都在戶外,無論射獵、採集、砍伐。所以詩經大多數情詩寫的都是戶外的場景。

全詩共兩章,每章六句,兩句一層,分別寫景,寫人和抒情。典型環境,典型人物與典型的感情描寫也與全詩的結構配合恰到好處。

范淑創作小說

野有蔓草[《詩經·鄭風》第20篇] 野有蔓草[《詩經·鄭風》第20篇]

內容提要

他被她無意的笑吸引,

奈何人家不甩他,

還說官兵與強盜沒有交集。

盜亦有道,為報恩他以身相許,

可人家有青梅竹馬的戀人,

還有對她一往情深的同志,

天呀,他的情路為什麼這么坎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