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版畫家]

野夫(1909—1973),原名鄭育英(毓英),又名紹虔,字誠之,浙江樂清萬岙鄉寺嶺村人,是一個版畫家。

簡介

野夫(1909—1973),版畫家。原名鄭育英(毓英),又名紹虔,字誠之,30年代初以EF(野夫)為筆名,後遂以野夫行世,浙江樂清萬岙鄉寺嶺村人。國小畢業即在家自學繪畫,後考入上海藝術大學,1931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30年代初在上海先後參加一八藝社、春地畫會、野風畫會、鐵馬版畫會、上海繪畫研究會、上海木刻工作者協會、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等組織,並結識魯迅。參加魯迅舉辦的木刻講習班。在魯迅直接指導下,借鑑蘇、日、法、比等國的版畫藝風,結合中國民間藝術傳統手法,創作了不少富有政治戰鬥性的作品,受到好評;作品或被選入《中國版畫集》,或被選送法、日等國展出、刊載。野夫木刻,黑白對比強烈,刀韻木味濃厚,線條粗放有力。1938年後任中華全國木刻界抗幫協會,中國木刻研究會理事。抗戰開始後返回家鄉,加入樂清戰時青年服務團,在城鄉牆上繪製抗日宣傳畫,並與王良儉共同創辦春野木刻研究會,編輯出版抗敵木刻《春野木刻集》。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服務團特支書記。次年3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出獄後脫黨,遂轉往麗水,和金逢孫等組織浙江省戰時木刻研究所,開辦木刻講習班、函授班和繪畫專修社等,以培育新生力量。1940年,為解決國內木刻工具因戰事而造成的供應困難,創辦木刻用品供應社。後該社遭日機轟炸,復在江西上饒開辦中國木刻用品合作工廠,後遷福建赤石鎮;又另闢武夷畫室,培育新人。在輾轉浙西和贛閩期間,還十分重視木刻藝術理論建設,主編了《戰時木刻》、《木刻叢書》、《鐵筆集》等;撰寫了《怎樣研究木刻》等文,促進了當時木刻運動的發展。抗戰勝利後,任上海美專教授、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常務理事;先後發表《搶飯吃》、《泛區難船》等佳作。1949年4月,又接受中共地下組織的布置,秘密刻制木刻傳單和繪製毛澤東畫像,迎接上海解放。建國後,先後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總務長、上海幻燈廠廠長、全國美協副秘書長。著有《木刻手冊》。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遭批鬥,下放湖北鹹寧五七幹校勞動。1973年秋病逝於北京。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到更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