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薪酬與績效

第1章薪酬與績效掛鈎的多種模式
1.1獎金掛鈎方式
1.1.1月實際獎金=月獎金基數×考核分/考核分基準
1.1.2月實際獎金=月獎金基數×獎勵係數
1.1.3月實際獎金=月獎金基數×獎勵係數(引入考核等級)
1.1.4月實際獎金=月獎金基數+獎罰(加減關係而不是相乘關係)
1.1.5考核分的組成體現掛鈎(員工、部門、公司考核分及權重)
1.1.6員工獎金與公司業績好壞掛鈎(薪資基準浮動)
1.1.7獎罰係數=員工考核分/平均分的掛鈎方式
1.1.8獎罰係數=員工考核分/最高分的掛鈎方式(比高法、比低法)
1.1.9獎金計提的掛鈎方式
1.1.10延遲發放的掛鈎方式(季度獎金)
1.1.11提前支付的掛鈎方式
1.1.12月實際獎金=月薪×獎勵係數-月預發崗位工資
1.1.13員工月實際獎金=部門獎金包基數×獎罰係數
1.1.14採用加權分配係數=A*X/∑(A*X)的掛鈎方式
1.1.15加權分配係數=∑a*X/100/∑(∑a*X/100)的複雜公式簡化
1.1.16用加權分配係數,從上至下分配獎金(公司、部門、員工)
1.1.17虛擬部門獎金包的加權分配(經理)
1.1.18獎金基數×倍數的獎金掛鈎
1.1.19超額獎金的掛鈎方式
1.1.20獎罰係數L=L1×L2×L3(係數連乘)的掛鈎方式
1.1.21跨年度業績總和與超利總額掛鈎(複合增長率)
1.1.22減員增效掛鈎方式(3個人乾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1.1.23獎金掛鈎方式小結
1.2提成掛鈎方式
1.2.1提成掛鈎方式的內涵
1.2.2獎金掛鈎與提成掛鈎方式小結
1.3盈虧平衡分析(公司運營角度)
1.3.1薪師傅與考師傅的爭論(薪酬與績效誰更重要)
1.3.2從財務角度看人工成本的地位
1.3.3盈虧平衡點
第2章薪酬與績效掛鈎方式的差異
2.1公司發展階段的差異
2.1.1職等表的簡化
2.1.2薪點表的簡化
2.2地區差異(薪酬地圖)
2.3行業差異(網際網路公司的薪酬情況)
2.3.1網際網路行業薪資調查(2014年數據)
2.3.2網際網路公司的年終獎
第3章大企業內部創業:激勵機制創新與試錯風險
3.1海爾:內部創業與用戶付薪機制
3.1.1兩大平台(投資驅動平台、用戶付薪平台)
3.1.2三類小微(創業小微、轉型小微、生態小微)
3.1.3海爾創業小微案例(雷神、水盒子)
3.1.4海爾三類小微的進展不同
3.1.5搭建用戶付薪平台(新型激勵機制)
3.1.6海爾平台化轉型的績效與風險
3.2銀泰:員工微信開店,提成激勵與內部創業試錯風險
3.2.1銀泰的業務模式
3.2.2微信開店與店員薪酬收入的關係
3.2.3減少試錯成本,大企業的風險與績效並行模式
3.2.4銀泰全員開店的特點(前期試點)
第4章房產中介的提成機制(通提、跳點提成分類通提)
4.1租賃單(租房)的佣金與提成
4.1.1租賃單佣金(租房)
4.1.2租賃單佣金提成(通提)
4.2房產中介的佣金提成類型
4.2.1跳點提成
4.2.2跳點提成的IF函式計算技巧
4.2.3通提(買賣單)
4.2.4易混淆的分類通提與跳點提成
4.2.5通提比跳點提成更具激勵的原因
4.3房產中介行業的工作量、人員、薪資的分析
4.3.1總量分析、人均分析(工作量、人員、薪資)
4.3.2三類人員分析的總量、人均分析(不開單、開單量80%、開單量20%)
4.4各房產中介公司的佣金政策、提成政策
4.4.1房產中介行業慣例(佣金、薪酬)
4.4.2國內房產中介公司情況
4.4.3房產中介公司的佣金政策變化(業績)
4.4.4房產中介公司的薪酬政策變化(底薪、提成)
第5章網遊交易平台:合伙人期權制度和薪資公開
5.1曬工資的做法(挑戰薪資保密)
5.2寄售擔保的提成激勵(加班)
5.3合伙人制與期權激勵
第6章地推與網際網路公司:薪酬與績效掛鈎,內生風險
6.1地推工種
6.2地推的薪酬、考核(提成為主)
6.3地推薪酬與績效掛鈎的負面情況:業績造假
6.3.1掃碼
6.3.2刷單
6.4怎樣看待地推與網際網路公司的關係
6.4.1地推對網際網路公司的貢獻(績效)
6.4.2地推對網際網路公司的成本
6.4.3地推對網際網路公司的風險(刷單)
6.5地推的績效下降
第7章網紅與孵化公司的業績分成模式
7.1網紅背後的商業運營
7.1.1網紅孵化流程
7.1.2網紅團隊
7.1.3網紅解約
7.2單幹網紅店鋪業績
7.2.1單幹網紅雪梨的經營業績與收入
7.2.2某網紅店鋪上新業績
7.3賣貨網紅的利潤分成
7.3.1網紅利潤分成計算
7.3.2利潤分成的業績條件
7.4內容網紅的股權激勵
第8章網路水軍的薪酬與績效掛鈎
8.1水軍的薪酬組成與發帖獎勵標準
8.1.1水軍“五毛”的薪資與發帖獎勵
8.1.2水軍“美分”的薪資與發帖獎勵
8.1.3水軍“盧布”的薪資與發帖獎勵
8.2提高水軍公司發帖計件計算效率(多重IF函式)
8.2.1水軍發帖計件獎金的多重IF函式設定(算法一)
8.2.2水軍發帖計件獎金的IF函式算法二(AND、OR)
8.3水軍對網路考評的影響(豆瓣水軍)
8.3.1豆瓣評分規則
8.3.2豆瓣評分的C型圖(水軍的影子)
第9章P2P網貸平台的薪酬與績效掛鈎
9.1P2P平台的業務模式
9.1.1P2P網貸業務舉例
9.1.2P2P網貸業務的變化
9.2P2P行業薪酬水平
9.2.1《歡樂頌》樊勝美的稅前月薪估算
9.2.22015年P2P行業薪酬水平(知乎的帖子)
9.3P2P平台的業績提成
9.3.1P2P業績提成比例與延期支付
9.3.2P2P平台業績提成設計
第10章線上教育:平台與機構的業績分成方式
10.1交易額和分成比例
10.1.1按定價銷售的分成計算
10.1.2打折銷售的分成計算
10.1.3免費引流與平台分成比例提高
10.1.4優惠券抵扣的分成計算
10.1.5套餐優惠組合的分成計算
10.2機構交易額業績對雙方分成的調整
10.2.1機構達到月交易額目標,平台返還當月分成
10.2.2促銷期營收達標,平台服務費減免
10.3支付方式影響平台與機構分成比例
第11章券商投行保薦制的績效與風險(項目團隊考核激勵機制)
11.1投行保薦業務
11.1.1公司上市與投行的關係
11.1.2上市通道(保薦制)
11.2投行保薦職位
11.3保代的薪酬(歷年漲跌變化)
11.3.12004年,保代50萬元年薪的原因
11.3.22005年,保代高薪對投行薪酬體系的衝擊
11.3.32006年,IPO業務引發保代漲薪行情
11.3.42008年,保薦機構條件提高,保代稀缺,漲薪
11.3.52008年,投行產能過剩引發券商裁員,保代降薪
11.3.62009年,創業板推出,保代最後一輪集體漲薪
11.3.72010—2011年,投行風險加劇,保代分化,降薪
11.3.82012年,放開保代簽字(雙簽),保代的牌照貶值,降薪
11.4保代薪酬漲跌的背後
11.4.1保代薪酬漲跌背後,券商的角度
11.4.2保代薪酬漲跌背後,制度設計
11.5保代的績效考核
11.5.1項目組的考核
11.5.2項目組考核的風險
11.5.3投行項目周期、工作量
11.5.4保代簽字周轉率
第12章銀行的獎金延遲支付與風控
12.1銀行信貸員的風控與考核薪酬
12.1.1信貸員的風控
12.1.2信貸員的考核指標與薪酬掛鈎方式
12.2招商銀行:獎金延期支付與風控
第13章電視行業的收視率考核分析
13.1幾家收視率調查公司的基本情況
13.2收視數據(收視率、收視份額)
13.2.1電視劇《歡樂頌》收視率及排名
13.2.2電視劇《歡樂頌》收視率差異
13.2.3收視率增加、收視率漲幅的解讀
13.3收視指標的計算(收視率、收視份額、CSM全國網、CSM城市網)
13.3.1收視率、市場份額的指標計算
13.3.2CSM全國網、CSM城市網的指標計算
13.3.3通過分城收視率(%)、城市權重計算CSM50城收視率(%)
13.4績效協定表中的收視率指標
13.5對賭協定(收視率考核的對外運用)
13.5.1什麼是收視對賭
13.5.2收視對賭類型
13.6收視率考核的其他做法(大眾評審團、差異化考核收視率、收視綜合考核、廣告分成)
13.7演員片酬抬升與收視率考核的關係
13.8唯收視率考核引發的負面作用
13.8.1收視數據選取的隨意性混淆
13.8.2收視率造假,樣本戶控制
第14章足球賽事的獎金分配與績效考核
14.1恆大足球隊比賽獎金分配(加權分配係數、加權考核得分)
14.1.1單場比賽獎金包切塊
14.1.2單場比賽上場球員得分(考核分)
14.1.3單場比賽上場球員獎金考核(掛鈎)
14.2比賽獎金設定(恆大淘寶俱樂部的三類賽事的獎金)
14.2.1亞冠聯賽的獎金
14.2.2中超聯賽的獎金
14.2.3足協杯的獎金
14.2.4恆大淘寶俱樂部2015賽季總獎金估算
14.3恆大淘寶俱樂部教練、球員人均獎金水平
14.4獎金與業務收入的關係(恆大淘寶俱樂部的公司運營)
14.4.1人工成本占業務收入比(一個重要的監控指標)
14.4.2恆大淘寶2015、2016賽季的收入與成本(公司業績壓力)
第15章股權激勵計畫制訂、實施風險
15.1《國有科技型企業的股權、分紅激勵暫行辦法》解讀
15.1.1總則
15.1.2實施條件
15.1.3股權激勵
15.1.4分紅激勵
15.1.5“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方案”提綱
15.2微博公司的期權激勵
15.3萬科的股權激勵
15.3.12006—2008年的股權激勵
15.3.22010年的股權激勵計畫
15.4富安娜的股權激勵索賠(競業限制)
15.4.1限制性股票激勵計畫終止與承諾函違約金
15.4.2離職違約
15.4.3法院判決
第16章國企業績考核與薪酬掛鈎模式
16.1央企考核的基本模式
16.2考核指標、權重、計分方法(80~138分)
16.2.1年度考核指標、權重(央企,2013版)
16.2.2任期考核指標、權重(央企,2013版)
16.2.3考核指標的計分規則(保底分、基本分、滿分)
16.3考核等級確定方式
16.3.1考核得分劃檔確定考核等級
16.3.2比例控制確定考核等級
16.4央企薪酬政策變化(水平、結構、考核掛鈎)
16.5地方國企薪酬與考核政策(省屬企業,2014—2016年)
16.5.1浙江省屬企業負責人薪酬政策(2015年)
16.5.2績效年薪考核規則細化與測算
16.5.3任期激勵收入考核規則細化與測算
16.5.4綜合係數(係數的乘積)
16.6國企負責人薪酬與考核掛鈎小結
第17章業績分成糾紛
17.1香火錢分成(功德箱設定)
17.2少林寺門票分成糾紛
17.2.1少林寺與嵩山管委會的門票分成糾紛
17.2.2三方合作與矛盾(嵩山管委會、港中旅、少林寺)
17.3電影票房分成糾紛(周星馳公司與華誼兄弟公司)
17.3.1原告訴狀、被告陳述、法院判決結果
17.3.2電影票房業績分成
17.3.3法律分析(契約生效條件)
17.3.4法律分析(票房收入的指標定義)
第18章網路主播的薪酬與績效掛鈎
18.1六間房主播奕露西的業績與薪酬數據推算
18.2六間房主播等級與虛擬幣六豆數量
18.3人民幣和虛擬幣(六幣、六豆)的換算關係
18.4主播各等級的分成收入
18.5主播的分成收入分析
18.5.1主播的分成計算
18.5.2主播的業績計算
18.5.3主播兌現分成的計算
18.6主播的發展階段(第1~n個月的分成、業績)
18.7複合增長率的計算(修正分成數據)
18.8主播的獎勵計算
18.9主播月淨收入比較(前49名、前22名)
18.10主播盈虧平衡測算(獨立核算的業務單元)
18.11主播的薪資結構、比例
18.12手機星星排名獎勵
第19章機器換人的薪酬與績效分析
19.1人力資源預算數據的突然變化(機器換人可能造成的影響)
19.2機器成本回收周期測算
19.2.1美的空調遙控器裝配線(14人變4台機器人+2人)的測算
19.2.22011—2014年空調事業部的機器人成本回收周期
19.2.32015—2018年的機器人成本回收周期
19.2.42011—2018年的機器人成本回收周期合併測算
19.3機器換人的降本增效
第20章快遞公司的薪酬與績效掛鈎
20.1快遞行業數據分析(薪酬、業務量、派件費)
20.1.1快遞業務年度增減數據(業務量、單價、業務收入)
20.1.2快遞員的薪酬數據
20.1.3“雙十一”旺季的工作量與派送費標準提高
20.2圓通快遞分公司盈虧平衡測算分析
20.2.1快遞員工作量分析
20.2.2快遞分公司的5年盈虧平衡測算(投資成本回收周期)
20.2.3快遞員的人工成本
20.3派件效率的提升
第21章創業孵化器的經營業績與人工成本綜合分析
21.1深圳創業孵化器地庫運營失敗分析
21.1.1運營周期、融資、產能規劃、入駐率
21.1.2營業收入、利潤來源
21.1.3運營成本分析
21.1.4實際入駐率、員工人數變化估算
21.1.5收入成本利潤分析
21.1.6盈虧平衡分析圖
21.1.7現金流分析
21.2深圳創業孵化器孔雀機構的運營失敗分析
21.2.1空間工位數量
21.2.2入駐團隊、入駐率的綜合數據
21.2.3營業收入估算
21.2.4運營成本估算
21.2.5收入成本利潤分析
21.2.6現金流分析
第22章打車軟體的補貼機制
22.1補貼機制產生的原因
22.2打車補貼機製圖解
22.2.1打車補貼機制示意圖
22.2.2打車補貼機制的組成解釋
22.3計程車打車補貼政策分析
22.3.1滴滴打車的乘客補貼
22.3.2滴滴打車的司機補貼
22.3.3滴滴快的乘客補貼
22.3.4滴滴快的司機補貼
22.4專車打車補貼政策和收費政策分析
22.4.1專車乘客補貼
22.4.2專車司機補貼
22.4.3專車乘客收費方式
22.4.4專車司機收費方式
22.5打車補貼機制的投入產出分析
22.5.1打車補貼投入
22.5.2打車軟體公司融資輪次
22.5.3打車補貼機制的效果分析
第23章電商賣家的經營分析
23.1A類商家(出廠價的3倍銷售會虧損)
23.1.1固定成本分析
23.1.2變動成本分析
23.1.3資金和庫存成本
23.2B類商家(出廠價的4~5倍銷售時會盈利)
23.2.1出廠價的4倍定銷售價的利潤率
23.2.2出廠價的5倍定銷售價的利潤率
23.2.3出廠價的5倍以上定銷售價的利潤率
第24章養蜂創業項目的盈虧平衡分析
24.1養蜂戶張三的運營分析
24.1.1蜂產品的產量(生產環節)
24.1.2蜂產品的產值
24.1.3養蜂變動成本——白糖
24.1.4養蜂第一年收入、成本、利潤分析
24.1.5養蜂第一年的經營數據修正(蜂皇漿、白糖的價格漲跌)
24.1.6養蜂第二年的經營數據分析(第x+2年)
24.1.7養蜂第三年的經營數據分析(第x+3年)
24.2養蜂戶王五的經營方式——混合蜂產品
24.3養蜂戶趙六的經營方式——增加開花期
24.4現在養蜂行情對測算數據的變化
參考文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