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科大學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

2、實驗教學隊伍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推行“三位一體兩結合”的管理模式,促使教學、科研、學科建設三位融為一體,實行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師資隊伍建設與學科建設相結合。 3、實驗教學任務與教學改革實驗中心承擔護理專業中專、專科、本科及專升本學生護理人文、護理基礎、專科護理的實驗課程。 中心的護理基礎實驗室實行開放式教學管理,對已開設實驗課班級全面開放,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實驗室資源,實現教學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與共享。

重慶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成立於2006年10月,具有半個多世紀的護理教學積澱。其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重慶醫學院護士學校,50年來,重慶醫科大學的護理教育歷經了中專教育、專科教育、本科教育(2001年起)、研究生教育(2005年起)等發展階段,培養各類學生16500多人。目前護理學院有涉外護理、普通本科護理、套用技術護理三個方向,是護理學碩士、博士授權點。
為適應21世紀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強化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充分體現“以護士核心專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將護理人文教育貫穿始終,使學生能夠運用護理程式實施護理,逐步建立評判性思維、循證護理實踐能力”的教學理念,2006年成立了校、院兩級管理的“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構建了具有護理專業特色的“123”實驗教學新體系:“一條主線、兩大模組、三個層次”的完整、科學、系統的護理實驗教學體系:即以護士核心專業能力培養為主線;護理基礎和專科護理兩大模組;基本型實驗、綜合型實驗、自主研究型實驗三個層次,突出護理人文特色,教學過程循序漸進,符合創新人才培養規律。目前中心承擔護理學專業17門理論課程的實驗教學,並全面對學生開放,基本情況如下:
1、實驗教學環境與設施
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在校本部擁有六層的實驗教學大樓一幢,設有護理人文、護理基礎、專科護理實驗室和配套的多媒體示教室及實驗輔助設施;2007年重慶醫科大學縉雲校區護理基礎實驗室建成並投入使用,兩區總建築面積371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投入逾268萬元。實驗室模擬病區環境,設計科學,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環境整潔,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形成了護理專業獨特的文化氛圍,能夠充分滿足護理實驗教學的需求。
2、實驗教學隊伍
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推行“三位一體兩結合”的管理模式,促使教學、科研、學科建設三位融為一體,實行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師資隊伍建設與學科建設相結合。目前中心擁有實驗室專、兼職人員129人,其中專職18人,兼職111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31人,碩士以上學位18人。
中心主任周建榮副教授,護理學院副院長、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副主任沈軍副教授,護理學碩士、碩士生導師,是重慶市高職高專護理教學示範中心和護理學基礎校級精品課程建設帶頭人。實驗教師科研教學並重,積極投身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參與實驗教學改革,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創新能力。
本中心依託的護理學院是重慶市護理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在重慶市乃至西南片區護理教育的發展中起了積極的促進和帶頭作用。
3、實驗教學任務與教學改革
實驗中心承擔護理專業中專、專科、本科及專升本學生護理人文、護理基礎、專科護理的實驗課程。現開設實驗項目77項,每年完成的實驗課程教學人時數達46736人時/年。同時,開設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培訓班、職業技能考核、各類護理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如“重慶市急救護理培訓班”、“PICC新技術”學習班等,有力地促進了本地區護理繼續教育工作,帶動了臨床護理質量的不斷提高。
根據護理學的學科特點和功能,加強學科滲透與交流,強調人文關懷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構建了護理基礎和專科護理兩大實驗教學模組,涵蓋護理禮儀、護理心理學、人際溝通、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五官科護理學、老年護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科研設計、精神病護理學、中醫護理學和康復護理學17門理論課程,實現資源共享。實驗中心以現代技術和網路設施為載體,開展信息化輔助實驗教學,各類實驗教學資源可在網上瀏覽,學生可以通過該網站,自主學習護理實踐教學內容,包括課件、典型案例、VCD等,有關實驗教學相關信息及時在網上公布;開設師生互動平台。中心的護理基礎實驗室實行開放式教學管理,對已開設實驗課班級全面開放,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實驗室資源,實現教學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與共享。樹立“最佳化課內、強化課外”意識和採取情境教學、案例教學、目標教學、PBL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全面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協調發展。
4、實驗中心管理
實驗中心實行院校兩級管理的主任負責制,制定了系列的措施和制度,並嚴格執行;中心實行“四個統一”的管理模式,即實驗教學統一安排、實驗場地統一使用、實驗人員統一管理、實驗儀器設備統一購置與管理。將原來分散建設的實驗室和實驗教學資源最佳化重組,進行統一建設和管理,儀器設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實現了資源共享。實驗中心負責相關教學計畫、實施監控及教學質量的評價。實驗室及大型儀器都有專人管理,設備利用率高,運行良好。
5、特色
構建了以護士核心專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將護理人文教育貫穿始終的護理學實驗教學體系。在課程設定方面,以“加強人文、注重整體、突出護理、重視素質”的現代護理教育理念來設計護理人才的培養模式,構建了護理人文、護理基礎、專科護理實驗教學平台,在實驗教學活動中強化護理專業特色;實驗室建設中模擬病房設計合理,體現人文關愛,學生在模擬病房的環境中進行護理操作,縮短了學校教育與臨床的距離;實驗室管理和運行中體現以人文本,強化服務意識與管理效率。
我們構建的以護士核心專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將護理人文教育貫穿始終的護理學實驗教學體系,推行和深化了人性化服務,營造了良好的護理文化氛圍,適應護理教育改革的國際潮流,強化了專業特色,使學生人文和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高。
6、實驗教學研究成果
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培養的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100%,90%在三級甲等醫院,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臨床工作能力、綜合素質滿意率達99.5%以上。2008年學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篇。
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不僅在實驗教學中取得了滿意效果,而且在科研、教研方面也做出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案例,套用於實驗教學中,並在實驗教學中逐步完善,2007年《護理學基礎》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2008年獲重慶市高職教改成果一等獎,近5年來本中心教師承擔各類教學改革教學研究項目3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5項,廳局級22項,橫向課題3項,公開發表實驗、實踐教學論文192篇;主編參編全國性教材30部,其中主編12部,副主編18部,自編實驗講義4本。
7、對外交流
近年來我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重視國外專家的交流,與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專家多次座談、交流教學經驗。先後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加拿大亨伯學院、澳大利亞福林德斯大學等相關學術單位建立長期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並簽訂了師生互訪學術交流協定。積極探討合作辦學路徑,實踐中外合作辦學。同時,不斷加強與國內高等護理院校間的聯繫與合作。先後接待多批次的兄弟院校單位參觀、交流,來賓對實驗中心給予很高評價,實驗中心已成為我校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視窗,為本地區乃至全國護理相關學校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在同類院校中起到了較好的示範作用。
經過多年的學科建設與發展,不斷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和創新,提高實驗教師素質、加強內涵建設,完善實驗教學內容改革,同時不斷購置新儀器,中心面貌已發生了巨大變化,逐步形成了培養學生創新和自學能力的多層次、多功能的開放性的、網路信息化的實驗教學中心,為我國培養適應新世紀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高級護理人才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