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萬州魚泉中學

1、學歷結構:本科94人,專科78人(其中正在進修本科的有68人)。 2、職稱結構:中學高級16人,中學一級71人。 辦學規模班級:60個教學班,其中高中24個班,國中36個班;學生人數:約3500人,其中高中約1400人,國中約2100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45年秋,楊吉甫先生創辦於雙石鄉全安寨,後遷小周鄉,沱口等地。蘇芸、徐堯琴、熊道光、周季之、何錦沐、丁耀庭等一批地下黨員,革命人士給予學校的辦學發展大力支持,有的直接任教過。解放前被譽為“川東爭民主的一面旗幟”,與省萬師、國華中學齊名。1985年,林鐵(原河北省委第一書記)、徐堯琴、丁耀廷等倡議,得以復校於當時的牡羊中學。直到現在,京、渝、蓉、浙等地校友還心繫魚泉,關心、支持魚泉的發展。是區委(原地委老幹部講師團)傳統教育協會聯繫點。去年12月,區委宣傳部組織了楊吉甫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社會各界反響良好,對楊吉甫先生的辦學思想及實踐形成多部文獻,楊吉甫先生毀家辦學的感人故事還編入了鄉土教材。

理念目標

1、辦學理念:平等 民主 創新 惠民

2、管理理念:以人為本 和諧共生

3、教學理念:激發,點撥,歸因,實現教學相長;自主,合作,探究,為終身學習奠基

4、辦學目標:教學上高中在萬州區居三類完中第一,國中居原五橋第一乃至萬州第一;德育上成為社區文明的示範視窗;管理上科學規範,成為萬州區規範化管理示範學校。

5、工作準則:有規 有序 求實 求活

6、校 訓:求真 敬業 尚美 榮校

7、校 風:團結 文明 勤奮 活潑

8、教 風:嚴謹 求實 博學 創新

9、學 風:樂學 好問 勤思 善用

努力構建“民主法治、安全穩定、平等互助、誠信友愛、心理融洽、充滿活力、管理和教學有序、師生員工精神飽滿志向明確而高遠、人文環境和諧美好”的和諧校園。

師資隊伍

全校共有教職員工205人,其中專任教師173人。

1、學歷結構:本科94人,專科78人(其中正在進修本科的有68人)。

2、職稱結構:中學高級16人,中學一級71人。

辦學規模

班級:60個教學班,其中高中24個班,國中36個班;

學生人數:約3500人,其中高中約1400人,國中約2100人。

辦學條件

一校三點占地近72畝(其中包括近20畝占地補償性質的租用地),建築面積:27660平方米。有教師宿舍5棟,教學樓5棟,修建了學生公寓2棟,可住學生1800餘人(以學校後勤社會化形式向社會籌資修建),實驗樓1棟,建有微機室4間,建有學校網站,有單獨的理化生實驗室各2間,圖書室2間。

發展規劃

1、 辦學條件規劃:

2006年:創萬州區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

2008年:創重慶市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

2、 管理質量規劃:

2006年:創萬州區教研示範學校

萬州區規範化管理示範學校

2007年:創重慶市社會主義文明禮儀示範學校

3、辦學規模規劃:國中每年招收12個班,高中每年招收8個班,合計在校生60個班,3500人左右,住讀生2800人左右。

4、校園建設規劃:現有71.4畝,逐步推進,力爭到2010年達110畝,新建大型運動場及科技館。

5、辦學質量規劃:高中在萬州區居三類完中第一,國中居原五橋第一乃至萬州第一

6、教師隊伍建設規劃:

(1)、2006年教師全面掌握微機操作,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

(2)、2007年本科學歷達80%,逐年提高到不少於90%。

管理策略

堅持“依法治校、科研興校、情感活校、質量榮校”。

形成“四制”行政管理層級體系,在校長統一領導下實行處室負責制、年級負責制、教研組負責制、班主任負責制,做到事事有人抓,處處有人管,各項工作分工明確,互相配合,抓管理求質量,政令暢通。

充分發揮教代會職能,體現教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實行民主管理,學校重大決策一律提交教代會審議通過,堅持校務公開,增強學校政務、財務、教務的透明度。

樹立辦大教育思想,對內狠抓質量,強化管理,為兄弟學校樹典範;對外與片區黨政及各兄弟學校加強聯繫,理順各種關係,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魚泉中學為片區龍頭和中心,全面帶動和輻射周邊各校。以此穩定牡羊片區的生源,吸收雲陽縣南岸的優秀學生,提高教育教學及升學質量。

努力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關鍵,成立中心學習組,用最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引導教師;嚴格管理,逗硬獎懲;開展幫扶,實施擠、壓、幫、培;加強教研教改,“走出去,請進來”,努力提高業務能力。

堅持將傳統教育(即傳統化)作為學校德育工作及人文環境的亮點,悠久的革命傳統是該校的寶貴財富,閃耀著革命先烈們的睿智,並結合各種校園活動,營造優美的校園傳統文化氛圍和人文環境,促進校園環境育人化、傳統化,德育工作環境化、人文化,使校園真正成為社區文明的視窗、亮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