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區

重慶市區

“重慶市區”是指重慶自1937年成為中央直轄市以來,直到1954年撤銷直轄市的20年時間中的重慶市全市行政區域範圍,即重慶市民所稱的重慶主城9區。

概況

朝天門碼頭朝天門碼頭

重慶市區即重慶主城區,是指關於城市學和社會學意義上的作為城市主體的重慶市,是將重慶作為一個有城鄉二元體構成的城市意義上的一個地域範圍,區別於行政意義上的重慶直轄市。

重慶主城區是指1954年重慶直轄市時期下屬的渝中區、江北區、渝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沙坪壩區、北碚區和巴南區共9個區。

重慶主城9區若加上原直轄前屬於重慶的7個遠郊區和5個縣,則地位大致等同於其他三個直轄市的全市範圍。在重慶歷史上,這9個區是重慶的傳統行政區。

渝中區是重慶的母城,重慶直轄市政府所在地。沙坪壩區是重慶的文教區。北碚區在民國時期為陪都重慶的遷建區,曾是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和總統府所在地。巴南區與渝北區原為巴縣和江北縣,是重慶的母縣,其地位類似上海的閔行區、寶山區或北京的豐臺區、通州區。

主城九區基本信息

區名

面積

常住人口

國內生產總值

(GDP)

人均GDP

城鎮化率

政府駐地

渝中區

23.71

65.02

804.20

123685.02

100.00%

七星崗街道

大渡口區

103

32.84

136.62

41601.71

96.80%

新山村街道

江北區

221

83.01

554.86

66842.55

94.95%

寸灘街道

南岸區

274

82.95

532.03

64138.64

93.98%

長生橋鎮

沙坪壩區

383

110.31

701.28

63573.57

93.90%

覃家崗街道

九龍坡區

432

115.94

823.58

71035.02

90.77%

楊家坪街道

北碚區

755

76.09

371.58

48834.28

78.47%

北溫泉街道

渝北區

1452

146.52

1001.76

68370.19

78.06%

兩路街道

巴南區

1825

95.85

465.93

48610.33

77.14%

龍洲灣街道

主城九區

5468.71

808.53

5391.84

66686.95

87.87%


以上表格單位:面積(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萬人),國內生產總值(億元),人均GDP(元)

數據來源年限:常住人口、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化率均為2013年數據。

主城九區行政區劃一覽表

區名

街道辦事處

鄉鎮

社區、村委會

渝中區

朝天門、望龍門、解放碑、南紀門、七星崗、菜園壩、兩路口、大溪溝、上清寺、石油路、大坪、化龍橋

76個社區

大渡口區

新山村、躍進村、九宮廟、茄子溪、春暉路

八橋鎮、建勝鎮、跳磴鎮

42個社區、

32個村委會

江北區

華新街、江北城、石馬河、大石壩、寸灘、觀音橋、五里店、郭家沱、鐵山坪

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鎮

69個社區、

51個村委會

南岸區

銅元局、花園路、南坪、海棠溪、龍門浩、彈子石、南山、天文

南坪鎮、塗山鎮、雞冠石鎮、峽口鎮、長生橋鎮、迎龍鎮、廣陽鎮

72個社區、

89個村委會

沙坪壩區

小龍坎、沙坪壩、渝碚路、磁器口、童家橋、石井坡、詹家溪、井口、歌樂山、山洞、新橋、天星橋、土灣、覃家崗、陳家橋、虎溪、西永、聯芳

井口鎮、歌樂山鎮、青木關鎮、鳳凰鎮、回龍壩鎮、曾家鎮、土主鎮、中梁鎮

119個社區、

87個村委會

九龍坡區

楊家坪、黃桷坪、謝家灣、石坪橋、石橋鋪、中梁山、渝州路、二郎

九龍鎮、華岩鎮、含谷鎮、金鳳鎮、白市驛鎮、走馬鎮、石板鎮、巴福鎮、陶家鎮、西彭鎮、銅罐驛鎮

84個社區、

110個村委會

北碚區

天生、朝陽、龍鳳橋、北溫泉、東陽

歇馬鎮、金刀峽鎮、三聖鎮、施家梁鎮、童家溪鎮、蔡家崗鎮、柳蔭鎮、澄江鎮、靜觀鎮、復興鎮、水土鎮、天府鎮

59個社區、

119個村委會

渝北區

雙龍湖、龍溪、回興、雙鳳橋、鴛鴦、人和、天宮殿、翠雲、龍山、龍塔、大竹林、悅來、兩路、王家、禮嘉、金山、康美、寶聖湖

石船鎮、大盛鎮、洛磧鎮、古路鎮、玉峰山鎮、龍興鎮、統景鎮、大塆鎮、茨竹鎮、興隆鎮、木耳鎮

88個社區、

248個村委會

巴南區

魚洞、李家沱、龍洲灣、花溪、南泉、南彭、惠民、一品

界石鎮、安瀾鎮、跳石鎮、木洞鎮、雙河口鎮、麻柳嘴鎮、豐盛鎮、二聖鎮、東泉鎮、姜家鎮、天星寺鎮、接龍鎮、石灘鎮、石龍鎮

77個社區、

200個村委會

注:重慶市人民政府駐渝中區上清寺街道

直轄時的爭議

在1997年直轄時,以湖廣移民和江浙滬移民為主的重慶主城區居民對強行搭上3個地級市以換取重慶重新掛牌直轄市的做法表示不滿,要求以重慶9區12縣市的建制直轄,而非最後實際的21縣市19區的畸形規模。並認為重慶主城與直轄時將劃入重慶的另外三個地級市在文化習慣、地理空間和經濟發展基礎上差距過大,不但不能幫助落後的三峽庫區地區擺脫貧困,反而會拖垮重慶主城區的經濟。而重慶直轄後的實際情況事實也證明了重慶主城區市民的這一擔憂,實際上重慶主城區屬於人口淨流入地區,本市戶籍人口僅占主城區人口的50%不到,而大量外來人口湧入主城區,造成了治安問題和社會衝突,反之重慶直轄時劃入的萬州、涪陵、黔江地區則為人口淨流出地區,由於主城區文化和地理上的隔閡,這些地方並沒有因為直轄得到實際的發展和好處,反而由於大量地區撤縣設區,農民土地流失嚴重,被迫外出務工,造成了二次貧困。

主城區經濟

重慶市主城區經濟非常活躍,其主城九區的很多經濟指標事實上已經超過了很多沿海城市。重慶市全市2013年GDP為12656.69億人民幣,而面積僅占全市不到7%,人口占全市27.22%的重慶主城九區GDP即達到5391.84億元,貢獻重慶直轄市GDP達到42.6%。若將主城區經濟總量單獨納入全國城市GDP排行中進行衡量,則主城九區可在全國排第23名,超過泉州、濟南、南通,次於唐山、煙臺、東莞。2013年重慶市主城九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6686.95元,突破11000美元,超過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6.86%。

經濟統計學出現的問題

在進行城市數據的統計時,重慶特殊的行政格局為統籌計畫和統計的準確性和客觀性製造了非常大的困難,通常人口和政治活動的統計按主城九區為準是符合慣例的,例如說法“重慶市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則是不正確的。截止2011年重慶主城9區共有常住人口772.31萬人,僅占重慶直轄市人口的約1/4,一小時經濟圈常住人口為1804.54萬人,低於上海市、北京市,是全國人口第三位的城市。而進行經濟統計的時候,通常將重慶作為一個有三個城市的省級行政區劃來進行省間對比較為恰當,若以全市經濟數據作為市間經濟比較則是不科學的。如2011年重慶全市人均GDP僅34705元,低于吉林省高於湖北省,排全國各省市第12名,而全市GDP卻高達10011億元,大幅度超過了杭州市,從而得出杭州與吉林、湖北全省處於同一經濟水平結論顯然是不科學的。此時應以重慶市一小時經濟圈的統計數據來進行比較,人均GDP數據則變化為43018元,提高了近一半,略低於西安和惠州,略高於柳州和洛陽,而一小時經濟圈GDP為7762.69億元,低於深圳、蘇州,高於成都、杭州和無錫,位於第七位與實際情況基本相符。

兩江新區

重慶兩江新區是新設立的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也是三大國家級開發區之一。

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兩江新區的面積為1200平方公里,以北部新區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為核心,包含重慶市渝北區、江北區、北碚區(含蔡家組團)的部分區域,可開發面積約為650平方公里。但去除已建成區域150多平方公里,實際兩江新區的可用面積為450多平方公里。

5+3戰略性布局:軌道交通、電力裝備(含核電、風電等)、新能源汽車、國防軍工、電子信息等五大戰略性產業布局,以及國家級研發總部、重大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災備及數據中心等三大戰略性創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長性新興產業集群。

作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先行區,兩江新區將著眼於建設內陸開放經濟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成為內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成為長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建設成為內陸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範視窗。其將享受國家給予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的政策,包括對於土地、金融、財稅、投資等領域賦予先行先試權,允許和支持試驗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主城區交通

重慶主城區是重慶乃至西南交通網的中心,內河港航、航空、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過江公共索道、公共運輸電梯、高速公路一應俱全。

鐵路

重慶主城區內有三座大型客運火車站,分別為位於渝中區菜園壩的重慶站、位於江北區(兩江新區)龍頭寺的重慶北站、位於沙坪壩區的沙坪壩站。重慶火車西站建設規劃已經通過有關當局審批,建成後將成為重慶市對外的主要門戶樞紐和綜合性鐵路特級站。

航空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位於距市中心21公里的渝北區兩路。是重慶民用航空機場(現今有三座)之一,也是較大的一座。有飛往國內各大城市和國際36個國家和地區的航班,是西南航空公司、重慶航空公司、西部航空、南方航空公司、港龍航空的基地機場,同時也是中西部地區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同時擁有T1/T2航站樓和T3保稅物流航站,同時配套有江北機場物流保稅區,是非沿海地區唯一的一個機場配屬保稅區,也是中西部地區第一個航空物流保稅園區。同時江北國際機場也是全國淨空飛行密度最高的一個機場。

軌道交通

重慶軌道交通包括捷運與跨坐式單軌,屬重慶市軌道交通總公司管理。遠期規劃有18條軌道交通線路。到2014年,隨著1、2、3、6號線(及其延長線)的建成通車,軌道交通將通達主城九區。其中第一條在重慶主城區建成的是軌道交通二號線,它是中國西部地區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也是中國第一條跨座式單軌。

重慶軌道交通線路表
線路 區段 長度 (km) 車站 (座) 制式 首段通車年份 備註
已運營線路
1號線 小什字—大學城 36.7 22 B型鋼輪鋼軌 2011 朝天門 ,等2站未開通
2號線 較場口 ,—, 新山村 19.2 18 跨座式單軌 2004
3號線 魚洞—江北機場 55.5 39 跨座式單軌 2011
6號線 五里店—, 北碚 45.2 16 B型鋼輪鋼軌 2012 九曲河 ,等4站未開通
國博線 禮嘉—悅來 12.2 2 B型鋼輪鋼軌 2013 平場等3站未開通
總計 168.8 97
建設中線路
1號線 大學城—尖頂坡 1.9 1 B型鋼輪鋼軌 2014*
2號線 新山村—魚洞 12.1 7 跨座式單軌 2014*
3號線 碧津—舉人壩 9.9 7 跨座式單軌 2015*
4號線 新牌坊—, 唐家沱 17.7 10 A型鋼輪鋼軌 2017*
5號線 園博中心—跳蹬 39.7 25 A型鋼輪鋼軌 2017*
6號線 五里店—茶園 16.1 8 B型鋼輪鋼軌 2014*
環線 重慶西站 ,—重慶西站 50.9 33 A型鋼輪鋼軌 2017*
總計 148.3 91

(帶*號表示預計通車年份)

客運索道

重慶是國內唯一一個有客運索道系統的城市。如今重慶僅有長江索道仍在運行中,屬重慶市公共運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索道公司管轄。長江索道全長1598米,是國內索道單跨最大的大型索道纜車線。從1983年長江索道運營至今,已運送旅客超過3億人次,創世界索道運送人次記錄之最。索道交通與公共運輸實行同卡換乘和一卡通用。

嘉陵江索道由於與建設中的千廝門嘉陵江大橋橋位位置重疊,已於2011年2月28日停止運營。是否異地重建尚未確定。1982年1月1日,中國第一條城市跨江客運索道——嘉陵江客運索道建成試通車。這條於1980年12月15日動工的索道,全長740米,車廂最大容量46人,最大牽引速度6.5米/秒,總投資378萬元。2011年2月28日晚7點35分,嘉陵江索道江北城站迎走最後一批乘客,嘉陵江索道的通行史正式告一段落。

跨江橋樑

重慶橋樑由於重慶主城區地勢多水,長江、嘉陵江貫穿市區而過,因此重慶主城區的巨型橋樑數量與密度遠遠高於其他城市。故重慶又有“橋都”之稱。重慶主城區的第一座跨江公路大橋是於1966年建成通車的牛角沱嘉陵江大橋。第一座長江公路橋是1977年動工,1980年完工的石板坡長江大橋。

主城區嘉陵江大橋一覽
大橋名稱 連線區域 橋型 通車年份 狀態 備註
千廝門大橋 渝中區千廝門—江北區江北嘴 斜拉橋 2014* 在建 公軌兩用(6號線)
黃花園大橋 渝中區黃花園—江北區廖家台 連續 , 鋼構橋 1999 建成
牛角沱大橋 渝中區牛角沱—江北區, 華新街 懸臂 , 梁橋 1966 建成
渝澳大橋 渝中區牛角沱—江北區董家溪 連續鋼構橋 2002 建成
嘉華 , 大橋 渝中區華村—江北區許家灣 連續鋼構橋 2007 建成
紅岩村 , 大橋 渝中區紅岩村—江北區大石壩 斜拉橋 2016* 在建 公軌兩用(5號線)
石門大橋 沙坪壩區 , 中渡口 ,—江北區大石壩 斜拉橋 1988 建成
高家花園大橋 沙坪壩區高家花園—江北區, 石馬河 連續鋼構橋 1998 建成 內環快速路
高家花園複線橋 沙坪壩 ,高家花園—江北區石馬河 連續鋼構橋 2017* 在建 內環快速路
雙碑大橋 沙坪壩區雙碑—渝北區大竹林 斜拉橋 2013 在建
馬鞍石 , 大橋 北碚區同興—渝北區禮嘉 連續鋼構橋 2002 建成 渝武高速
嘉悅大橋 北碚區蔡家—渝北區悅來 斜拉橋 2010 建成 中環快速路
繞城水土大橋 北碚區施家梁—北碚區水土 連續鋼構橋 2009 建成 繞城高速
朝陽大橋 北碚區毛背沱—北碚區乾洞子 懸索橋 1969 停用
朝陽復建橋 北碚區毛背沱—北碚區乾洞子 系桿拱橋 2011 建成
北碚大橋 北碚區碚峽路—北碚區東陽 連續鋼構橋 2007 建成
東陽大橋 北碚區 , 團山 ,堡—北碚區東陽 連續鋼構橋 2002 建成 渝武高速
主城區長江大橋一覽
大橋名稱 連線區域 橋型 通車年份 狀態 備註
魚嘴兩江大橋 江北區魚嘴—, 南岸區 , 廣陽 懸索橋 2009 建成 繞城高速
寸灘大橋 江北區跑馬坪—南岸區黃桷灣 懸索橋 2016* 在建 機場快速路
大佛寺 , 大橋 江北區寸灘—南岸區大佛段 斜拉橋 2002 建成 內環快速路
朝天門大橋 江北區 , 溉瀾溪 ,—南岸區, 彈子石 鋼桁架 , 拱橋 2009 建成 公軌兩用(環線)
東水門 , 大橋 渝中區東水門—南岸區, 上新街 斜拉橋 2013 在建 公軌兩用(6號線)
石板坡大橋 渝中區石板坡—南岸區黃葛渡 連續鋼構橋 1980 建成
石板坡大橋複線橋 渝中區石板坡—南岸區黃葛渡 連續鋼構橋 2006 建成
菜園壩大橋 渝中區兩路口—南岸區蘇家壩 系桿拱橋 2007 建成 公軌兩用(3號線)
鵝公岩大橋 九龍坡區 ,謝家灣—南岸區趙家壩 懸索橋 2000 建成
李家沱大橋 九龍坡區黃桷坪—, 巴南區 , 李家沱 斜拉橋 1997 建成
馬桑 ,溪大橋 大渡口區 ,馬桑溪—巴南區花溪 斜拉橋 2002 建成 內環快速路
魚洞大橋 大渡口區建勝—巴南區魚洞 連續鋼構橋 2008 建成 公軌兩用(2號線)

註:以上兩表僅統計主城九區內已建成或在建的跨兩江公路大橋,不含鐵路大橋和軌道交通專用橋。(帶*號表示預計通車年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