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辦學歷史

1956年四川省萬縣國中師資訓練班成立
1958年四川省萬縣國中師資訓練班升格並更名為萬縣大學
1978年萬縣大學更名為萬縣專科學校
1978年萬縣專科學校更名為萬縣師範專科學校
1979年萬縣師範專科學校成立物理科,首批招生41人
1983年萬縣師範專科學校物理科更名為物理系
1986年原四川省萬縣教育學院成立物理系
1992年萬縣高等專科學校物理系開始招收套用電子技術專科
1993年萬縣高等專科學校與萬縣教育學院聯合籌建三峽大學
三峽大學(籌)物理系成立
1994年萬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萬縣教育學院合併
四川三峽學院物理系成立
1996年四川三峽學院物理系更名為四川三峽學院電子工程系
開始招收套用電子技術本科
1997年重慶直轄,四川三峽學院劃歸重慶市政府管理
1999年四川三峽學院更名為重慶三峽學院,四川三峽學院物理系更名為重慶三峽學院電子工程系
套用電子技術本科改為電子信息工程本科(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調整)
開始招收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本科
2003年重慶三峽學院電子工程系開始招收招收物理師範教育本科
2005年重慶三峽學院電子工程系更名為重慶三峽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重慶三峽學院網路實驗)中心現代教育技術系併入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重慶三峽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開始招收現代教育技術本科
2006年重慶三峽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恢復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招生
2008年重慶三峽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在校學生人數突破1000人
重慶三峽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在校教職工人數突破50人
重慶三峽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在校成為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學科)

辦學實力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具有普通本科、普通專科、成人高等教育辦學資格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具有工學學士、理學學士授予權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正是碩士點在建單位,即將獲得碩士研究生辦學資格和工學碩士授予權,預計於2011年開始招生碩士研究生

辦學專業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有在建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1個:電子信息技術,國家電子產業發展急需的理工類本科專業2個:電子信息工程、現代教育技術,國家機械產業發展急需的工學類本科專業1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國家基礎教育類學校緊缺師範類本科專業1個:物理師範教育,沿海經濟發達省份急需工學類專科專業1個:套用電子技術

師資力量

學院有教職員工49人,教師普遍具有工學、理學碩士、工學博士學位,有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教授、副教授22人,博士8人,有區(市)級學術帶頭人2人,校級學術帶頭人5人,學術骨幹4人。2005-2009年湧現教學名師、最受學生愛戴教師、師德標兵等24人

辦學規模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面向上海、重慶直轄市和江浙、湖廣、川陝、東北、山西、海南等地招生,有在校普通本、專科學生1200多人,有碩士研究生導師與北京郵電大學、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校聯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10餘人

實驗條件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擁有各種教學儀器、實驗設備、固定資產等總值700餘萬元,擁有電子、機械、物理、現代教育技術等專業實驗室面積近5000平米,擁有DSP、PLC、計算機編程、數據結構、數字通信、計算機控制技術、CPLD、單片機、數據結構、微機接口、近代物理、攝影攝像、電視編導、影視製作等專業實驗室近30間,擁有於2009年獲得世行歐元貸款項目近千萬元用於購置各種試驗設備

專業教學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現有重慶市(省)級重點建設課程2門:《模擬電子技術》、《大學物理》,有校(市)級重點課程1門《電路分析》,教師先後主持、完成各級教學改革課題10餘項,發表教學類論文20餘篇,有立項建設的創新教學團隊1支,教師在全校講課比賽中曾包攬理工組的一、二、三等獎

科研實力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教師近五年來在國內外各類數學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50餘篇,教師2005-2009年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70篇,教師的科研成果被世界三大權威檢索SCI和EI檢索10餘篇
,教師承擔、主研、參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重慶市(省)基金資助項目、重慶市科委基金資助項目、國內國外企業橫向科研項目、校科研項目、校青年資助項目等40餘項;和日本芝測株式會社等國外高科技企業開展跨國合作項目;同中國船舶重工業集團江陵儀器廠、重慶工業50強索特鹽化等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

學生管理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學生管理注重與家長交流,注重培養學生責任感,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學生每年能獲得120餘萬元(人均1000/元)的各級獎學金、助學金、貧困生資助、國家助學貸款、臨時困難補助、愛心基金、畢業生報導路費補助、愛心卡等資助資金,學生管理曾獲“學生工作先進集體”、“增強團員意識教育先進集體”“重慶市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優秀團隊”“五四紅旗團總支”“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先進集體”等榮譽,在區長嶺鎮政府、區特殊教育中心、三峽移民社區等單位建立有社會實踐基地,學生曾被選派參加F2摩托艇國際錦標賽、奧運火炬傳遞等大型活動的志願者服務工作,學生2005-2009年有6個班級和40餘名學生被重慶市(省)授予各種先進稱號,有2286人次的學生受到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校級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表彰

學生科研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學生近五來立項學生科研項目7項,學生公開發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學生2005-2009年在“索尼杯”全國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活動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取得各級獎項20餘項,有1個大型學生科技活動社團——大學生電子科技協會

就業考研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2005-2009年工學類本科平均就業率為94.25%,學生主要分布在電信、移動、聯通、等企事業單位和電氣、機械類工礦企業,亦有18.5%的學生進入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防部隊,師範類本科平均就業率為90.25%,學生主要分布在渝東片區、廣東、福建等地的各級中學、技校、職教中心等,亦有42.25%的學生進入機電類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防部隊,專科實際就業率均保持在98%以上,學生主要集中在沿海機電類生產企業,學生考取碩士研究生錄取率逐年遞增,分別為12.1%,9.8%,13.1%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連續三年獲評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每年均有教師獲評“就業工作先進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