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峰觀

醴峰觀

位於四川省南部縣丘埡鄉金星村大銅鑼山(即皇后山)。為歇山式斗拱建築,抬梁式架梁。現有屋宇三間,進深約8米。它建造於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距今已有約700年的歷史。雖飽經滄桑,但主體構架保存完好,明清兩代戰火也沒有對它造成損毀,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四川省
醴峰觀VI-709

簡介

..
李封觀又名醴峰觀,位於丘埡鄉東北部,座落在謝家山山樑上,它建於元大德十一年,距今已有700餘年的歷史。醴峰觀之由來:是因山樑有口枯井,井泉甘冽,故有醴峰之稱,觀以封名。又東晉成漢升國主李特之妻羅氏生長於此地,後為皇太后,住在成都,因水土不服多病,經常思念故鄉,渴望飲到醴峰甘泉,雖朝廷派專人驛馬送水,但終因供水不繼而病篤死去。 其子大成皇帝李雄為紀念母親,將遺體運回故鄉埋在此地。並將七口井全部封掉,後人將“醴峰”寫成“李封”。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在羅氏墓前建廟一座。並稱墓後山(又名銅鑼山)為皇后山,皇后山海拔800餘米,與劍門山脈相連。觀上全長2公里,橫亘於西北與東南之間。遠眺其形狀似如雄獅伏臥,皇后山一峰突起,恰似獅頭,中部跌宕起伏,繁茂蔥鬱的古柏猶似獅鬃,延緩的東南山形崛起,形成了獅的腰、尾。古廟現有大殿三座(分前殿、大雄寶殿、皇娘殿),大雄寶殿中樑上題記:“大元大德十一年太歲年丁未正月丙寅”。此廟屬於元代建築,大雄寶殿為抬梁式梁架,各鏇角鋪作斗拱,是全省7處元代建築之一,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1983年被南部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皇娘墳皇娘墳
200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了保護區範圍,2006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鄉黨委、政府為了切實保護好醴峰觀,在此建立了農民公園,組織農民抓綠化,募捐錢糧,維修了皇娘殿、大雄寶殿、前殿,同時在附近新修管理用房20小間,(供旅遊人員、餐飲、休息、娛樂)。醴峰觀周圍古柏挺拔、濃蔭似蓋、春秋四季、氣象萬千、景色宜人,每逢節假日,旅遊觀光的人往返不絕,還吸引了許多外來客人。真是:“成漢英魂寓青山,醴峰勝景留人間。”

皇娘墳

..皇娘墳
封土堆約10個平方,高出地面2米左右,它與醴峰觀有著怎樣的關係呢?據史志記載,晉惠帝元康末年,甘肅饑民10萬餘人逃荒到四川。川人李特設大營收容流民。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李特率眾起義失敗。李特的妻子羅氏與兒子李雄繼續戰鬥,後來李雄奪得勝利,皇娘墳
稱帝成都,羅氏貴為皇太后,住進成都。期間,羅氏不服水土,時常生病。李雄於是派專人驛馬送水,終因路途遙遠,供水得不到保障,羅氏竟病死成都。李雄便將母親羅氏送回家鄉,埋葬在醴峰觀背後的山樑上,並將山中7井全部封埋。後人將“醴峰”寫成“李封”。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在羅氏墓前建廟一座。並稱墓後山(又名銅鑼山)為皇后山,皇后山海拔800餘米,與劍門山脈相連。觀上全長2公里,橫亘於西北與東南之間。遠眺其形狀似如雄獅伏臥,皇后山一峰突起,恰似獅頭,中部跌宕起伏,繁茂蔥鬱的古柏猶似獅鬃,延緩的東南山形崛起,形成了獅的腰、尾。
古廟現有大殿三座(分前殿、大雄寶殿、皇娘殿),大雄寶殿中樑上題記:“大元大德十一年太歲年丁未正月丙寅”。此廟屬於元代建築,大雄寶殿為抬梁式梁架,各鏇角鋪作斗拱,是全省7處元代建築之一,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1983年被南部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了保護區範圍,2006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醴峰觀與皇娘墳是皇后山的兩處景致,而把兩景聯在一塊的是幾株千年古柏。那些古柏躲過了雷電之災,避過了旱災、洪災,卻沒躲過戰爭。當年,醴峰觀一帶曾是李特厲兵秣馬的地方,在大銅鑼山背後的草坪上,羅氏和李特修建了壕塹、箭垛。人們雖沒見證當年的刀光劍影,但災難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92年,鄉黨委、政府為了切實保護好醴峰觀,在此建立了農民公園,組織農民抓綠化,募捐錢糧,維修了皇娘殿、大雄寶殿、前殿,同時在附近新修管理用房20小間,(供旅遊人員、餐飲、休息、娛樂)。醴峰觀周圍古柏挺拔、濃蔭似蓋、春秋四季、氣象萬千、景色宜人,每逢節假日,旅遊觀光的人往返不絕,還吸引了許多外來客人。真是:“成漢英魂寓青山,醴峰勝景留人間。”李封觀周圍還有金童山、天鼓嶺、巨龍場和狀元陳堯咨墓。前人詩云:“覓古幽情有醴封,四顧山河擊目中。瑞手不難擊天鼓,啟唇遙呼有金童。兩溪合流匯洗馬,群山環繞出巨龍。狀元皇后今何在?株株古柏貫長空。”李封觀,以其特有的建築、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物和壯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遊人,使人留連忘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