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董奉

董奉,字君異,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術和醫技,與當時的華倫、張仲景齊名,號稱“建安三神醫”。據《三國志·士燮傳》注引,交州刺史士六年級上冊得惡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製藥丸一粒塞入刺吏口中並灌入少許水,捧其頭搖消之,食頃,昏死的刺吏便神奇般地張開眼睛,手腳也能動彈了,“顏色漸復,半日能起坐,四日復能語,遂復常”。類似的記載詳見於《神仙傳》中,由此可見董奉醫術的高明。
他雖然醫術高明,但是給人治病從不收錢,但要求被治癒的病人在他的宅旁種植杏樹。患重病而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樹五株,輕病患者每人植杏樹一株,幾年後,董奉治癒患者成千上萬,植下的杏樹就有十幾萬株,郁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養性,這片杏林便被稱為“董林杏林”。每逢杏熟時節,董奉張榜公告,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而是用稻穀換取,一斗稻穀換一斗杏。董奉又將用杏換來的稻穀。全部用來救濟貧民百姓。這樣一來,正是由於董奉行醫濟世的高尚品德,贏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董奉更是聞名遐邇,頌聲載道。廬山一帶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後,便在杏林中設壇祭祀這位仁慈的道醫。後來人們又在董奉隱居處修建了杏壇、真人壇、報仙壇,以紀念董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