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檢驗臨床意義手冊

腦及脊髓疾病檢驗一、腦脊液標本的採集及注意事項二、腦脊液一般檢查(一)壓力(二)顏色(三)透明度(四)凝固狀況三、腦脊液顯微鏡檢查(一)白細胞計數(二)紅細胞計數(三)細胞分類四、腦脊液化學檢驗(一)蛋白質測定(二)葡萄糖定量測定(三)氯化物測定(四)酶學測定(五)免疫球蛋白測定五、腦脊液微生物學檢查第8章 生殖系統疾患檢驗一、精液一般(常規)檢查(一)量(二)顏色(三)粘稠度(四)氣味(五)酸鹼度(pH)(六)顯微鏡檢查二、前列腺液檢查三、血清酸性磷酸酶測定四、陰道分泌物(白帶)檢查五、尿液膠乳凝集抑制試驗(LAT)六、尿液雌三醇(E3)測定七、血清、精漿中抗精子抗體測定第9章 癌的實驗室檢查一、癌的生物學檢查法(一)癌反應檢查(二)血清鹼性蛋白電泳試驗(三)血清鐵蛋白測定(四)血清酶學檢查(五)某些血清蛋白質的檢測二、癌的病理學檢查(一)呼吸器官細胞學檢查(二)食管細胞學檢查(三)胃細胞學檢查(四)腸、膽道、胰細胞學檢查(五)泌尿器官細胞學檢查(六)子宮、陰道細胞學檢查(七)乳腺細胞學檢查(八)胸腹水、腦脊液細胞學檢查(九)淋巴結穿刺細胞學檢查第13章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本書在淘汰過時的檢驗項目和方法,吸收新的檢驗診斷內容的基
礎上,不僅對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血液等各系統疾患的常用檢驗
項目的臨床意義進行了全面的介紹,而且對癌的病理學檢查、臨床免疫
學檢驗、病原學檢驗、血型血清學檢驗等的臨床套用也作了詳盡的闡
述。同時,本書採用了目前國家衛生部推薦的《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
一書中各項檢驗的正常參考值,並注有法定計量單位與舊制單位的換
算因數以及微生物的新舊名稱,因而是一本內容較新、實用性較強的臨
床檢驗學參考書。
讀者對象:臨床各科醫務人員。

作品目錄

目錄
第1章 血液系統疾患檢驗
一、一般血液學檢驗
(一)紅細胞計數(RBC)
(二)紅細胞形態變化觀測
(三)血紅蛋白測定
(四)白細胞計數
(五)白細胞分類(DC)
(六)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
二、骨髓、血液細胞學檢驗
(一)骨髓檢查的指征
(二)骨髓穿刺部位及應注意的問題
(三)骨髓穿刺取材滿意指標
(四)健康成人骨髓細胞分類參考值
(五)骨髓、血液細胞學檢查的臨床套用
三、血液寄生蟲檢查
(一)瘧原蟲檢查
(二)血 微絲蚴(血絲蟲)檢查
(三)回歸熱螺鏇體檢查
(四)黑熱病利-杜體檢查
(五)弓漿蟲檢查
四、貧血性疾病的檢驗
(一)網織紅細胞計數
(二)紅細胞比積及相關數值(MCV、MCH、MCHC)測定
(三)血清鐵測定
(四)血清總鐵結合力(TIBC)測定
(五)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EFT)
(六)自體溶血試驗
(七)酸溶血試驗(舊稱Ham試驗)
(八)糖水溶血試驗
(九)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
(十)紅細胞谷胱甘肽(GSH)穩定試驗
(十一)抗鹼血紅蛋白(HbF)測定
(十二)異丙醇試驗
(十三)血紅蛋白H包涵體檢查
(十四)血紅蛋白電泳分析
(十五)還原型血紅蛋白溶解度測定
(十六)血紅蛋白C(HbC)試驗
(十七)抗人球蛋白試驗
(十八)血漿游離血紅蛋白測定
(十九)尿內含鐵血黃素檢查
(二十)尿血紅蛋白定性試驗
五、出血性疾病的檢驗
(一)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即束臂試驗)
(二)出血時間(BT)測定
(三)凝血時間(CT)測定
(四)血小板計數(BPC)
(五)血塊收縮試驗
(六)纖維蛋白原(Fb)測定
(七)凝血酶原時間(PT)測定
(八)凝血酶原時間糾正試驗
(九)凝血酶原消耗試驗(PCT)
(十)血漿復鈣時間(RT)或再鈣化時間試驗
(十一)簡易凝血活酶生成試驗(STGT)
(十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KPTT)測定
(十三)交叉復鈣時間試驗
(十四)阿斯匹林耐量試驗(ATT)
(十五)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測定(PF3aT)
(十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的實驗室診斷
(十七)優球蛋白溶解時間(ELT)測定
第2章 心血管系統疾患檢驗
一、心肌梗塞的血清酶學檢查
(一)肌酸激酶或磷酸肌酸激酶的測定
(二)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測定
(三)乳酸脫氫酶的測定
(四)急性心肌梗塞時血清酶與其同工酶變化的臨床分析
二、血氧測定對心臟病的診斷
(一)心臟各部位血氧的正常差異限度
(二)血氧測定對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
三、高脂血症的檢驗
四、血液流變學測定
第3章 新陳代謝疾病檢驗
一、電解質代謝失常的檢驗
(一)血清鉀、尿液鉀測定
(二)血清鈉、尿鈉測定
(三)血清氯、尿液氯測定
(四)血清鈣、尿液鈣測定
(五)血清磷、尿液磷測定
(六)血清鎂測定
二、酸鹼平衡失調疾患的檢驗
(一)酸鹼度(pH)或氫離子濃度的測定
(二)二氧化碳結合力測定
(三)二氧化碳分壓(PCO2)的測定
(四)標準碳酸氫鹽和實際碳酸氫根的測定
(五)緩衝鹼的測定
(六)鹼剩餘(BE)的測定
(七)二氧化碳總量的測定
(八)氧分壓(PO2)的測定
(九)血氧含量的測定
(十)血氧飽和度和血紅蛋白50%氧飽和度的氧分壓的測定
(十一)肺泡-動脈氧分壓差的測定
(十二)無呼吸影響的酸鹼度的測定
(十三)陰離子間隙的測算
(十四)如何分析酸鹼血氣報告
(十五)原發性酸鹼平衡失常的分析
(十六)病人通氣狀況的估計
(十七)低氧血症的臨床分析
(十八)高氧血症的臨床分析
(十九)“三重型”酸鹼失衡的判斷
(二十)乳酸測定
三、血脂測定
(一)血清總膽固醇的測定
(二)血清甘油三酯的測定
(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測定
(四)脂蛋白電泳
四、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的尿液過篩試驗
(一)苯丙酮酸尿症檢查
(二)α-酮酸檢查
(三)糖類檢查
(四)酪氨酸檢查
(五)酸性粘多糖檢查
(六)胱氨酸檢測
(七)甲基丙二酸檢測
(八)組氨酸檢測
(九)尿液黑色素定性試驗
五、糖代謝障礙疾患的檢驗
(一)血糖測定
(二)尿糖測定
(三)葡萄糖耐量試驗
(四)糖化血清蛋白測定
(五)血液、尿液酮體測定
六、痛風病測定血尿酸的臨床意義
七、血液中卟膽原及卟啉測定
(一)卟啉病
(二)卟啉尿症
八、微量元素測定
(一)血清鐵測定
(二)血清鋅測定
(三)血清銅測定
第4章 消化系統疾患檢驗
一、糞便檢驗
(一)糞標本採集要求
(二)糞一般(常規)檢查臨床分析
(三)糞隱血試驗
(四)糞膽素定性試驗
二、胃液分析的臨床意義
(一)胃液標本收集
(二)胃液量
(三)顏色
(四)氣味
(五)基礎胃酸分泌量和最大胃酸分泌量測定
(六)胃液pH測定
三、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
(一)病理性狀改變
(二)顯微鏡檢查
四、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
(一)血清澱粉酶、尿液澱粉酶測定
(二)血清脂肪酶測定
五、肝臟及膽道疾患的檢驗
(一)麝香草酚濁度試驗
(二)血清膽紅素的測定
(三)血清丙氨酸轉氨酶的測定
(四)天門冬氨酸轉氨酶的測定
(五)血清γ-谷氨醯轉肽酶的測定
(六)血清鹼性磷酸酶的測定
(七)血清5′-核苷酸酶測定
(八)血清銅氧化酶測定
(九)血清單胺氧化酶的測定
(十)凝血酶原時間的測定
(十一)血清蛋白的測定
(十二)血清蛋白電泳分析
(十三)血氨測定的臨床意義
(十四)血清膽鹼酯酶的測定
第5章 泌尿系統疾患檢驗
一、尿液一般檢查結果分析
(一)尿液顏色
(二)尿液酸鹼度(pH)測定
(三)尿比重(比密)測定
(四)尿蛋白質測定
(五)尿液亞硝酸鹽定性試驗
(六)尿沉渣顯微鏡檢查
(七)脂肪尿和乳糜尿檢查
(八)膿尿檢查
附:常用MA4210型電腦快速尿液分析儀報告單數據解
二、腎功能檢查
(一)腎小球功能試驗
(二)腎小管功能試驗
(三)腎臟病其他檢查
第6章 呼吸系統疾患檢驗
一、痰液標本收集及注意事項
二、痰液物理學檢查
(一)量
(二)性狀
(三)顏色
(四)氣味
(五)肉眼可見的異物
三、痰液不染色塗片鏡檢
(一)白細胞
(二)紅細胞
(三)上皮細胞
(四)色素細胞
(五)寄生蟲和蟲卵
(六)彈力纖維
(七)夏科-雷登結晶體
(八)枯氏曼螺鏇體
(九)膽固醇結晶
(十)膽紅素結晶
(十一)酪氨酸結晶
四、痰液塗片染色檢查
(一)細菌學檢查
(二)腫瘤細胞檢查
(三)嗜酸粒細胞直接染色法計數
五、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查
第7章 腦及脊髓疾病檢驗
一、腦脊液標本的採集及注意事項
二、腦脊液一般檢查
(一)壓力
(二)顏色
(三)透明度
(四)凝固狀況
三、腦脊液顯微鏡檢查
(一)白細胞計數
(二)紅細胞計數
(三)細胞分類
四、腦脊液化學檢驗
(一)蛋白質測定
(二)葡萄糖定量測定
(三)氯化物測定
(四)酶學測定
(五)免疫球蛋白測定
五、腦脊液微生物學檢查
第8章 生殖系統疾患檢驗
一、精液一般(常規)檢查
(一)量
(二)顏色
(三)粘稠度
(四)氣味
(五)酸鹼度(pH)
(六)顯微鏡檢查
二、前列腺液檢查
三、血清酸性磷酸酶測定
四、陰道分泌物(白帶)檢查
五、尿液膠乳凝集抑制試驗(LAT)
六、尿液雌三醇(E3)測定
七、血清、精漿中抗精子抗體測定
第9章 內分泌功能檢驗
一、甲狀腺功能試驗
(一)血清總甲狀腺素測定
(二)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測定
二、甲狀旁腺功能試驗
(一)血清鈣及磷的測定
(二)鈣耐量試驗
三、腎上腺皮質功能試驗
(一)尿17-酮類固醇測定
(二)尿17-羥皮質類固醇測定
四、腎上腺髓質功能試驗
(一)尿兒茶酚胺定性試驗
(二)尿3-甲氧-4羥苦杏仁酸測定
第10章 運動系統疾患檢驗
一、紅細胞沉降率測定
二、抗鏈球菌溶血素“O”測定
三、C-反應蛋白檢測
四、類風濕因子測定
五、抗核抗體檢查
六、主要關節疾病的實驗室診斷
第11章 漿膜腔積液性質檢驗
一、漿膜腔積液的常規檢查
二、漿膜腔積液其它檢查
(一)葡萄糖
(二)乳酸脫氫酶
(三)鹼性磷酸酶
(四)澱粉酶
(五)銨定性
(六)肌酐定性試驗
(七)pH值測定
(八)寄生蟲檢查
三、微生物學檢查
四、臨床上常見的幾種積液性質改變的臨床意義
(一)胸腔液
(二)腹腔液
(三)心包腔液
(四)睪丸鞘膜積液
(五)囊腫液
第12章 癌的實驗室檢查
一、癌的生物學檢查法
(一)癌反應檢查
(二)血清鹼性蛋白電泳試驗
(三)血清鐵蛋白測定
(四)血清酶學檢查
(五)某些血清蛋白質的檢測
二、癌的病理學檢查
(一)呼吸器官細胞學檢查
(二)食管細胞學檢查
(三)胃細胞學檢查
(四)腸、膽道、胰細胞學檢查
(五)泌尿器官細胞學檢查
(六)子宮、陰道細胞學檢查
(七)乳腺細胞學檢查
(八)胸腹水、腦脊液細胞學檢查
(九)淋巴結穿刺細胞學檢查
第13章 臨床免疫學檢驗
一、細胞免疫功能檢查
(一)T細胞花環試驗
(二)T淋巴細胞轉化試驗
(三)B細胞測定
二、血清免疫球蛋白測定
三、冷球蛋白檢測
四、補體檢查
(一)總補體溶血活性檢測
(二)補體第三成分含量測定
(三)補體第四成分含量測定
(四)C1q含量測定
五、循環免疫複合物檢測
六、自身抗體檢查
(一)類風濕因子檢測
(二)抗核抗體檢測
(三)紅斑狼瘡細胞檢查
(四)抗雙股DNA抗體檢測
七、傳染病免疫學檢驗
(一)病毒性肝炎特異性診斷
(二)傷寒、副傷寒血清學檢查
(三)斑疹傷寒血清學檢查
(四)布氏桿菌病血清學檢查
(五)嗜異性凝集試驗
(六)冷凝集試驗
(七)梅毒血清學檢查
(八)血吸蟲病的血清學檢查
(九)愛滋病的血清學檢查
八、其他血清學檢查
(一)抗鏈球菌溶血素“O”檢測
(二)C反應蛋白檢測
(三)血清粘蛋白檢測
第14章 血型血清學檢查
一、ABO血型系統的臨床意義
二、Rh血型系統的臨床意義
三、新生兒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學檢查
(一)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的血型
血清學檢查
(二)Rh血型系統不合所致的新生兒溶血病血型
血清學檢查
第15章 染色體檢查
一、核定性檢查
二、白細胞性染色體檢查
三、染色體核型分析
四、羊水穿刺染色體檢查
第16章 病原學檢驗
一、概述
二、常見臨床標本的細菌學檢驗
(一)血液及骨髓標本的細菌學栓
(二)血庫污染血液與血漿的細菌學檢驗
(三)尿液細菌學檢驗
(四)糞便標本細菌學檢驗
(五)創傷或感染分泌物及膿液標本的細菌學檢驗
(六)生殖器官標本的細菌學檢驗
(七)鼻咽部、咽部標本的細菌學檢驗
(八)腦脊液標本的細菌學檢驗
(九)痰液及支氣管分泌物細菌學檢驗
(十)穿刺液(胸水、腹水、心包液、關節液)標本的細菌學檢驗
(十一)手術及屍體解剖組織的細菌學檢驗
三、檢出與人類疾病有關的常見微生物的臨床意義
(一)革蘭氏陽性需氧及兼性厭氧球菌
(二)革蘭氏陰性球菌
(三)革蘭氏陽性桿菌
(四)革蘭氏陰性需氧和兼性厭氧菌
(五)檢出厭氧菌的臨床分析
(六)檢出常見致病性螺鏇體的臨床意義
(七)檢出常見病原性真菌的臨床分析
(八)病原性支原體
(九)引起人類感染的主要立克次體
(十)病原性衣原體
四、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分析
五、醫院感染及判定指標
(一)醫院內感染及醫院感染的特點
(二)醫院內感染中常見的病原體
(三)醫院感染判定指標
六、空氣衛生細菌學檢驗
第17章 治療藥物監測
一、治療藥物監測的臨床套用
二、藥物監測血樣採取時間及注意事項
三、治療藥物監測結果分析
四、出現治療藥物監測結果意外情況的原因分析
第18章 實驗質量保證
一、需檢標本收集、分析前的臨床準備
(一)醫生正確選擇檢驗項目
(二)待檢患者的準備
(三)正確收集、處理各種標本
二、實驗分析過程質量控制
三、檢驗結果評估解釋
附錄:法定計量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