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Hepatitis)是由於長期大量飲酒導致的肝臟疾病。初期通常表現為脂肪肝,進而可發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其主要臨床特徵是噁心、嘔吐、黃疸、可有肝臟腫大和壓痛。並可並發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嚴重酗酒時可誘發廣泛肝細胞壞死,甚至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是我國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嚴重危害人民健康。 近年來酒精性肝病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在不斷上升,從1991年的4.2%增至1996年的21.3%;酒精性肝硬化在肝硬化的病因構成比從1999年的10.8%上升到2003年的24.0%。

基本信息

疾病介紹

有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內有大量飲酒史,折合乙醇量>80 g/d,但應注意性別,遺傳易感性等因素的影響。乙醇量(g)換算公式=飲酒量(m1)X乙醇含量(%)×0.8。臨床症狀為非特異性,可無症狀,或有右上腹脹痛、食欲不振、乏力、體質量減輕、黃疸等;隨著病情加重,可有神經精神症狀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現。化驗檢查: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γ一谷氨醯轉肽酶(GGT),總膽紅素(TBil),凝血酶原時間(PT),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和缺糖轉鐵蛋白(CDT)等指標升高。其中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為酒精性肝病的特點,而CDT測定雖然較特異但臨床未常規開展。禁酒後這些指標可明顯下降,通常4周內基本恢復正常(但GGT恢復較慢),有助於診斷。肝臟B超或CT檢查有典型表現。

發病原因

影響酒精性肝損傷進展或加重的因素較多,目前國內外研究已經發現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飲酒量、飲酒年限、酒精飲料品種、飲酒方式、性別、種族、肥胖、肝炎病毒感染、遺傳因素、營養狀況等。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酒精所造成的肝損傷是有閾值效應的,即達到一定飲酒量或飲酒年限,就會大大增加肝損害風險。然而,由於個體差異較大,也有研究顯示飲酒與肝損害的劑量效應關係並不十分明確。酒精飲料品種較多,不同的酒精飲料對肝臟所造成的損害也有差異。飲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損傷的一個危險因素,空腹飲酒較伴有進餐的飲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損傷。女性對酒精介導的肝毒性更敏感,與男性相比,更小劑量和更短的飲酒期限就可能出現更重的酒精性肝病。飲用同等量的酒精飲料,男女血液中酒精水平明顯有差異。

種族、遺傳以及個體差異也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漢族人群的酒精性肝病易感基因乙醇脫氫酶(ADH)2、ADH3和乙醛脫氫酶(ALDH)2的等位基因頻率以及基因型分布不同於西方國家,可能是中國嗜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的發病率低於西方國家的原因之一。並不是所有的飲酒者都會出現酒精性肝病,只是發生在一小部分人群中,表明同一地區群體之間還存在著個體差異。酒精性肝病病死率的上升與營養不良的程度相關。維生素A的缺少或維生素E水平的下降,也可能加重肝臟損害。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可促使酒精性肝病的進展,而飽和脂肪酸對酒精性肝病起到保護作用。肥胖或體質量超重可增加酒精性肝病進展的風險。肝炎病毒感染與酒精對肝臟損害起協同作用,在肝炎病毒感染基礎上飲酒,或在酒精性肝病基礎上並發HBV或HCV感染,都可加速肝臟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發病機制

肝是酒精代謝、降解的主要場所。酒精是以乙醇對肝直接毒性作用為基礎。

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

1、NADH/NAD+比值增高乙醇氧化脫氫過程留下過多的還原型輔酶Ⅰ(NADH),使得NADH/NAD+比值增高,進而引起脂肪酸的氧化能力降低和甘油三脂合成上升。

2、乙醛和自由基的損害作用乙醛是乙醇的中間代謝產物,具有強烈的脂質過氧化反應和毒性作用。自由基是酒精在肝細胞微粒體氧化系統的作用下產生的。二者均可損傷肝細胞的膜系統,影響肝細胞的功能。

3、刺激貯脂細胞產生膠原此為酒精性肝硬化的重要機制。

4、乙醇的肝損害作用乙醇可直接損害肝細胞內微管、線粒體的功能和膜的流動性,影響蛋白質輸出和脂肪代謝等,為肝細胞脂肪變性和壞死的重要基礎。

臨床表現

由於酒精性肝炎是組織病理學診斷,因此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可無症狀、或黃疸,也可死於併發症。常由脂肪肝發展而來,也可與肝硬化重疊。

症狀

患者常於近期內有大量飲酒史,可有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和體重減輕,並可有發熱。症狀的輕重常與肝臟組織學改變的程度一致,但有些患者可無任何症有關方面。有文獻報導89例經肝組織活檢證實為酒精性肝炎的

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

患者,血清總膽紅素≤85.5μmol/L者,51%的患者無與肝臟相關的症狀。

體徵

本病以黃疸、肝臟腫大和壓痛力為其特點。80%~100%的患者有肝腫大。10%~70%表現為腹水、發熱、脾臟腫大、蜘蛛痣和神經精神症狀。部分患者雙側腮腺呈中等度腫大。

診斷鑑別

酒精性肝病臨床診斷標準:

1.有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內有大量飲酒史,折合乙醇量>80 g/dt。但應注意性別,遺傳易感性等因素的影響。乙醇量(g)換算公式=飲酒量(m1)X乙醇含量(%)×0.8。

2.臨床症狀為非特異性,可無症狀,或有右上腹脹痛、食欲不振、乏力、體質量減輕、黃疸等;隨著病情加重,可有神經精神症狀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現。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γ一谷氨醯轉肽酶(GGT),總膽紅素(TBil),凝血酶原時間(PT),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和缺糖轉鐵蛋白(CDT)等指標升高。其中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為酒精性肝病的特點,而CDT測定雖然較特異但臨床未常規開展。禁酒後這些指標可明顯下降,通常4周內基本恢復正常(但GGT恢復較慢),有助於診斷。

4.肝臟B超或CT檢查有典型表現。

5.排除嗜肝病毒現症感染以及藥物,中毒性肝損傷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符合第1、2、3項和第5項或第1、2、4項和第5項可診斷酒精性肝病;僅符合第l、2項和第5項可疑診酒精性肝病。

符合酒精性肝病臨床診斷標準者,其臨床分型診斷如下。

1.輕症酒精性肝病:肝臟生物化學指標.影像學和組織病理學檢查基本正常或輕微異常。

2.酒精性脂肪肝:影像學診斷符合脂肪肝標準,血清ALT、AST或GGT可輕微異常。

3.酒精性肝炎:是短期內肝細胞大量壞死引起的一組臨床病理綜合徵,可發生於有或無肝硬化的基礎上,主要表現為血清ALT、AST升高和血清TBil明顯增高,可伴有發熱、外周血中性粒細胞升高。重症酒精性肝炎是指酒精性肝炎患者出現肝功能衰竭的表現,如凝血機制障礙、黃疸、肝性腦病、急性腎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常伴有內毒素血症。

4.酒精性肝硬化:有肝硬化的臨床表現和血清生物化學指標的改變。

併發症

1、肝功能衰竭 發病後病情急劇惡化,臨床表現與重症肝炎相似,常並發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腎功能衰竭和繼發感染而死亡。

2、肝內膽汁瘀積 黃疸顏色較深,肝明顯腫大,腹痛發熱,膽紅素和血清磷酸酶明顯增高,穀草轉氨酶輕或中度增高。

3、酒精中毒高脂血症溶血綜合徵 即黃疸、高血脂和溶血性貧血。為酒精性肝炎的一種亞型,停止飲酒後,症狀可消失。

4、酒精性低血糖 大量酗酒後出現血糖過低,病人表現為心悸、出汗、神志喪失等,注射葡萄糖後可緩解。

輔助檢查

血液學檢查

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

可有貧血、白細胞增多,並可出現異形紅細胞,如靶形、刺形、口形和巨紅細胞,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增加。

生化檢查

血清膽紅素升高,門冬氨酸轉氨酶(AST)活性明顯升高,而丙氨酸轉氨酶(ALT)活性僅輕度上升或正常。因此AST:ALT之比值上升,若比值>2時,對酒精性肝病診斷的靈敏度為68%,特異度達91%,陽性預測值為82%。鹼性磷酸梅和r-谷氨醯轉肽酶(r-GT)活性增高。r-GT是一個敏感但不特異的指標。聯合檢測MCV、r-G和鹼性磷酸酶是診斷酒精性肝病的理想實驗室指標。

肝臟B型超聲和CT檢查

有助於發現脂肪肝。確診有賴於肝穿活組織檢查,由於肝臟損害是瀰漫性的,故可行非定位穿刺活檢。

鑑別診斷

要明確是慢性酒精中毒還是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則屬於哪一個階段;並與其他肝病相鑑別。其中血酒精濃度測定和肝穿活檢是最重要的鑑別診斷手段。本病應與肝膿腫、膽系疾病、轉移性肝癌和敗血症等相鑑別。

治療原則

酒精性肝炎患者應儘早戒酒。具有明顯症狀和體徵者應住院臥床休息,採取綜合治療措施。

1、營養療法

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本病患者應攝取高維生素、高蛋白和富含熱量及鎂和鋅的營養膳食。由於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糖原貯備降低,進食減少可導致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但病情嚴重者、食慾減退、甚至噁心嘔吐限制了熱量的攝入,因此,可通過腸道外途徑靜脈滴注含有支鏈胺基酸的複方胺基酸、糖和少量脂類的溶液。可以改善營養狀況、減輕負氮平衡。有報導可提升血漿白蛋白、降低血清膽紅素,降低病死率。

2、皮質類固醇

近年來根據免疫機制研究認為,皮質類固醇可通過調節細胞因子,特別是白細胞介素Ⅱ和腫瘤壞死因子的生成和釋放,改善酒精性肝炎的炎症反應。對重症患者有肯定療效,對並發有肝性腦病患者可顯著降低病死率,但對輕症患者效果不明顯。以膽汁淤積為主的酒精性肝炎的女性患者,每日40mg強的松套用一個月後則有益處。但由於皮質類固醇可誘發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因此,有敗血症、糖尿病和活動性上消化道出血者應慎用。

3、丙基硫氧嘧啶(PTU)

有研究報導乙醇代謝期間肝臟氧耗量增加。甲狀腺切除和丙基硫氧嘧啶可以減輕缺氧對中央靜脈周圍的損傷。酒精性肝炎套用PTU可提高近期及遠期生存率,但也有研究表明PTU並不能降低病死率,並且可致甲狀腺機能減退症。因此,此療法在廣泛套用前尚需進一步研究加以證實。

疾病預後

有關預後評估的方法主要是針對酒精性肝炎。主要推薦的評估方法是Maddrey辨別函式(maddrey discriminantfunction,MDF),MDF=4.6 x(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一對照凝血酶原時間)+總膽紅素(mg/d1)。患者的MDF評分≥32處於死亡的高風險,1個月內的病死率高達30%~50%,尤其合併有肝性腦病者將處於最高的風險。這是評估患者預後的一個動態模犁,它隨時間的推移實驗竄結果將發生變化,包括入院後第一周膽紅索的變化,與用氫化潑尼松治療AH患者的預後有明顯相關。

疾病預防

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戒酒,或者控制飲酒量,儘量飲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飲料。不能過多的依賴目前市場上的預防保健品,因為保健品的品牌繁多,治療機理不清,療效難以確定。

如果有應酬實在不好推脫,要避免空腹飲酒,可以在飲酒前適量口服些牛奶、優酪乳等,這樣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減少酒精的吸收。切忌採用酒後催吐的方法,防止誤吸至肺內,以及胃、食道黏膜撕裂引起急性出血。

飲食注意

酒精性肝病患者需良好的營養支持,應在戒酒的基礎上提供高蛋白,低脂飲食,並注意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K及葉酸。

預防

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

1、

飲酒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而尤其以傷害肝臟為甚,是酒精性肝病的根本原因,故而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及疾病康復後,必須絕對禁止飲酒。在臨床上,因不能戒酒使疾病復發以及病情惡化的情況,也不少見,應引以為戒。若能徹底戒酒,消除病因,則可提高治療效果,促進疾病康復,防止疾病的復發、惡化或它變。

2、

肝病患者的飲食,應多食素食、宜清淡,忌油膩,富營養,易消化為原則,少食多餐,禁忌生冷、甜膩、辛熱及生痰助濕之品。食鹽有凝滯助水之弊,因而對酒膨者,應給與低鹽、少鹽飲食。有出血傾向者,更應忌酒、煙及辛熱炙搏之品;濕濁之徵明顯者,肥甘油膩尤當所忌;若出現精神障礙,神識不清者,應嚴格控制肉食,供應新鮮流質食物。

3、

肝膽之病,易於郁滯,應以疏泄條暢為佳。若情戀不暢,精神抑鬱,則使氣機逆亂,陰陽失調.誘發或加重疾病症狀。應幫助病人克服和消除惱怒,憂鬱、疑慮、悲傷、恐懼等不良情緒,樹立與疾病治療的信心,促進疾病的康復。

4、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要注意休息,做到起居有節,勞逸適量。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掌握動靜結合的關係,急性期應採取“以靜為主,靜中有動”的原則,以休息為主,限制過多的活動。穩定期應採取“動靜結合,動靜適度”的原則,做到生活自理,適當休息。恢復期應採用“以動為主,動中有靜”的原則,活動量循序漸進,以無疲乏感為度,避免勞累過度,耗傷氣血。

5、鍛鍊

平時鍛鍊身體,能夠增強體質,減少或防止疾病的發生。在疾病過程中,應根據病情的緩急輕重以及體質強弱不同,選擇適當的鍛鍊方法。

誘發因素

一、遺傳:家庭有嗜酒史的嗜酒者,其開始飲酒的年齡較早,患酒精性肝炎病者的比例較無家庭嗜酒史者高。對雙生子定額研究進一步提示,季節性肝病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由於同卵雙生子的基因一致,導致雙生子的基因僅50%相同,因此,如嗜酒與遺傳因素有關,則同卵雙生子間的嗜酒一致率應高於異卵雙生子。除一次研究因樣本小,同卵雙生子與異卵雙生子組無差異外,所有研究均顯示,同卵雙生子間嗜酒一致率(25%-71%)高於異卵雙生子(-0.03-0.3)。

二、飲酒量及飲酒年限:有人認為,引起酒精性肝病的最低飲酒量及時間是160g/d,5年,引起酒精性肝硬化第二飲酒量及時間是160g/d,20年。益成肝病防治中心通過調查報告,每日飲酒40-60g,發生肝硬化的相對危險性升高6倍,每日飲酒60-80g,發生肝硬化的相對危險性升高14倍,每日極重度飲酒(210g/d),發生肝硬化的危險性22年後為50%,33年後為88%。有報導,每日飲酒35g即可引起酒精性肝病。

三、營養:對慢性酒精性肝硬化病人體內成分分析表明,其體記憶體在蛋白質缺乏,這與肝病的嚴重程度有關。社會經濟水平低下的病人,蛋白質熱量營養缺乏常常先於肝損害,但社會經濟水平較高、膳食充分的病人,肝損害與營養無關。動物實驗表明,營養對酒精性肝病的作用與物種有關。代償失調的肝病患者,如其熱量是以酒精補充,同時給予營養充足的膳食,則肝病可逐漸好轉,但如果膳食中蛋白質含量低,這些病人在戒酒後肝功能也不會改善。營養不良和酒精的肝毒性作用可能起協同作用,但酒精的作用更大。在充足的營養條件下,一定範圍內的飲酒量不會引起肝損害,但超過酒精中毒的臨界值,膳食調節就無保護作用。

四、性別:一般男性酒精中毒的現患率較女性高3-4倍。益成肝病防治中心報告,男性嗜酒患率現為19%-29%,女性為4%-5%,前者較後者趕3-4倍。嗜酒是24-64歲男性最流行的精神障礙。女性對酒精較男性敏感,其安全飲酒劑量(140g/周)較男性(210g/周)低。女性嗜酒患急性和慢性酒精相關疾病較男性多見,對酒精肝病較男性易感,且治療後易復發。 哪些因素會影響患者出現酒精肝?通過益成肝病防治中心的專家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了。肝病治療專家提醒,得了肝病要及時進行治療,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飲食

1、很多食品有預防脂肪肝的功效,不妨多食,如黃瓜、蘿蔔、胡蘿蔔、冬瓜、大蒜、苦瓜、番茄等含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黃豆、綠豆、黑豆及其製品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海帶、紫菜、魚類等水產品可促進肝內沉積脂肪的消退。

2、酒精肝患者應該多吃蔬菜和水果,並適當的吃些肉類,補充營養。留意平時應控制高脂肪、高糖飲食,戒酒或少飲酒,少吃油炸食品、動物內臟、蛋黃等。在採取公道飲食的同時,應控制體重,增加體力活動。戒酒是防治酒精肝的最有效措施。

3、酒精肝患者在飲食方面,應戒酒,然後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保護好肝臟,注重飲食防治基本原則是結構公道,均衡飲食。堅持以植物性食品為主、動物性食品為輔的方案,符合低熱量(不超過標準體重的熱量要求)、低脂肪(儘可能避免煎炸食品)、高蛋白(儘可能選用大豆、魚蝦等優質蛋白)、高纖維素(粗糧或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多維生素、少鹽的原則。同時留意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