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縣博物館

鄱陽縣博物館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博物館(鄱陽縣文物管理所)成立於1983年12月26日,是一所從事具有科學、歷史和藝術性文物保護、文物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非營利性公共事業機構,是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對公眾免費開放、提供歷史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視窗。

單位概述

鄱陽縣博物館(鄱陽縣文物管理所)成立於1983年12月26日。是一所從事具有科學、歷史和藝術性文物保護、文物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非營利性公共事業機構,是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對公眾免費開放、提供歷史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視窗。

近幾年來,縣博物館(所)在縣委、縣政府和縣文廣局的正確領導下,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文物工作方針,以“傳承歷史文明、保護文化遺產”為宗旨,以文物保護為核心任務,廣泛開展博物館建設理論研討,深化“三貼近”實際,爭先創優,抓隊伍建設,強化管理,組織開展文物保護各項工作,成效明顯。通過歷時五年的全縣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掌握了我縣現存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和分布情況、文物本體特徵、基本數據及其保存現狀,建立了不可移動文物電子信息系統,同時我館積極開展藏品規範化管理、建立了館藏珍貴文物資料庫,開展古遺址調研、淮王府遺址考古、古漢墓群安全保護、文物宣傳等工作,文保單位申報工作實現重大突破,各級文保單位的數量增加到三十二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縣博物館(所)將不斷提升博物館免費開放服務功能,進一步深化文物保護工作,加大歷史文化發掘、宣傳工作,推動文化興縣戰略的實施,使我縣文物保護工作和博物館事業再上一個新台階。

歷史文化

鄱陽縣古稱番邑,自秦(BC221年)建立番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是我國為數不多最早建縣的縣份之一,歷為郡、州、路、府治所在地,悠久的歷史蘊育了鄱陽燦爛的文化。自秦以來,人才輩出,人文蔚起,出現了許多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科學家、史學家及文學藝術家。秦時番縣首任縣令吳芮,立漢有功,冊封長沙;嗣後有雷義、虞溥繼起,晉代被譽為“神機明鑑似魏武”的大將軍陶侃,陶侃之母、我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的湛氏;隋時的江南農民起義領袖林士弘;唐代“大曆十才子”之一的吉中孚和詩人陳陶;宋代與蘇武齊名的洪皓,洪皓之子、文章道德名冠天下的洪适、洪遵、洪邁,詞壇巨子、音樂名家、被尊為世界文化名人的姜夔,狀元彭汝礪;元代科學家趙友欽、書法家周伯溫;明代開國功臣劉炳,天文學家童軒,志學家劉應麒,諫臣陳嘉訓,清代廉吏、詩人史彪古,刊刻家胡克家,科學家胡文瀚,史志學家王延鑒,清末武狀元張鴻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李新漢、彭濤等等。

鄱陽縣區域總面積4215平方公里,是江西省地域面積較大的縣份之一,頻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而鄱陽湖卻因鄱陽而得名。北宋名臣范仲淹任饒州知州時,觀鄱陽湖比洞庭湖,吟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縣境內水域面積949平方公里,是全國第二水縣,天然水產資源豐富,是“中國鄱陽湖淡水魚之鄉”;境內白沙洲候鳥保護區、瓢里山等地每年棲息的候鳥數萬隻,不僅有數十個品種的鳥群,而且還有不少珍惜鳥類;鄱陽也是“中國民間藝術(戲劇)之鄉”,已形成唱腔豐富、劇目眾多、鄉土氣息濃郁的饒河戲;縣境內人文景觀和旅遊資源豐富,縣城舊有“東湖十景”享譽天下,至今部分遺蹟尚存,雙港鎮有王家嘴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長山島唐窯遺址,蓮山商周文物遺址,蓮湖鄉瓦屑嶺明代移民點遺址;有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永福寺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饒州府文廟大成殿和蓮山漢墓群;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陶母湛氏墓和雞峰吳氏宗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二十多處。館藏文物近兩千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文物200餘件。鄱陽民間手工藝製品精良,脫胎漆器產品300多種、花色多達2000多件,曾遠銷港、澳、東南亞、歐洲和北美;漁鉤和漁卡製作作品種眾多,工藝精緻。

文物保護

范仲淹

督軍台

彭汝礪紀念館

瓦屑壩

永福寺塔

珠湖蘇維埃政府舊址(縣級文保單位)

唐窯址(縣級文保單位)

太平橋(縣級文保單位)

止水池、止水亭(縣級文保單位)

芝山寺(縣級文保單位)

鄱陽縣革命委員會駐地舊址(縣級文保單位)

督軍台

鄱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縣級文保單位)

陶母湛氏墓

吳氏宗祠

漢墓群

饒州府文廟大成殿

芝山亭

彭汝礪狀元墓(縣級文保單位)

姚公渡遺址(縣級文保單位)

瓦屑壩遺址(縣級文保單位)

洪遵墓(縣級文保單位)

洪皓墓(縣級文保單位)

王傳墓(縣級文保單位)

黃夢松尚書墓(縣級文保單位)

土地革命時期中共鄱陽縣委機關舊址(縣級文保單位)

洪邁墓(縣級文保單位)

小嵩山摩崖石刻(縣級文保單位)

三元井(縣級文保單位)

徐氏宗祠(縣級文保單位)

黃氏宗祠(縣級文保單位)

于氏宗祠(縣級文保單位)

遏雲樓(縣級文保單位)

武陽橋(縣級文保單位)

中共贛北特委機關舊址(縣級文保單位)

八角墩漢墓(縣級文保單位)

1.

范仲淹

2.

督軍台

3.

彭汝礪紀念館

4.

瓦屑壩

5.

永福寺塔

6.

珠湖蘇維埃政府舊址(縣級文保單位)

7.

唐窯址(縣級文保單位)

8.

太平橋(縣級文保單位)

9.

止水池、止水亭(縣級文保單位)

10.

芝山寺(縣級文保單位)

11.

鄱陽縣革命委員會駐地舊址(縣級文保單位)

12.

督軍台

13.

鄱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縣級文保單位)

14.

陶母湛氏墓

15.

吳氏宗祠

16.

漢墓群

17.

饒州府文廟大成殿

18.

芝山亭

19.

彭汝礪狀元墓(縣級文保單位)

20.

姚公渡遺址(縣級文保單位)

21.

瓦屑壩遺址(縣級文保單位)

22.

洪遵墓(縣級文保單位)

23.

洪皓墓(縣級文保單位)

24.

王傳墓(縣級文保單位)

25.

黃夢松尚書墓(縣級文保單位)

26.

土地革命時期中共鄱陽縣委機關舊址(縣級文保單位)

27.

洪邁墓(縣級文保單位)

28.

小嵩山摩崖石刻(縣級文保單位)

29.

三元井(縣級文保單位)

30.

徐氏宗祠(縣級文保單位)

31.

黃氏宗祠(縣級文保單位)

32.

于氏宗祠(縣級文保單位)

33.

遏雲樓(縣級文保單位)

34.

武陽橋(縣級文保單位)

35.

中共贛北特委機關舊址(縣級文保單位)

36.

八角墩漢墓(縣級文保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