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華[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鄭振華[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鄭振華,一九五七年五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他學書已有三十多年,臨摹過的碑帖不少,先從楷書入手,再進入行書、篆隸,又由章草向草書發展,整個過程還是循規蹈矩。

基本信息

人物平生

鄭 振華,1957年5月生,浙江鎮海人,現任上海市書法家協會辦公室主任;同時也是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從初學書法到現 在,計算起來也有三十幾年了,臨摹過的碑帖不少,花了不少精力,所得到的也只有一些皮毛。所謂”一藝之成,良工心苦”,的確很有道理。學書法的路還要走下去,碑帖還要臨,總還是藝精於勤。當 還在讀國小,他就不止一次地批評 寫的字。兄弟中 的字的確最差,這也是父親時常對 發難的原因。儘管從小喜歡在地上塗塗畫畫,但還是喜歡喜武。學習書法完全是為了賭氣,為爭這口氣,橫下心了,誰知最後竟迷上了書法。家裡有不少字帖,但沒有一本合 心意。那時,書店裡除了樣板戲、毛澤東的詩詞集字帖及少量的歷代碑帖選字本外,其他都被認為是封建糟粕而很少能覓到。因此,小時候常去舅舅家,知道那裡有很多書,有字畫、碑帖。每次去都會借些回家,用半透明的紙蒙在上面雙勾,勾摹完了再去借。到後來,凡是看到好的印譜也拿來雙勾,每天晚上在燈下勾摹,樂此不疲。當時沒有複印機,要留下喜歡的字畫只能這樣做。 的學書就是這樣開始的。

中學時期

在中學以前 只是盲目地臨帖,沒有正確的方法,也不知道什麼是用筆。剛開始從歐從手,曾把雙勾的黃自元《醴泉銘》與文物出版社的宋拓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放在一起臨摹,不辨美醜地依樣畫葫蘆。有一年暑期去安徽績溪,有個小地方叫雲州,聽堂兄講,有一位老先生字寫得很好, 便帶了作業去請教。那老先生看了作業,肯定了 的認真和用功,同時又指出存在的問題,要 放棄學黃自元的字,並送 一本《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和幾幅書法作品。在安徽一個多月,去歙縣、攀黃山,轉入九華山,游屯溪,進宣城,再向蕪湖,看到不少歷代名人的匾額、碑刻、祠堂內的各種雕刻,心摹手追地比劃著名,這些作品深深地吸引了 。在這段時期里,關心 的人不少,記憶最深的是班主任老師的反覆叮嚀:你喜歡書法,就要堅持不懈地練下去,不管工作分配到哪裡,不管遇到什麼事,不要輕易放棄。這段話讓 信心大增。

工作

每逢休息天,朵雲軒、古籍書店、周虎臣筆莊必定要去逛逛,購得不少碑帖和理論書籍,有《沈尹默論書叢稿》、《啟功叢稿》、包世臣《藝舟雙楫》等,這些書使 大開眼界,撥開了困惑心頭的謎團。楷書從歐陽詢《醴泉銘》轉向褚遂良《倪寬贊》、《伊闕佛龕》,讓嚴謹的歐體向輕鬆的褚字轉移。由唐人魏,先臨習《張猛龍》的線條健挺、古拙,再從《張黑女》、《崔敬邕》、《鄭文公碑》、《石門銘》得到新的信息,又走進了“開初唐之先河”、起筆收筆因勢而就、結體張弛有致的隋《龍藏寺碑》,臨摹了相當一段時間後,感覺輕鬆愉快。期間 還臨過《禮器碑》、《史晨碑》、《石門頌》、《石鼓文》等,但沒有長進。行書對《陸柬之文斌》、《聖教序》、米芾、趙之謙作了探討,尤其對李邕《麓山寺碑》臨摹最勤,堅持每天兩三小時臨寫,寫了將近四年。同時在草書上也用了一些功夫。

兩次讀書

在虹口業大書法篆刻班三年的學習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 有能力梳理以前學過的東西,也為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標。尤其在草書上加強學習,從懷素小草、孫過庭《書譜》到王鐸,到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帖》,進二王,由二王到黃山谷、祝枝山,再回二王,以二王作主線,不斷收集更多的信息,努力學習章草皇象《急就章》、陸機《平復帖》、宋克《急就章》、漢簡木犢等,一一染指,收穫不小。另外,在華師大藝術系讀本科時, 從傳統山水、花鳥到素描、水彩、油畫等,嘗試將繪畫理論與實踐融入書法創作,在凸顯書法作品塊面的同時產生一定的層次感,通過多年的實踐也有了一些體會。喜歡草書,因為有激情,可以達到“無酒自娛”的境地。 崇尚二王草書,並從將二王精神化為已用的歷代書家中尋找方法,“或取其結體,或取其行氣,或取其韻,或取其意,或取其章法……”不斷探索與積累,就像林散之說的:“……如蠶之吐絲,蜂之釀蜜,豈是一朝一夕而變為絲與蜜者哉。頤養之深,醞釀之久,而始成功。日新月異,由古至今事勢必然,勿容驚異。”

在用筆上不拘泥於筆筆都要中鋒,用墨上則虛實並進,追求作品整體視覺效果。這同繪畫是一個道理,繪畫講構圖、塊面、筆觸,書法講線條、筆法、氣韻,用繪畫的理念去寫字,用書法的筆韻去繪畫,相互影響,以暢其機趣。至於毛筆,是因人而異。 偏嗜長鋒羊毫,它常常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時因紙的質地不同,也會選擇狼毫。紙最好是陳的,但不論貴賤。學習書法沒有什麼秘密,重要的是人品要正,然後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持之以恆。學習要專一,選擇自己喜歡的範本下苦功,有積累才會有旁通。在生活中,在自然環境中去發現,去借鑑,去攝取。

個人作品

書法作品

書法作品(二十六)

書法作品(二十五)

書法作品(二十四)

草書立軸

鄭振華書法作品 鄭振華書法作品

草書斗方

草書斗方

章草手卷

《周易》

臨蔡襄《自傳書》

臨《南陽張延綬別傳》

章草對聯

書張旭《山行留客》

]臨陸機《平復貼》

......

書畫作品

書畫作品(一)

書畫作品(二)

書畫作品(三)

書畫作品(四)

鄭振華書畫作品 鄭振華書畫作品

....

代表書籍

《常用六書字帖》上、下

書法工正書,行、草,尤以章草見長,用筆凝重 ,講究線條的形質,視點畫為書道的情性精粹。能集眾長於几案,聚諸家於一堂。努力探索,藝事漸進。

《王遽常》

王遽常(1900-1989), 字瑗仲, 號滌如,又號明兩,浙江嘉興人。19歲受業於沈寐叟,書藝益進。精於章草,中年後糅合古代章草與漢簡帛為一體,又參以《張猛龍碑》、《鄭文公碑》兩碑筆意,自辟蹊徑,獨具風貌,被公認為20世紀章草大師。

《百幀扇面書法集》

中國書法藝術是祖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已越來越被世人所喜愛,因此許多書法碑帖相繼出版。然而,扇面這一特定形制的書法藝術作品卻相對較少見到。摺扇,是具有中國文化氣息的生活用品,扇面書畫別具一格,倍受人們青睞,它兼具藝術欣賞與實用功能於一體。

人物榮譽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首次中日書畫公開徵集展》三等獎

·《全國第八屆群星獎》獲優秀獎

·《翰墨傳薪文匯宣城杯全國書法大展》獲二等獎

·《第十四屆群星獎》獲優秀作品獎

·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第三次中日書畫公開徵集展》一等獎

·《2003年走向當代上海書法大展》獲大獎

·《走向當代·上海書法大展》獲獎

外界評論

蒼茫率意 沉著痛快

鄭振華[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鄭振華[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美,應該有很多不同的棱面。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委婉,亦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可以是正襟危坐,亦步亦趨,也可以粗頭亂服,不拘一格。鄭振華的書法應歸為後者。

中國書法,應該是最能接近人類心靈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段。漢字,只是表現它的一種藝術載體,一種經過高度提煉過的藝術形式符號。其形式的表達無不表現為一種人格,一種人生態度,一種人生境界。所以,書法藝術可以被稱為是居於各藝術門類之首。

章草,是一種介乎於隸書與今草之間的書體。其用筆既有今草的跳躍縈帶,又有漢隸的波磔迂迴,這樣的用筆特點其實是給了今人很大的創作空間。另外其在字的結構上,伸縮性也很大,或圓或方,或長或扁,隨勢而變,加之,造型結構古樸天真,創作起來有很大的趣味性。

鄭振華的書法作品,大多出自章草。其用筆蒼茫率意,點畫狼藉,不拘泥於固有的一些技法,而是竭盡表達之所能,直抒胸臆,滿紙一派生氣。另外其今草作品,不僅吸收了古代一些草書大家的長處,而且,加入了自己的體悟。在用筆上融入各家之長,使得顛陂跳躍草書作品增加幾分凝重和質樸;章法上通過線條和面塊的對比,增強了草書的視覺衝擊力。

“世間萬物皆草書”,鄭振華的書法作品,凡章草,今草皆能手到擒來,各家風貌也早已諳熟於胸。無論皇象、懷素、孫虔禮等等,其各家的特點都被鄭振華融入自己的作品當中。不僅如此,更極難得是書家把書法納入到一個大美術的環境中去審視,其作品很多兼顧了現代視覺的審視要求,不僅彰顯書法的文化性,更具其藝術性。這樣的思考和實踐,無疑為鄭振華的書法世界構建了一個全球藝術語境下的高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