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地區湖泊水系沉積與環境演化研究

《鄭州地區湖泊水系沉積與環境演化研究》是2016年5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基本信息

主編: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編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5月
版次:1
印刷時間:2016年5月
印次:1
ISBN:9787030480675

內容簡介

《鄭州地區湖泊水系沉積與環境演化研究》通過沉積鑽孔、地球化學生物測試、放射碳和釋光測年、地層層序建立以及區域地質地貌調查和數位化,研究鄭州地區典型古湖泊、古水系形成演化的特徵、過程和空間分布,分析其演變的動力機制。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問題的提出
1.2 第四紀氣候與環境考古研究
1.3 沉積學和古湖沼學研究
1.3.1 湖積、沼澤相(湖沼相)
1.3.2 沖積、洪積相(沖洪積相)
1.3.3 古湖沼學研究
1.4 環境磁學以及套用
1.4.1 磁化率
1.4.2 非磁滯剩磁
1.4.3 等溫剩餘磁化強度
1.4.4 矯頑力與剩磁矯頑力
1.4.5 各種磁參數之間的比值
1.4.6 K-T高低溫曲線
1.4.7 磁滯回線
1.5 第四紀年代學和套用
1.5.1 放射性14C年代學
1.5.2 釋光年代學
第2章 鄭州地區晚更新世以來古環境研究和進展
2.1 區域自然地理、地質概況
2.2 鄭州水系演化的地質地貌基礎
2.3 鄭州地區歷史時期古湖泊水系研究
2.4 鄭州地區沉積環境與考古環境研究
第3章 鄭州地區湖沼沉積和湖泊演化
3.1 區域晚更新系—全新統地層層序
3.1.1 鄭州地區Q3~Q4地層調查
3.1.2 鄭州地區典型鑽孔和剖面的測試、分析
3.1.3 典型鑽孔和剖面的沉積時代框架
3.1.4 典型鑽孔沉積層序
3.2 沉積環境變化
3.2.1 沉積指標的實驗方法
3.2.2 環境磁學分析以及意義
3.2.3 典型鑽孔的沉積環境分析
3.2.4 鄭州地區鑽孔和剖面的沉積環境

第4章 鄭州地區古湖泊空間分布與變化
4.1 區域地層沉積資料庫
4.1.1 沉積鑽孔、剖面調查
4.1.2 典型鑽孔採樣
4.2 實驗室測試分析
4.2.1 岩心數位化和磁化率掃描
4.2.2 典型鑽孔沉積學、磁學、地球化學、微體生物測試
4.2.3 年代測定與沉積時代
4.2.4 數位化地形地貌面和考古遺址分布
4.3 古湖沼沉積證據
4.3.1 沉積特徵
4.3.2 磁學特徵
4.3.3 生物特徵
4.3.4 地球化學特徵
4.4 重建全新世古湖沼範圍
4.4.1 區域沉積特徵和空間分布
4.4.2 全新世不同時期古湖泊演化
4.4.3 新石器時期人類聚落位置與古湖關係
4.4.4 古湖泊分布範圍
第5章 鄭州地區古河流水系演變
5.1 黃河演變與鄭州地區河流的演化
5.1.1 黃河在鄭州地區的演化、變遷
5.1.2 鄭州地區河流從黃河水繫到淮河水系的轉變
5.2 鄭州河流水系發育與全新世湖泊沼澤興衰關係

5.2.1 鄭州東西部及南北湖沼群
5.2.2 黃河古沖積扇發育下鄭州古湖沼帶的遷移
5.2.3 鄭州地區黃河南岸的古湖沼水體演化
5.3 鄭州地區河流水系對人類文化發展的作用
5.3.1 龍山文化晚期水系巨變,先民治水及大禹治水的實質
5.3.2 河流水系的演變對於王都選址及發展的關係
5.3.3 聚落確定、文化遷移與水系關係
5.4 對地震地質和歷史地理中有爭議問題的討論
5.4.1 太行山—嵩山地質構造中的鄭州地區新構造升降
5.4.2 關於濟水貫穿黃河的千古之謎
5.4.3 漢代滎陽的汴水、濟水與索水是兩回事
5.5 主要結論
第6章 有關鄭州地區古湖泊水系討論
6.1 晚更新世以來新構造以及古河流水系演化
6.2 晚更新世以來古氣候與古湖泊的重建
6.3 古湖泊的演化與鄭州地區氣候環境
6.4 古湖泊水系研究的潛在意義和前景
參考文獻
附表
附表1 鄭州地區晚更新世沉積層的14C/OSL/TL年代測試
附表2 鄭州地區新石器文化遺址層位的地理高程分析
附表3 鄭州地區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區域湖沼相層位信息
附表4 鄭州地區鑽孔沉積粒度測定數據
附表4.1 張武寨zwz鑽孔沉積粒度測定數據
附表4.2 圃田PT鑽孔沉積粒度測定數據
附表5 鄭州地區典型鑽孔主要化學元素分析結果
附表5.1 圃田PT鑽孔磁學參數測定數據
附表5.2 張五寨zwz鑽孔磁學參數測定數據
附表6 圃田PT鑽孔花粉鑑定數據
附表6.1
附表6.2
附表6.3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